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凤翔主城区东南3千米处,G244临村而过,是凤翔大东湖景区重要节点。六营历史文化悠久,因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的部将李文忠率领的第六营在此屯兵而得名,彩绘泥塑名扬海内外,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美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景区等称号。
近年来,六营村围绕全国文明村的巩固提升,以“深化全国文明村、打造经济富裕村、构建社会和谐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人文特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方筹资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重点打造六营泥塑村景区、六营中国泥塑体验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服务中心、生态智能停车场、凤翔小吃体验街及传承人之家等项目,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非遗唱戏,让产业“旺”起来
近年来,胡新民、胡小红、胡全让等一批泥塑传承人,传承传统工艺,改良用料、工艺、造型,带动全村70%的农户从事泥塑生产。围绕5大类300多种泥塑工艺品,近300户群众以“前店后院”形式,实现“点土成金”,“泥塑+”庭院经济在全国乡村振兴视频观摩会上提级展示。泥塑广场、泥塑坊等极具特色,非遗研学基地建成投用,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及美食一条街即将竣工。先后举办了全国泥塑绝活大赛等大型活动,各地游客到六营民俗村,赏景游园、体验民俗,年旅游综合收入2580多万元。
移风易俗,让治理“活”起来
六营村每年在村民中发掘先进事迹,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在全村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每年举办10余场文艺文化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秦腔自乐班和广场舞活动等,滋养纯朴的村风民风家风,同时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挖掘泥塑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推广泥塑非遗文化,六营村的人文色彩逐渐浓郁。
整治跟进,让环境“美”起来
整村推进“厕所革命”,修建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5座,建设三格式卫生厕所660座,改建水冲式厕所462户。建成景区配套停车场,安装充电桩7个,提供车位100余个,建设景观花海花带,泥塑一条街篱笆墙成为一景。积极创建美丽庭院,村庄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六营村在全国文明村成果巩固提升中,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全面推动村级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村民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