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企业  上海  未来    政策  系统  公司2 

提额延期、规范催收 新规频出考验消费金融行业

   日期:2025-03-30     作者:exp966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news/35588.html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近期,《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风控指引》”)与《关于发展消费金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近期,《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风控指引》”)与《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继发布,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信号。

本次《通知》中的“提额延期”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通知》表示,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在期限方面,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截至发稿,《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已经有持牌消金机构在额度上作出反应——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APP中,最高现金额度已经提升至30万元。但也有机构表示“还需要展开研判”。

突破20万元上限约束

一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贷款额度受限是行业广泛讨论的话题。

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裁曾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消费贷款均可以突破20万元上限,而消费金融公司却受到该上限约束,无论是从信贷产品的宽泛灵活还是从快速的市场反应层面来看,消费金融公司都将会失去一部分客群。

“由于过去小贷公司并无20万元单户的限制,长期以来存在监管套利现象。反观申请条件更严格、门槛更高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却要遵守限制。”一位国有大行的董秘表示。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较2020年原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新增了网络小贷公司的单户贷款余额上限要求,明确网络小贷公司对单户用于消费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

此次《通知》中虽然下发对象中未详尽列明消费金融公司,但是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对记者表示也已经收到文件。

有华东地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新政提升消费贷额度并延长贷款期限,此举直接降低了大额消费门槛,刺激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商品需求,尤其契合“以旧换新”政策导向,推动消费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额度和期限的进一步放开,消费信贷产品的风控逻辑、客群选择、产品设计甚至贷后催收方式都将受到影响,这也需要机构方作出一系列调整。

上述高管就透露,未来其所在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基于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利用好消费贷30万元额度和7年长期限的新政变化,保持产品竞争力。

不过,华东地区另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该公司尚未推行提额政策。“额度与期限的调整影响面广,必然要先展开研判。”

“松绑”与规范并进

行业共识在于,大额消费贷容易被挪用至炒股、地产和民间借贷领域。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因信贷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十余家,合计罚单金额超过千万元。

记者注意到,《通知》也要求完善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全流程风险管理,强化实质风险管控,差异化实施贷款用途管理,简化客户需提供的贷款用途证明材料。监管部门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强对贷款用途的风险监管,规范对个人消费贷款用途合规性的检查和处罚。

前述高管也提到,在政策“松绑”的同时,机构也要提高风险警惕意识。消费金融公司与控股股东银行将贯彻“松绑+风控”双轨并行,为消费市场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一是深耕客群,精算经营。一方面将通过客群精细化分层运营,平衡好客户资质,保持资产质量行业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客户生命全周期经营,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二是科技赋能,控制风险。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技术,实现客户资质精准评估与贷后资金流向动态监测。另一方面,从贷前审批、贷中监测到贷后预警形成闭环管理,做好风险管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该高管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进“提额延期”的同时,监管在贷后环节也在进一步强化标准建设。作为我国首个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风控指引》的同期发布对机构合规催收提出更高要求。这也考验消金机构在业务扩张与合规、消费者保护等环节如何做好平衡。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风控指引》和《通知》的发布,将对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重塑行业格局。

王鹏举例解释,暴力催收、骚扰借款人亲友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成为行业的一大顽疾。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行业的形象。

“《风控指引》明确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在贷后催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范,包括制度管理、组织和人员管理、业务管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提升从业机构的合规管理水平,有效填补了贷后催收环节长期存在的规范空白。”王鹏表示。

这一举措与行业当下“松绑”与合规并行的趋势高度契合。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曹蓓表示,催收新国标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催收的界限。实施初期,行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回收率波动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该标准将推动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向“合规化”转型,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呼应了消费金融领域在业务拓展时严守合规底线的整体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news/35588.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