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中国  行业  快速  设备  企业  上海  未来   

女性电影越来越多,女性议题真被重视了吗?

   日期:2025-03-13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quote/33165.html

时光编辑部 |keva

   电影折射时代。


【时光聚焦】第2期


图片


女性议题似乎正在被院线电影重视起来,今年妇女节前后,有多部女性主义电影走上大银幕。


这些电影试图表达女性的困境,但争议声也不断增加,镜头前呈现出来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女性困境,能完全透过光影呈现出来吗?女性主义电影,是太多了吗?女性主义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吗?


图片


今年妇女节当天,有两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上映。刘浩存和文淇主演的电影《想飞的女孩》,聚焦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原生家庭困境,讲述了一对姐妹共同抵抗命运桎梏的历程;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则呈现了女性争取公平公正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的经历。


近两年,还有不少海外女性主义电影被引进。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坠落的审判》通过一场对女嫌疑人的曲折审判,剖析了一段迷离的亲密关系。高分舞台纪录电影《初步举证》,则讲述了亲身体验过性侵的女律师重新理解性侵本质的故事。


图片

国内导演们的女性主义题材电影也讨论度极高,如去年上映的《好东西》《出走的决心》等,都是女导演+女演员+女性题材。今年还有《下一个台风》《向阳·花》《酱园弄》《水饺皇后》等影片在被影迷们排在了2025年的期待电影名单上。这些影片,从方方面面讲述女性角色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其中的她们做出的努力。


一种处境,有时候落在日常的生活里,看上去是微不足道,但却是反复地、不断地给身在其中的人制造痛苦。当我们从身边的八卦话题聊起,从身边的女性同事问起,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沙子,一直在暗处带来疼痛。

图片


参演电视剧《爱你》的演员黄灿灿曾自曝因被人“造黄谣”而失去工作机会,这件事一度被关注,但似乎在影视圈,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对影视行业的女性从业者而言,除了要承受这些“必要”的“潜规则”带来的伤害,还要面对大众更严苛的审判。


海清、姚晨、梁静等演员都曾站出来,承认自己“没戏拍”。很多女演员一旦过了特定的年龄,就只能演演妈妈或者婆婆的角色,出街look如果不是精心打扮过的,还会被偷拍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被评价“疏于形象管理”,被羞辱“水桶腰,大象腿,身材发福,壮实像大妈”。


长皱纹这样自然的生理现象都成了女演员的原罪,咏梅曾喊话大家不要修掉她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皱纹


当女性走进职场,成为一间机构的顶梁柱,走进剧组和片场,成为一部电影的创作主力,不管她们籍籍无名,还是捧下了荣誉奖杯,她们一样会被审视。


图片

2017年,依依结婚了。她是一个喜欢摇滚乐的电影记者。工作让她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而工作之外,她还喜欢穿梭在livehouse看新裤子、刺猬乐队的现场演出。在孩子出生以前,她还从没觉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个问题,在采访中问及女明星们相关的话题时,她也还没有切身的体会。

未生孩子之前,依依采访过一位女明星(彼时那位女明星已为人母):“您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依依说:“我忘记她具体回答什么了,但大概意思是,既然她坐在这里接受采访,那就一定是‘作出过取舍’了。”


当时的依依觉得那个女明星说话有点直接,但拥有自己的孩子之后,她越来越能理解这个回答了,“她平衡不了,我也平衡不了。”像是《好东西》里的单身妈妈铁梅一样,独自一人照顾小孩,还要用自己码字做直播的薪水在一线大城市生活下去,简直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图片

“最简单的问题是,幼儿园4点放学,延时班最多上到5点半。试问除了自由职业之外,哪一位母亲的工作能够允许她5点半下班?就算5点半能下班,又能否在10分钟内赶去幼儿园接孩子?我还是需要一个人来帮忙。”在依依看来,孩子接送问题简单又现实,但至今没有一部电影真切地反映过。孩子转眼5岁了,目前帮依依接送孩子上学的是她的家人。


