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企业    未来  政策  系统  公司2 

原创1949年,毛泽东以4个A紧急去电西南选将入藏,刘邓:十八军谭冠三

   日期:2025-02-05     作者:6gg6lw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news/34124.html
核心提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不过在西藏还是处于事实上的“半独立”状态,这对于新中国的功勋们来说是不能容忍的。11月23日,毛泽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不过在西藏还是处于事实上的“半独立”状态,这对于新中国的功勋们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11月23日,毛泽东致电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指出:“西藏问题的解决,应当争取明年秋季或者冬季完成之。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责成西北局担任主要责任,西南局则担任第二位的责任。”

不久之后,毛泽东在出访苏联的火车上再次提出尽早解决西藏问题,后来又收到了彭德怀关于西北局进西藏的汇报,得知在北路进藏的困难很大,在短期之内难以克服。

1950年1月,毛泽东在反复思考之后,给党中央、彭德怀和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以及二野司令刘伯承,重新部署进军西藏的问题,提出了由西南局担任进藏的重任。建议刘伯承和邓小平商量一下决定入藏的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等问题,并且立即开始布置。

毛泽东的这份信以附有四个“A”的紧急电报形式传到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的手中。他们接到信之后立即暂停了其他所有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了选将的工作中。

选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到底选谁去呢?进军西藏,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们既要打军事仗,更要打政治仗!因此军政主官都不能含糊,必须优中选优。

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反复思量之后,两个人的名字进入了他们的眼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

张国华,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1929年参加革命走上井冈山。参加过长征,历任八路军115师独立旅第二团政委、黄河支队政委、教导四旅政委、

冀鲁豫军区第四分军区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第七纵队副政委、豫皖苏军区司令员。二野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军长。

而谭冠三的资历比张国华更老。

1908年,谭冠三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小水铺区谭家村。1926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了朱德、陈毅组织的湘南暴动,担任秘书长。

谭冠三由于读过几年书,在红军里头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因此他

是红四军军需处的文书,又是军部宣传队员,工作比较忙。不论是在行军还是宿营,他第一件事就是写标语。

对于宣传队,毛主席要求:“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做调查研究工作,而且要把调查情况上报。只要将农村阶级队伍的情况搞清楚了,才能发动群众。”

1928年,龙源口大捷之后,红四军进入了永新县城,谭冠三带领着宣传小队在县城调查,了解工商业者的经营项目、项目来源、固定资产等等情况。

过了几天,谭冠三来到了农村,发现这里的贫苦农民普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穷,地主为什么富,甚至将穷富根源归于八字不好和命中注定。更有一些贫苦农民因为地主减免了他们一斗谷子的地租,便杀鸡、买肉、打酒招待地主,还说地主发了善心。

谭冠三在掌握了土地占有情况和地租三七分成以及高利贷加倍返还等严重的封建剥削情况之后,针对性地开始了宣传教育:“土地是农民开垦的,为什么还要借田作?农民一年累到头,为什么只得三成?地主不劳动,为什么要得七成?”

这样的算账方法,一针见血,让贫苦农民知道自己才是那个被剥削者,地主不劳动,却过着好日子,原来他们才是最大的那个剥削者。

通过调查,谭冠三进一步弄明白了广大农民迫切的要求就是解决土地问题,只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我们党和红军才能站稳脚跟。在调查中,谭冠三深刻体会到了调查研究与发动群众要密切结合起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绝不能单打一,应当把分配土地与建立党的组织、农民协会、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结合起来。

谭冠三等人的调查为中央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毛主席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到了赣南寻乌县,在这里休整了一个月。

这天,毛主席将谭冠三和宣传队的同志找去,问他:“你们在寻乌作了调查没有啊?”

“调查了。”

“那么你们讲一讲,寻乌做哪一种生意的人最多?”

“酿酒、做豆腐的最多。”

“哪几家的豆腐做得最好?”

这一下子就将谭冠三问住了。

他们在寻乌县做了很多的调查,可是掌握的材料却没有像毛泽东要求得那么细致,回答的也就不那么具体。

看他回答不上来,毛主席就将自己知道的几家生意最好的酒店和豆腐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第二天,谭冠三就和其他同志分头去做了一次补充调查,结果实际情况与毛主席讲得完全一致,顿时令谭冠三等人大为震惊,此后,做调查、工作的时候,都是仔细、仔细再仔细。

1934年,谭冠三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谭冠三受军委指派与王耀南一起在湘江上用竹子和木板架起浮桥,疏导部队过江。

这天,患病的周恩来被人用担架抬着来到了附近的小山坡上在着急等待后续部队,自己怎么也不过去。这个时候敌人先头部队已经快要突破到渡口了,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保证周恩来的安全,谭冠三不由分说地抬起了周恩来的担架就飞奔过桥。然后又返回河另一边组织工兵炸掉了浮桥。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1935年,谭冠三又四渡赤水、威逼贵阳、巧渡金沙江、

直罗镇战役。

1936年,谭冠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大毕业之后,谭冠三留在抗大训练部当干事,协助刘亚楼工作。

1938年,冀中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为了加强冀中军区的领导,派遣程子华出任第三纵队兼任冀中军区政委,谭冠三就是这个时候跟随来了冀中,历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政委、参加了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吕正操称赞道:“和谭冠三这样的同志一起共事,我们真的要‘弹冠相庆’了!”

