“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以下是关于阿西米尼和普纳替尼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详细试验研究数据:
阿西米尼(Asciminib)
1. 试验设计与患者特征
一项多中心、随机、活性对照和非盲研究中,纳入了233名符合条件的髓性白血病患者。这些患者接受阿西米尼40mg每日两次或博舒替尼500mg每日一次的治疗,以评估阿西米尼治疗先前接受两种或多种TKI治疗的慢性期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患者的疗效。
2. 治疗效果
在第24周,阿西米尼组的MMR(主要分子学反应)率为25%,博舒替尼组的MMR率为13%。
在第96周,阿西米尼组的MMR率为38%,博舒替尼组的MMR率为16%。
在第24周,阿西米尼组的CCy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41%,博舒替尼组的CCyR率为24%。
在第96周,阿西米尼组的CCyR率为40%,博舒替尼组的CCyR率为16%。
在另一项开放标签、1期、非随机试验中,115例无T315I的CML-CP患者接受阿西米尼单药治疗。经过大约4年的中位暴露后,69.6%的患者仍在使用阿西米尼。在基线时未出现指定反应的患者中,61.3%的患者BCR::ABL1≤1%,61.6%的患者≤0.1%(主要分子反应[MMR]),33.7%的患者国际评分≤0.01%。48/53名达到MMR的患者和19/20名在筛查时处于MMR的患者均保持了MMR。
3. 安全性
阿西米尼组的停药率(8.3%)低于博舒替尼组(27.6%)。
阿西米尼组与博舒替尼组中≥10%的Ⅲ级副作用包括血小板减少(22.4% vs 9.2%)、中性粒细胞减少(18.6% vs 14.5%)、腹泻(0% vs 10.5%)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0.6% vs 14.5%)。
普纳替尼(Ponatinib)
1. 试验设计与患者特征
一项II期临床试验入组了接受过大剂量化疗药物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耐药的CML及Ph+ALL患者449名,旨在评估帕纳替尼的疗效。
2. 治疗效果
在270例CML慢性期患者中,有110例患者在48个月随访期后继续接受普纳替尼治疗,55%的CML慢性期患者获得了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
在Ph+ALL患者中,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发生于60%的患者,其中80%达到长期持久缓解。
在另一项2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了帕纳替尼45 mg/天治疗51名新诊断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经FDA建议之后,这项试验由于心血管事件增加而提前终止试验。中位随访20.9个月之后,帕纳替尼被证实可降低早期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缓解。在第6个月,43/46(94%)名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55%的患者达到完全分子缓解,其中51名患者未进展至急变期。
3. 安全性
在I期和II期接受普纳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35%发生了动脉闭塞,包括致命性心肌梗塞、中风、脑大动脉狭窄、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以及需要紧急血运重建程序。
9%的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包括死亡。
接受帕纳替尼治疗的患者发生了肝毒性,肝功能衰竭或死亡。
普纳替尼最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为高血压、皮疹、腹痛、疲乏、头痛、干皮肤、便秘、关节痛、恶心和发热。
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
阿西米尼和普纳替尼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两者在作用机制、患者群体、副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阿西米尼在解决TKI耐药和不耐受问题方面表现出色,而普纳替尼则对携带T315I突变的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