从小事做起,为什么男性不能承担更多家庭责任?依依谈到了“母职惩罚”,“母亲一辈承担了较多的育儿责任,是非常现实的情况。”


图片


婚育是职场女性的人生转折。在女性题材电影《找到你》中,姚晨饰演的律师李捷被马伊琍饰演的保姆孙芳“偷”走了孩子,两位生活处境完全不同的女人展开了命运博弈。博弈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女性在婚育后可能面临的家庭矛盾。无论是事业有成的李捷,还是贫困潦倒的孙芳,她们的家庭都并不幸福,婚姻垮塌,丈夫离去,被期待着“为母则刚”的她们,不得不为孩子付出更多。


马伊俐分享《繁花》拍摄轶事时提到,一边拍戏,一边还要回老师信息,她固然担心王家卫导演觉得自己不专业,但也难以割舍一个母亲需要完成的“日常任务”。“所以很难平衡家庭和生活”。依依说。


去年广受关注的女性题材电影《出走的决心》,根据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真人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性勇敢出走,独自追寻梦想。“这部电影拍得特别好,我能理解苏敏阿姨的选择。但我也害怕我的妈妈和婆婆‘离家出走’。”在两位母亲帮忙照顾孩子以及承担了大量家务的情况下,依依仍然觉得力不从心,她说很难想象,如果母亲们下定“出走的决心”,她的生活会变成哪般模样。


图片


生完孩子之后,依依很少去livehouse去听摇滚乐了。一方面是没时间,一方面是没心思。她觉得2019年以前的世界距离她很遥远了,比起年轻时的迷惘,现在她更多了来自年龄、身体、家庭多方面发出的“压力信号”。

依依的孩子在3岁时查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这是一种神经发育类障碍。跟外界介绍自己的孩子时,依依总是称他为“谱系儿童”。自闭症表现有很多种,不一定是大众印象中的沉默寡言,生活不能自理。相反,依依的孩子属于高功能“谱系儿童”,语言智力基本正常,有时甚至是个小话唠,平日生活也不需要额外照顾。跟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是,他不太能“理解”人类社会的社交规则,眼神较难聚焦在人脸上,注意力相对来说难以集中,一件事情反复教很多次,可能都不会像同龄孩子吸收得一样好。


易烊千玺主演的《小小的我》把依依看哭了。她在刘春和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我家孩子名字跟春和特别像,但他比春和幸运得多。虽然是个特殊小孩,可能他很像一个普通小孩。成为一个普通小孩对于大家来说太容易了,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困难。春和的妈妈和姥姥一起给他求神问药,就是想让他变成一个正常人,这件事情没有错。但春和的妈妈问过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个孩子,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这个问题我也有想过。但后来觉得,这样去想就没有意义。”作为一个特殊孩子的母亲,依依的育儿过程注定比普通母亲付出更多努力。


图片

依依期待,更多观众关注到自闭症儿童,前提是,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这类儿童。她希望更多鲜活的母亲形象,更多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出现在银幕,但不要消费苦难,不要卖惨。她觉得《祝你幸福!》还是拍得太苦了,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图片

在一线城市打拼所带来的年龄焦虑,对男性可能是35岁是门槛,而对女性,可能还要提前。作为95后的影视宣传小北这些年也感到压力大了起来:“过了30岁,即便不婚不育,简历往往也容易被淘汰。如果没有在30岁到来之前打好事业基础,女性从业者大多数在年纪增长之后,便从行业消失了。”

尽管小北未到而立之年,30岁在很多人眼里也都还是充满机遇的年纪,但她已经感到了焦虑,她很难在当下的工作中窥见自己的前途。


在小北看来,职场女性受到的年龄限制极其明显。尤其在影视圈,更新换代很快,很多初级工作也并非难以替代,35岁之前如果没有晋升,事业可能就会走下坡路了。


眼看着身边的同龄人渐渐结婚生子,小北也重新思考了北漂的意义。她渴望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但也不希望忽略自己的人生大事。


