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益涛
一、什么是延长性哀伤障碍
延长性哀伤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悲伤持续时间过长,久久无法缓解。我们都会遇到伤心的事,比如亲人离世、分手等,正常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但如果悲伤持续很长时间,影响了正常生活,那就可能是延长性哀伤障碍。
二、延长性哀伤障碍的表现
(一)情绪方面
持续的难过:长时间感到悲伤,无法开心起来。例如,孩子失去宠物后,几个月还以泪洗面。
强烈的思念:总是想念失去的人或事物,影响日常生活。比如,分手后,还总是想着前任。
情绪波动大:情绪起伏不定,容易生气或焦虑。比如,看到别人和家人在一起,就莫名生气。
(二)认知方面
难以接受现实:无法接受失去的事实,总觉得事情不该发生。比如,老人去世后,觉得他还会回来。
过度自责:责怪自己导致了失去。比如,孩子认为父母离婚是因为自己不乖。
对生活失去兴趣:以前喜欢的事都不想做了,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比如,喜欢运动的人,失去亲人后,不再打球。
(三)行为方面
回避相关事物:尽量避开和失去的人或事物有关的一切。比如,分手后,扔掉所有和前任有关的东西。
过度关注相关事物:过度关注和失去的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比如,保留朋友送的礼物,每天都要拿出来看看。
社交退缩:不想和别人交流,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失去亲人后,不再参加聚会。
三、延长性哀伤障碍的成因
(一)个体因素
性格特点:性格敏感、内向、依赖性强的人,更容易出现延长性哀伤障碍。
以往经历:以前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更容易出现延长性哀伤障碍。
应对能力:应对能力差的人,不知道怎么处理悲伤,只能让悲伤堆积在心里。
(二)环境因素
缺乏支持:周围人不理解、不支持,或者没有倾诉对象,很难从悲伤中走出来。
生活压力大:生活中有很多其他压力,比如工作、经济压力等,很难有精力处理悲伤情绪。
四、如何应对延长性哀伤障碍
(一)正视悲伤
悲伤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遇到伤心的事难过是正常的。不要否定自己的悲伤,也不要觉得悲伤是软弱的表现。
(二)表达情绪
倾诉:找一个信任的人,把心里的难过、思念、愤怒等情绪倾诉出来,倾诉可以释放压抑的情绪。
写日记:把每天的感受写下来,了解自己的情绪,也能让情绪得到宣泄。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情绪。比如,画一幅画表达思念,弹奏一首曲子释放情绪。
(三)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延长性哀伤障碍严重影响了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四)建立支持系统
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多和家人、朋友相处,让他们了解你的状况。当你感到难过的时候,他们可以给你安慰和支持。
参加支持小组:加入支持小组,和其他经历类似的人一起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五)自我调节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良好的作息可以帮助身体和心理恢复平衡。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让人感到快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培养兴趣爱好:重新找回兴趣爱好,或者尝试新的事物。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可以转移注意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延长性哀伤障碍虽然会让人陷入痛苦,但只要正确认识它、积极应对它,就一定能够走出来。记住,悲伤不是软弱,而是成长的一部分。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悲伤,学会处理悲伤,我们就能变得更加坚强,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