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太空中
厦门科技卫星翱翔于太阳同步轨道
从太空源源不断传回海量数据
两年来,福建省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厦门·天卫科技壹号”先导星以及“厦门科技壹号”卫星、“天卫科技03星”相继升空,映照着这座城市不断加快的科技创新步伐。
近年来,厦门市扎实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开了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局面。
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揭牌建设,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厦门科学城建设换挡提速,省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硕果累累。
厦门科技创新实力正加速
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厦门跃升至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80位,比前一年上升11位。在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排名厦门居第38位,比上年提升25位。
01
高起点谋划创新发展
“没有科技创新,就会被时代抛弃,唯有科技创新,才可能赢得未来”。对厦门来说,科技创新是破茧重生的“关键变量”,是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增量”。从沉下心来全力打造厦门科学城,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再到强化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厦门加快科技创新的决心越来越强,力度越来越大。
美峰创谷
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创新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出台并推进《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树立并打造厦门科技品牌“苏颂工程”,在政策和资金上坚持长期投入,加快形成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厦门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在增强区域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创新“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体系、营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等四个方面提出16条“硬核”举措,一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的接力赛按下了快进键。
02
高标准建设厦门科学城
从2020年开始谋划布局,在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厦门科学城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正在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努力成为支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高地。
厦门科学城
“成功突破关键技术”“又有科创成果落地转化”……日前,记者在厦门科学城翔安莲河片区,看到这座科创之城的澎湃活力。尤其在未来产业发展赛道上,这里的“开拓者”正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科学城Ⅱ号孵化器加快建设,近期新落地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园(生物医药、绿色新能源材料)即将开工。“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内落地转化,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企业迅速孕育。”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科学城建设正加快从“搭框架”向“强功能”转变,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今年来,科学城Ⅰ号孵化器新增入驻20多个项目,累计入驻“高研值”项目85项。
厦门科学城核心区
首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成效明显,全国5个分赛区共吸引12个国家335个优质项目参赛,已有21个硬核科技创业项目落地厦门,第二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正在加快筹备中。眼下,厦门科学城已成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来厦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核心园区累计注册各类企业超过1600家。
03
高层次建设创新平台
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省创新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的集聚不断实现新突破,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
近日,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企业华商厦庚氢能技术(厦门)有限公司“离网高性能碱性制氢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金奖,获100万美元奖金。目前嘉庚创新实验室已孵化超20家高科技企业,吸引国企央企、社会资本等外部投资超5亿元。翔安创新实验室发现全新的鼻咽癌血清标志物,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牵头研制的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尿液检测试剂盒上市;获批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疫苗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目前合作团队已覆盖全球33个国家(地区)79家高校院所。
嘉庚创新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是厦门市新型研发机构之一,该研究院转化的首个科技成果——高性能浮力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去年以来,一批这样的机构相继成立,厦门市引进并启动建设天津大学“厦门市北洋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等6家新型研发机构。
04
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正在不断强化。去年,特宝生物Ⅰ类新药——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获批上市;艾德生物全国首个泛癌种免疫治疗伴随诊断试剂盒获批上市,“在研国产九价HPV疫苗与进口疫苗效果相当”等2项厦门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特宝生物实验室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海辰储能等7家企业入选国内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占全省78%。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密钥,这就需要更多像艾德生物、海辰储能一样的企业,源源不断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厦门市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出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1条措施,兑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超过9亿元,立项支持52个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以及14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技术、高品质氮化铝粉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技术瀚天天成 供图
此外,厦门市还修订出台《厦门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强创新产品研发,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更多临床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
今年4月公布的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厦门市共有101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厦门市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72项。获奖项目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省获奖总数50%。
05
高品质构建创新生态
良好生态,是点燃科技创新主引擎必不可少的因素。厦门市持续加大财政和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为科技企业和未来产业提供金融资源支持。去年,厦门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首批参股子基金已有8只落地;市科技局引导金融机构新增发放科技信用贷款、科技担保贷款等科技类贷款31.94亿元。
厦门观音山
眼下,厦门市正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增信基金、技术创新基金等规模及支持范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今年计划统筹100亿元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各类资金1000亿元,支持建设省创新实验室、科研基础设施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及颠覆性和前沿技术创新。
06
高水平开放创新合作
去年12月16日,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在厦正式揭牌,入驻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厦门办事处等项目,逐步形成厦门国际科技合作金砖路径。
厦门市不断拓宽开放创新合作的新路径,与德国史太白全球研究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等建立合作,推动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在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去年新建10个福厦泉自创区协同创新平台项目,启用闽西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
编辑:投资厦门 ,策划:厦门市招商办。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记者:吴君宁图片来源:厦门日报图片中心、厦门市科技局(除署名外)编辑:王婷婷审核:杨佳音,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版权声明: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