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相继火爆出圈之后,一股自问为什么六小龙都诞生在杭州的反思潮流开始蔓延,蔚为壮观。
问题固然尖锐,答案却不是标准化的,否则便成了刻舟求剑,不同的先决条件,带来的发展路线也千差万别,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多样性要比集中性重要得多。
比如作为经济强省的山东在网上常被调侃,认为这里似乎和AI这股大浪距离甚远,但是这种偏见多半源自不够了解,其实在港股市场,代表中国新能源和新经济双重叙事的上市公司之一,就是从山东跑出来的。
这家有着国资背景——隶属于山东高速集团旗下——产业控股及投融资平台公司,刚刚交出了一份极其好看的财报,而在眼花缭乱的数字背后,一个踏准时代脉搏、过程激荡决绝的转型故事,似乎更加精彩。
就像德鲁克所说的,只有短视的企业,才会将变化视为威胁,「变化是机会,而机会能够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 · ·
山高控股的年度财报显示,2024年的全年营收与毛利双双拿到两位数的增速,分别达到55.8亿元、26.3亿元,盈利更是同步大涨39.9%,超过6.9亿元。
更关键的是,山高控股变得「更赚钱了」,并不是通过降本增效实现的,在这段高度承压的经济周期里,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都是靠缩衣节食方能维持体面,而在山高控股的业绩公告里,大幅提高利润的原因也被明确列了出来:
「主要归因于收益大幅增长、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大幅增加及资产减值拨回与融资成本降低。」
简而言之,是手上的持有资产越来越值钱了,接近8成的收益,来自产业侧。

在过去两年里,山高控股并购了,并战略入股了老牌IDC上市公司,在AI浪潮将至的前夜,卡住了最重要的两大上游基建位置:电力,算力。
正好是所有形式的AI应用——无论软件端的大模型,还是硬件端的机器人——都离不开的核心资源。
山高新能源去年的总发电量超过65亿度,同时有在光伏和风电两大绿电板块布局,是中国成长性最高的能源公司之一,而世纪互联则在美股上市多年,是阿里云等头部云计算大厂的服务商。
显然,随着AI概念的走强,电力和算力的供给地位也水涨船高,就像美股过去一年跟着科技股大涨的主要都是各支能源股,甚至、xAI等巨头都在竞购看似和自己毫无关联的核电站,无一不是为了提前占坑,避免在资源上被卡脖子。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山高控股的判断依据,但从超出大盘的业绩来看,除了「出钱」,「出力」的部分可能更加重要。
在山高控股的组织协调下,山高新能源和世纪互联「组队」和乌兰察布市签下了大数据及新能源框架协议,前者负责搭建电站,后者部署算力工厂,共同发挥这个风能富集区的资源禀赋。
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创新没有人们想的那么高深莫测,其本质上就是「已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像智能手机是电话和电脑的融合,电动汽车是电池和汽车的叠加,它们都只是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二次匹配,就创造出了爆发性的市场需求。
产业创新也是如此,看似简单的交叉和协同,背后关联到多个能力圈的突破,更是传统的金融型投资不曾涉足的领域,反而接近科技互联网行业比较熟悉的战略投资,这才是自2021年以来,山高控股最为成功的「人设」转变。
而且这场转型并非简单的业务切换,而是通过「耐心资本」深度绑定高价值产业链,从而在长周期中构建盈利韧性,一个集合了「AI算力+数据资产+场景应用」的数字生态圈,也在逐渐成型。
· · ·
2021年,山高控股启动转型计划,向产业投资集团的身份演进。
资本市场对于不确定性的厌恶几乎摆在了纸面上,山高控股的股价一度跌至低点,而在企业经营史上,脱虚向实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大多数的转型都是实业金融化,这是上一个全球化周期里,所谓资产配置的主流做法。
最典型的莫过于杰克·韦尔奇,他通过拯救了不堪重负而享誉世界,那本著名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更是成了各家商学院的教科书材料。
回过头看,杰克·韦尔奇对通用电气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大量分拆掉赚钱难度较高的工业部门,把重心集中在扩张成本最低的金融部门,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把通用电气从一家技术巨头变成了金融帝国,最高的时候有一半的收入来自保险和贷款业务。

杰克·韦尔奇的风评转折,始于通用电气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抗风险能力大降,以致于连他亲自挑选的继任CEO又开始尝试去金融化,想要抱住公司的核心优势,昔日的蜜糖转瞬之间成为砒霜。
山高控股选择脱虚向实,最大的难点在于,要抵御住低垂但有毒的果实诱惑,和上一个周期的尾声告别,并躬身入局到下一个周期的深水区。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正从传统的土地财政转向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过程里,抓住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就像经济学家李迅雷说的,「在我们进入房地产、人口下行周期的同时,恰好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机遇,这是不可错过的幸运。」
另有来自银河证券一份研报预测,2025-2035年,AI预将对TFP平均增速拉动1.3%左右,到2035年,AI可对实际额外拉动14.8%左右,尤其是在资本回报率因各种宏观因素低迷不振的情况下,对于能算协同的投资提质将成为破局的利器。
而这正是山高控股早在4年前就开始做的布局,而那时还没有ChatGPT,没有,没有关于AI的一切新兴叙事,只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通过让自己成为AI发展路线里不可或缺的供给一环,山高控股重新获得了市场对它的确定性,在承受了短期波动之后,持续增长的业绩说明了,即使把容易挣的钱换成难挣钱的钱,它也同样能够驾驭,战略对了,战术就好制定了。
从传统基建到未来基建的资本流向,山高控股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的代表范式,同为修路,过去的目的是连接交通网络,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流通市场,履行了「要致富,先修路」的规律,而在当下和以后,要修的路将通往新能源和新算力的产业集群,讲出价值链的翻篇故事。
这很重要。
· · ·
根据的预测,一直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都将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全美接近10%的电力会用来服务燃烧芯片的各大机房,这也会带来公用事业、可再生能源、工业部门的长期繁荣。

作为一个崛起更加活跃的大国,中国的产业需求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5年,中国的发电量增长超过了37%,增幅是美国的7倍之多,而在总计算力的统计里,美国占据全球算力的34%,中国则是33%,相差无几。
是的,铺天盖地的AI狂热或许有着自上而下的FOMO成分,但在科技权力的竞争层面,决定未来的暗战早已打响。
山高控股的动作,则在这个大时代里,展示了一家穿越周期的公司是如何转身的:通往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在旧的经验和新的发展之间,存在巨大的进化鸿沟,金融交易是工具,产业布局是根基,科技创新是成果,只有每一步都踩扎实了,才有「三生万物」的螺旋式上升。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价值重估,更是一场关于国有资本如何从「护航者」蜕变为「引领者」的深刻实践。在这片土地上,资本的投入和科技的产出只会越来越紧密,终将在新质生产力的火焰中,燎原出一个属于创新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