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届“科技春晚”苹果秋季发布会,苹果从不主动提起自家/设备的(RAM)大小。对产品而言,苹果向来更注重强调自己的产品体验和设计,进而凸显高价值,也更能吸引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说,除了追求产品的颜值和性能外,品质和实际体验往往更重要,这也是消费心理对于消费体验的追求。
那么在如今在隔壁安卓阵营动辄12GB、16GB,甚至更大的18GB大内存下,iPhone如何凭借较小的内存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要知道,现在最新的iPhone 14内存也不过6GB,初代iPhone更是仅有128MB。
首先是硬件方面,在A系列芯片的加持下,尽管核心数不大,但分工明确,各个核心利用率极高。其次在软件层面,在iOS系统生态下,可以充分发挥硬件性能,搭配优秀的内存管理策略,能够合理利用有效的内存空间资源。有意思的是,在一次测试中,拥有4GB内存的iPhone 11 Pro Max在速度上击败了拥有12GB内存的三星Galaxy Note 10+,正是得益于硬软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弥补了其中的差距。
抛开这些来说,究其原因更核心的一点应该就是成本问题了,一方面升级了内存也意味着成本的提升,同时会影响到定价和利润。另一方面,苹果更主张在大容量机型上提高价格。要知道,由于长期高端的定位,苹果在所有手机中的利润是最高的。
在前段时间业内机构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刨去产品成本,人力、专利等,卖一部苹果手机苹果可净赚14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