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冯老的一篇文章:冯学荣:也许,是该道别的时候了,看了还挺心酸的。
其实公众号的变现方式有很多,合理使用,我相信是个双赢的局面。
今天就来盘点下,目前公众号的主流变现方式。
广告的方式最为常见,主要有两大类:①流量主;②商业广告。
1、流量主
腾讯提供的公众号变现方式,目前有三种形式:
1)底部广告
这种形式门槛比较明确,订阅人数达到5000就可以开通,跟粉丝质量没有关系。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原创,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微信流量主原创文章在公众号底部广告的分成比例将大幅提升,原创作者将可获得更高收益。
2)互选广告
这种形式比较高端,暂时以邀请方式准入,收到邀请的流量主才可开启互选广告。
3)文中广告
这三类广告都由腾讯提供撮合服务,底部广告位置最下方,流量主只有在申请时可以选择广告类型;互选广告内容多样,具体展示根据流量主和广告主的合作深度而定;文中广告像个广告市场,流量主可以选择跟文章匹配的广告放在文中任意位置。
2、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则是公众号运营者自己接入的广告,按照广告植入深度可以分为两类:
1)硬广
这类广告最为突兀,一般直接在文章尾部直接放置广告内容。由于转化率较低,广告费用也最为低廉。
这种广告一般常见于营销号等粉丝质量较差的公众号上。
2)软广
对于有内容创作能力的公众号来说,大部分接的广告都是软文性质的,即把广告巧妙的植入到文章里面,让广告更加贴合文章叙述,从而提高转化率。
由于制作成本较高,其收费也相对高昂,具体则根据你公众号的订阅数和读者粘性而定。
这其中的代表,就是眯蒙了。据说年收入可以达到数千万级别。
小结一下:
商业广告不受限于订阅数量,不依赖腾讯,只要你的粉丝质量好,就可以接受商业广告。我的号在订阅1000不到的时候,就有广告主找上门来。我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如果你有想更快尝试,也可以主动去广告平台寻找广告主。
严格意义来说,分销也可以归属于广告,但是由于其类型越来越多样,我单独拿出来说。
与第一类广告一般采取曝光或者点击定价不同,这种形式一般跟效果挂钩,通过分成进行结算。
目前常见的有下面几种形式:
1.淘宝客
所谓淘宝客,就是通过专属链接进行购物后可获得佣金返还。严格来说不局限于淘宝,只是淘宝做的最大,故以此代称。
相比于后几种产品,其成本较大,但佣金比例并不一定低。我看到的最低的也有15%,高的甚至有70%,所以要具体商品具体分析。
如果你的读者是一些购物偏好比较浓郁的人群,如宝妈,那么不妨尝试一下。
2.小说分销
3.课程分销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这几年各种网课风生水起。为了扩展用户群,很多网课也拿出了相当的比例进行分销,分销比例从20%到50%不等。
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一些以个人成长为主题的公众号,粘性高的话收入也不低。
H5游戏诞生了好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用户习惯的养成,整个市场盘子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其具有“点开即玩”的特性,很适合在公众号里一起联运。
不做广告,我们还可以自己卖货。按货品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电商主要有两类:
1、内容电商
1、赞赏
2、付费阅读
付费阅读好像从去年开始比较流行,常见有几种形式:
单篇图文付费阅读,微信也曾计划推出这项服务,目前小鹅通、有赞有提供这类支持;
付费网课,在一块听听、千聊、小鹅通等较为常见,如我以往上的Spenser的写作课;
付费专栏,小鹅通、有赞均有支持,比如吴晓波的《每天听见吴晓波》。
目前来看,后两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3、付费社群
相比于纯粹的知识分享,提供增值服务的付费社群在今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常见的有:
付费微信群支付宝群QQ群,这个模式已经发展好几年了。
小密圈饭团小鹅通社群:这个以小密圈为代表,在今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
第一种形式重在交互,强调连接,适合于一些共同行动;第二种在连接的同时,更强调内容沉淀,着重减少信息干扰。
4、IP拓展
做内容做的最高端的,莫过于孵化出一个IP,走IP拓展路线,包括不限于出版、改编、专业咨询等形式,这样的收益是最高最持久的,但是较为少见,普通人一般难以做到,这里就不做太多阐述。
前四大类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也是比较适合普通公众号变现的,但还有一些小众玩法,这里举两个例子。
1、卖粉丝
之前看到一个微信头像加V的案例,是通过订阅号加的,用户在关注订阅号后,会收到一条加微信客服的回复。
最巧妙的是那个客服,有一部分真客服,而另一部分客服则可能是微商。通过为微商引流,最疯狂的时候,那个公众号运营者月入数百万。
2、卖公众号
有些人很擅长做起一个有一定量的公众号,但是不擅长持续的精细化运营,所以他们的思路就是批量做公众号然后拿去出售。
无论哪种方式,要想取得商业价值最大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用户广而不精、用户精而不广。
前者宽泛覆盖广,但客单价低;后者纵深垂直化,但客单价高。
从市场阶段来说,红利期更适合宽泛主题,红海期更适合垂直细分市场。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你擅长什么。
以此文,献给还在苦苦运营公众号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