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是潮汕人珍贵的文化瑰宝,更是联结海内外潮人味蕾的乡愁纽带。近年来,汕头市积极牵头打造潮菜“湾区标准”,系统传承潮菜技艺,强化品牌培育,促进产业升级,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饮食文化交流,为区域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汕头23项潮菜纳入“湾区标准”" src="http://www78564.xrbh.cn/file/upload/202508/12/081317752.gif" />
确立标杆 传承潮菜文化
“湾区标准”全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粤港澳三地先进经验共需、共享、共用的载体。2021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牵头粤港澳35家单位、63名专家,累计研制潮菜标准三批共计25项。其中,卤鹅、豆酱焗蟹、姜薯甜汤、生炊鱼等23项被列入“湾区标准”清单。“潮菜标准实际上是确立一个‘标杆’,关键在于明确经典做法而非固化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实现个性化和创新。”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副所长洪东旭表示,制定潮菜“湾区标准”已成为潮菜餐饮界人士的共识,此举旨在更好地传承潮菜文化,推动潮菜产业提质升级,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据悉,我市还建成潮菜菜品标准技术服务和质量追溯平台,积极推广潮菜“湾区标准”,为餐饮企业提供明确的质量规范和技术指引,有效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进一步促进潮菜走出潮汕、走向湾区。“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组织制定第四批潮菜标准,开展潮菜‘湾区标准’展示大赛,也希望更多的餐饮店、潮菜师傅和有志于从事潮菜烹饪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洪东旭说。
推广应用 助力产业发展
标准制定后需要大力推广和实际应用,才能有效发挥其传承发扬潮菜文化的作用。为此,我市重点推进“湾区标准(潮菜)示范店”创建工作,首批遴选了4家具有代表性的潮菜餐饮企业作为示范标杆,带动潮菜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卤鹅制作技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菜 卤鹅》也是首批潮菜“湾区标准”之一。“制定卤鹅标准能够促进整个卤鹅产业供应链更好衔接,确保出品质量的稳定,消费者可以更好地品尝到具有潮汕特色的正宗卤鹅。”省级非遗项目汕头卤鹅制作技艺传承人、“湾区标准(潮菜)示范店”负责人纪瑞喜表示,“湾区标准”的出台让潮菜制作技艺的传承有据可依,对于促进潮菜产业发展,激活餐饮消费都有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潮菜“湾区标准”已作为专业教材,在我市多所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落地使用,为培养高素质潮菜人才提供支撑。“我们将‘湾区标准’编入教材、引入教学,依托工学一体化模式,为餐饮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潮菜产业健康发展。”汕头技师学院烹饪系老师陈文修告诉记者。
标准先行 优化营商环境
质量强市,标准先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328项、省地方标准74项,其中仅2025年上半年,就新增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8项、省地方标准5项。下来,我市将持续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赋能产业发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汕头市场监管部门将不断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力量。”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科长洪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