有哪部电影真实表现过职场女性的这一焦虑吗?小北一时也想不出。这个焦虑如影随形,而对和男同事一起打拼到35岁以上的职场女性来说,如果想要谋求新的机会,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工作之外的努力。一旦告诉用人方自己的年龄,工作机会就渺茫了。另一位有了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制片人小曙认为:“别放弃,我们也许需要更多的女老板。”


女性的天花板普遍比男性要低,更容易提前到来。小曙认为入行要深思熟虑。以视效公司为例,一般晋升路径为,普通员工-项目组长-部门总监-公司总监,女性最多做到项目组长。而资深影视从业者Sally也补充:“影视圈的管理者通常是男性,男性(从业者)之间往往互相抱团。”


因为工作需求,Sally加入了很多行业交流群,她发现总有男性同行在群里面发布黄色图片,甚至拿女性身体开玩笑。当群中的女性因不满而抗议时,她会被认为是“过度敏感”而无人在意。为了保留行业信息获取渠道,Sally只能待在群里忍气吞声。

多位受访的影视从业者不约而同地谈到,影视行业加班严重、普遍低薪,是性骚扰的多发场景,很多场合下,从业者的名气也不小,甚至对着镜头,在公共场合,也对发布性别歧视言论毫不在意,随地开黄腔不以为然。


年轻记者W女士坦言,在采访过程中,甚至逃不开这样所谓男明星令人不适的对话。“在采访一位最近比较火的中年男明星时,因为他是从其他行业‘半路出家’,这几年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提问他是否以前就有个‘演员梦’。对方回答——‘我从没有演员梦,就像你没有老公梦一样’。”这令W女士深感恼火:“如果是一位男记者采访他,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回答吗?”

“影视行业是非常典型的男性聚集地”。90后编剧门女士也在各种各样的项目经历中得出了类似的观点。她留意到影视圈中的大量工种由男性担任,女摄像和女导演明显较少。有男导演、男摄像、男编剧在的场合,总免不了有人抽烟喝酒。初入行时,她对此尚能接受,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多和个人想法的日渐成熟,如今的她强烈抗拒再受二手烟之苦,也不想参与无意义的闲聊,“只想好好地工作”。


“我始终期待女性主义在所有群体里自发地、全面地到来,这和社会进程有很大关联。女性的困境从来不是单一的,很多女性困境需要更有力量的手段去支持。所以不论是轻巧地去探讨,或者是严肃地去批判,我希望女性主义电影越来越多,总得有人开始这样去创作。”门女士说。


图片


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2024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4年全年女性观众比例58%,两性观众占比差值升至17%,这个比例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电影市场已经名副其实地由女性观众撑起半边天。超过一半的电影票由女性买单。


报告显示,《小小的我》《刺猬》《乔妍的心事》《出走的决心》《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野孩子》女性观众占比超过70%,受到了大量女性的偏爱。结合阵容、题材来看,这些被偏爱的电影中,不少都是女性主义电影。


去年,女性主义电影在各大档期叫好又叫座。《热辣滚烫》(34.6亿)、女性评分9.7,男性评分9.2;《好东西》(7.13亿)、女性评分9.8,男性评分9.0;《出走的决心》(1.24亿),女性评分9.2,男性评分8.7。这些电影中,女性观众不仅占据了数量优势,在口碑评价上也展现出了独特偏好。女性和男性观众评分差异明显——2024年有25%的电影都出现了这种现象,比例较2023年上涨10%。


无论是细腻的剧情,还是角色的成长,女性主义电影都更容易触达女性观众内心深处,男性观众虽然评分略低,但也普遍给予了正面评价,显示出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和包容性逐步增强。


图片

女性主义电影风潮的来临,不仅体现在电影数量的增加,更在于电影开始更多地探讨女性在社会、家庭、职场中的真实处境,以及她们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但“女性主义”不应该是一阵风气、一个立场、一种素材,真实困住每一位女性的问题,哪怕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都值得展开来探讨。关注女性的电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多拍、敢拍、反复拍、反复讲,鼓励女性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勇于争夺属于自己应得的权益。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33165.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