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好不好是当下很多消费者选手机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可让人头疼的是,无论是千元机、旗舰机,发布会上都能秀出美妙绝伦样张。
所以,我们在挑手机时,到底该关心摄像头的哪些功能/参数呢?
1
光学防抖
相信大部分人用手机拍照还是手持的,但无论你自认为手有多稳,甚至是屏住了呼吸,还是有可能把夜景拍虚,光学防抖的出现就可以通过镜头的位移来抵消掉你的手抖,这样的机型通常会标出“OIS光学防抖”。
尤其是拍摄夜景,或者光线条件非常差的场景,光学防抖还有提升画质的功劳。因为有了防抖就能在保证画面不糊的前提下,让快门速度更慢,曝光时间更长,进而降低ISO提升画面纯净度,所以光学防抖一定要优先考虑。
2
光圈
我们从手机参数表上通常会看到f/1.8、f/2.0这样的参数,这指的是光圈系数,镜头光圈系数=镜头焦距/镜头通光孔径。
所以也就顺带解释了手机上的f/1.8与相机镜头上的f/1.8光圈为何天壤之别,f只是个比值,手机摄像头实际焦距通常仅有4mm,除以2mm左右的通光孔径,很容易就能达到f/2.0的“大光圈”。
目前手机上光圈最大是f/1.7,由于结构限制很难再有提升,大光圈意味着更多的进光量,同样有助于夜景拍摄,目前中端及高端机型大多是f/1.8光圈。
3
对焦
手机基本已经普及相位对焦功能,甚至百元机都不用反差对焦了,而如今已经有不少手机用上了更厉害的“双核对焦”和“全像素双核对焦”。
“全像素双核对焦”简单说就是可用来对焦的像素分布于整个CMOS图像感应器,对焦更快,尤其是暗光下。它还有个降级版叫“双核对焦”可用来对焦的像素有所减少,但仍然优于相位对焦。
通常不必纠结“双核对焦”与“全像素双核对焦”,只是快和更快的区别,但比起相位对焦,“双核”在使用体验上则有可感知的提升。
*激光辅助对焦
激光辅助对焦需要单独模块支持,最早常见于LG的手机上,通过传感器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信号,快速判断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实现超快对焦,但由于激光信号强度所限,通常仅在数米范围内有效。
4
传感器尺寸
可以说传感器尺寸对画质有着决定性影响,比。然而在手机参数中通常仅能看到1200万像素、2000万像素这种数据,厂商一般不会特意标出传感器尺寸,需要自己上网搜索了解。
热门机型传感器尺寸参考(越大越好):
1/2.3英寸:谷歌Pixel、小米5s
1/2.5英寸:三星S7系列
1/2.6英寸:三星S6系列
1/3英寸:iPhone 6系列
虽然可能产品介绍页不会标注传感器尺寸,但部分机型在宣传中会标出如“单个像素1.4μm像素”、“单个像素1.25μm像素”这样的线索,同样数字越大越好,目前主流机型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最大单个像素在1.55μm。
如今使用手机拍照已经十分方便,留给用户做的几乎就剩下构图,但有时硬件上稍微的不同就会在使用体验上造成明显差距,下次就知道该怎么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