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两只野猪奔跑的照片被加工成各种版本,引发微博、朋友圈刷屏,期间涌现出大量让人捧腹的段子,两篇借题发挥的微信文章更是在戏谑笑闹中收获了10w+的桂冠。
看罢笑足后,有些人也开始了“冷思考”:
“国家公祭日,大家对野猪的关注度似乎盖过了纪念活动。”
“教授被挖无人知,野猪出没天下闻。”
……
对此,南京大学新记者评论部有话说。
匿名用户:
拉贝说:“可以原谅,但不可以遗忘。”当八十年的祭奠抵不上两只野猪的奔跑,当教授的离职被喧哗的舆论掩藏,还有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表示这是对哀伤情绪的释放?热点虽然不只一个,但态度冷漠足以自证其妄。
眷:
早起的时候,南京的空气已弥漫着沉重肃穆的味道。10时1分,警报拉响,全班垂首默哀,甚至在警报响毕后仍久久站立。在南京过公祭日,感受确实不同往年。但这种氛围在傍晚被仙林惊现的野猪稀释了。或许是天气阴沉,早晨气氛压抑,前些天听闻的教授被挖事件惹人沉默,我们仿佛急需积极的能量和笑料冲破悲伤的气氛。于是乎,QQ空间、朋友圈被表情包、视频以及长串的“哈哈哈哈哈”刷屏。我不觉得这是忘本,也并不认为有“教授被挖无人知,野猪出没天下闻”描述得那么讽刺,只是不愿让负面情绪支配自身太久,急切地想寻找快乐罢了。该沉痛的时候沉痛,我们的确做到了,公祭日为无辜惨死的人们默哀;而爱笑是天性,并非不在阴郁中过活就叫做忘却历史,一向以低调诚朴著称的南大因“野猪”多次登上热搜榜,大概是源于人类天性中对轻松愉悦的渴求吧。
杜月半:
精英主义的视角可谓无处不在,连传播几只野猪的故事也能被贴上各种“忘本”的标签。国家公祭日也好,南大知名教授被挖也罢,确实需要我们沉静下来铭记、反思;但关注一些奇闻趣闻,并没有抵消我们对于严肃事件的关注,也没有停止我们对于痛点问题的思考。该笑的时候大声笑,该静下来反思的时候就闭上眼睛思考,何罪之有?
FS:
“冷思考”本没有错,但过度洁癖的“冷思考”只会让人被迫放弃多元的可能。有谁规定热点只允许有一个呢?近来的热点事件一波接一波,人们也没有因为关注“红黄蓝”而淡忘了“江歌”。所以,放过那两只特立独行的猪吧!
小仙女:
于我而言,12月13日依然是国家公祭日,至少那天野猪并没有进入我的世界。关于野猪事件,信息闭塞的我是在次日中午才得知的。说实话,看完没有多大感受,可能我不是南大人(唉……)。但当看到文末的阅读数时,我彻底惊呆了,是10w+吗?然后我去数了数“0”的个数,5个,是10万!
楠瓜:
听说野猪抢了公祭日的风头,又有人站出来感慨,说民众越发无力抵抗喧嚣的娱乐段子。看来,还是有人对受众的注意力有所期待。诚然,公祭日背后的历史与意义让人肃然敬畏,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沉重让人们想要逃脱。再加上喧嚣的媒介并不会因为公祭的悲伤而放弃推送具有爆点的消息。因此,也别怪人们轻易地忘却祭奠的悲痛了,要怪就怪这两只野猪出逃得太是时候吧。
本文由“大学新闻”与南京大学新记者<NJUXJZ>联合首发
文字 | 南京大学新记者评论部
责编 | 孔德淇 杜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