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少点套路,“双11”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史上最长“双11”刚刚落下帷幕,社交平台上相关吐槽仍未断绝。近年来,“双11”见证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带来销售热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
最受诟病的,仍是规则复杂。今年“双11”,战线更长了,变化也更多了。尽管不少平台宣称简化规则,但消费者实际的感受仍是复杂——流程上有付定金、付尾款、凑单等时隔多天的操作,优惠方式有平台券、红包雨、定金红包、商家券、直播间优惠等不同路数,还有不同平台的不同会员价……再遭遇不少商家“先涨后降”的价格套路,一番复杂操作下来,往往时间精力花了不少,却没省多少钱,让很多消费者感觉“被割韭菜”。
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凑单退款、仅退款等规则不完善,带来“薅羊毛”乱象。为了应对平台“满减”规则,不少消费者的应对策略是先凑单、再退款。但如此操作下,不少商品沦为“凑单神器”,造成大量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还有少数买家利用“仅退款不退货”规则的漏洞进行操作,甚至衍生出“薅羊毛”灰色产业。消费者追求优惠、平台追求热度是天然需求,凑单、仅退款等规则本意也是促进销售,但规则不完善、适用情形不明确,往往会适得其反。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都应得到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交易。
与此同时,“假”也是投诉平台上“双11”相关投诉的热词。有平台、直播间兜售假货,要么货不对板,要么假冒伪劣;有商家虚假宣传,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也有平台宣称买贵退差或赔款,但实际操作中重重设限……类似套路花样繁多,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
需要看到,之所以有这么多吐槽和抱怨,折射出消费者对于公平、透明、诚信的电商市场环境的期待。套路噱头终究只能带来一时热闹,唯有提供质美价优的产品和贴心真诚的服务,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解决“双11”仍存在的问题,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需要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和职能部门共同发力。
今年“双11”之前,中消协、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发布提示,呼吁规范第三方测评、促销经营活动等。在此基础上,要认识到,平台、商家、消费者从来不是站在对立面,只有三方共赢,繁荣的销售局面才能可持续发展。平台应在促销规则上“做减法”,在售后服务上“做加法”;商家要加强行业自律,更多回归注重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本质;消费者则应理性消费、诚信消费,同时学会在权益受损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
- 991《天下同心》收视率破2.3,看了4集后,我要说:这部历史剧必爆
- 982京都释法 | 6月1日新《监察法》实施,职务犯罪案件辩护空间如何拓展
- 983【百城千县万村】通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 助力乡村振兴
- 974【英雄联盟手游】5.3b版本更新公告
- 975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省委书记王蒙徽来通调研重要指示精神
- 966677家!2025年5月本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对象和执法事项公示
- 967OpenAI GPT-5或夏季发布/京东全职骑手人均收入近1.3万元/亚马逊CEO全员信:AI提效,裁员将至
- 968利好利空晚报|高层发声!加强算力等布局建设;商务部定调!抓紧制定“两新”政策
- 969最新热播剧前10名,《黑色月光》第5,《春花焰》第2,第1很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