1940年初,在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纠集了97军和39集团军不断向晋东南和集中抗日根据地进攻。

为了粉碎顽固派的进攻,晋察冀军区抽调主力组成南下支队和南进支队,分别南下晋东南和冀南地区。

南进支队以赵承金为司令员,谭冠三为政委,进攻石友三所部。经过侦察,最后两人决定以21团担任主攻,16团1营、3营佯攻,在拿下六塔集之后,再以16团担任主攻

仙庄集之敌,21团佯攻,24团狙击和截击逃窜的敌人。

战斗从凌晨1点开始到7点结束,共歼敌300多人,俘虏了800多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石友三不得不逃跑。

六塔集这一战打破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计划,谭冠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素养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毛泽东则评价:“以三对三,冠能盖石。”

之后谭冠三再次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抗日结束之后,再次奔赴前线,历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地委书记、

豫皖苏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等战役。

1949年出任18军政委之后,又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

名单上报之后,远在莫斯科的毛主席一看,不但都认识,而且还都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就大笔一挥:同意。

刘邓在选择18军作为进藏主力的同时,中央还同意了两人的建议,“由青海、新疆及云南各出一支部队向西藏多路进兵”的计划,还成立了以张国华为书记、谭冠三为副书记的中共西藏工委。

临别的时候,邓小平大手一挥说道:“送你们十二字‘锦囊’,‘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

张国华和谭冠三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地指示,毫不犹豫地领兵开始做进藏的准备。

进军西藏的一个大问题是粮草问题,战士们都来自北方和南方,与西北地区的饮食风俗有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让战士们提前适应高原饮食,谭冠三邀请参加师团干部会议的全体人员吃了一顿饭。

大家听说谭政委邀请大家吃饭的时候都非常高兴,还以为他弄了些什么好东西来犒劳大家,可是坐上桌子的时候全都傻了眼。桌子上并不是四碗八碟,而是酥油茶和

糍粑。

谭冠三拿起

糍粑,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道:“同志们,吃啊!在西藏就要过‘生活关’‘语言关’我们才能扎下根呀!”说完就带头将酥油茶一饮而尽。同时规定下下部队检查公祖的时候,不准为他做米饭馒头,一定要抓糍粑、喝酥油茶。后来等大家进军西藏的时候时候,由于海拔太高,大米根本煮不熟的时候,大家才领悟到谭冠三在出发之前要大家吃糍粑的良苦用心。

为了进藏能够与西藏人民打成一片,谭冠三还带领全军上下学习藏文藏语。由于他年纪大,记忆力差,又受过伤,学习藏语非常困难。但是谭冠三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每次上藏语课的时候都是提前到达,坐在第一排。在他的带领下,全军上下在进藏前就做好了思想上、生活上、语言上的各项准备工作。

1951年8月28日,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部向拉萨进发,在从昌都到拉萨的途中,由于高原缺氧,导致部队营养不良,部队减员很严重,谭冠三的脑伤也频频发作。

对他更大的打击就是随他进藏的妻子李光明由于高寒缺氧和过度劳累,导致了流产,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与他类似的是军长张国华妻子在路上也差点流产,后来在生下孩子之后送回昌都。

1950年,刘伯承问让谁领兵进攻西藏,邓小平:让“地主”去吧

经过多日的艰苦行军,1951年10月26日,十八军终于抵达了拉萨,从此翻开了西藏新的一页。

当时的西藏条件非常差,为了在西藏立足,谭冠三他们开办了“八一农场”,种上了蔬菜瓜果。

为了在西藏吃上水果,他积极支持引进苹果,买果苗,请专家来指导,自己还特意开垦了一个小苹果园做实验。经过他的努力,他的小苹果园比“八一农场”的苹果树早一年结果,有一棵竟然收了200多斤苹果。

1985年12月,谭冠三在去世之前,对妻子李光明交待:“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

立碑,就把我埋在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让我化作肥料,最后为西藏人民做点贡献。

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没有开追悼会,只是在成都军区礼堂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在1986年8月1日,将谭冠三的骨灰安放在了拉萨的“八一农场”苹果园。

#开国将帅#

参考资料《谭冠三中将在西藏》、《开国中将谭冠三的西藏情》、《谭冠三进藏的故事》、《情系西藏的雪山名将谭冠三》、《纪念谭冠三将军的光辉一生》、《怀念我的父亲谭冠三》。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news/34124.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