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我内心是有疑问的。现在的NBA球员高分越来越多,其实80、90年代许多球员也经常拿高分。
巴克利、乔丹、米勒、威尔金斯等人也经常贡献50+的数据,后面斯塔克豪斯、文斯卡特、艾弗森等人也经常有爆炸性的得分表演,2005年艾弗森还打出了60+的高分。

更不用说科比的81分,至今仍是除了上古大神张伯伦之后的第二得分表演,哪怕米切尔表现出众,距离这个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看到、哈登、、米切尔等人拿过高分之后,我并不表现出惊讶的状态,他们的实力足以让他们拿到高分,即使换在以前,原来的规则体系之下,我相信他们适应以后依然能够打出神级的表现。
之所以现在大家会感觉NBA球员拿高分越来越多,很频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有的规则体系之下产生的观球感受,一系列规则的改变,导致联盟越来越鼓励进攻,减少防守的阻力,进攻球员在这里面获得了极大的优势。
例如24秒的进攻球权。原来不管是抢到二次进攻篮板还是后场进攻,读秒之后都会从这开始进行计时。现在规则发生了变化,抢下篮板球以后变成回表14秒,缩短了整整10秒的时间。别小看这10秒,这条规则的改变,让球队之间的进攻节奏加快。许多球队抢下前场篮板以后,很少会重新慢悠悠地组织攻势,大部分是直接攻框,尽快拿分。
一场比赛,会有15-20个回合会是这样的镜头,此消彼长,球队的分数就会刷刷往上升,核心球员获得的球权以及投篮机会也会更多。

此外,如今越来越多的球队喜欢“抢时间”。大家看NBA的时候,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一节比赛还剩35秒左右的阶段,球员都会试图抢攻,不管投得进投不进,都得抢一个。投进了最好,要是投不进立即回防,防住了以后还可以有十多秒的时间打最后一攻。
这个在以往80、90年代是很少看到的,很多球队都会24秒老老实实地打,很少有抢攻的镜头,但是现在NBA很多球员就喜欢做这事,一有球就进攻。
你可以说球员喜欢进攻,但反过来也表明了一个现象,就是当下NBA联盟提倡的是“我比你拿高分赢你”的模式,而不是“我把你防下来,把你分数压低我就赢了”的画面。
比分120、130丢分很多,没关系。我拿140、150,只要比你高就行,管你拿多少分。丢掉的分数我再拿回来,只要比你多就是胜利。规则的改变,带来的是进攻节奏的变化,也是球队战略、策略间去博弈的过程。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的悍将托尼·阿伦就表达过这样的担忧,他说现在联盟是越来越没有我们这些防守悍将的市场了,要是你只会防守,不会投3分,没有稳定的投射和进球效率,你就得不到高收入,也没法获得下一份合同。

进攻好的球员,拿到的薪水往往会比防守好的球员要多,联盟也鼓励这样的画面发生。
我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到底好不好,但是从看球的比赛感受来看,会有支离破碎的状态。裁判的判罚尺度忽紧忽松,让人极不适应。有些比赛裁判判得很严,稍有肢体接触就吹,哪怕只是稍微触碰一下,就会被判犯规,赛场上经常被吹停,断断续续地很不好看。
还有的则是鼓励对抗,有些很明显的打手、推人都不吹,通过慢镜头都可以明显看到球员投篮的手型都被对方干扰产生了变化,却依然得不到裁判的照顾。
每一场比赛,裁判的判罚尺度千差万别,这也让球员们苦不堪言。
怎么打,如何打完全要看裁判的心情行事。你要判得松一些,我防守就加强力度,增加对抗;你要是判得很紧,动不动就吹犯规,后面我就不防了,稍微伸伸手表示一下,球场上就变成了双方的投篮表演。
你投一个三分,我还你一个中距离,此消彼长,分数刷刷地上涨。
本来现在球员就爱投3分,命中率奇高,手感来了短短1-2分钟之内就能进三四个三分球,得分也能拿十多分,要是每一节都这么爆炸,可能还不到第三节结束就可以拿到50+以上的得分。
之前布克就有一场这样的比赛,对阵第三节还没结束就已经51分,后面比分太大是垃圾时间,第四节都没上,如果硬要继续打,拿下更高的分数绝对没有问题。

之前还在的克莱也是一样,也有一次类似表演,可惜教练没让他上,否则我相信他也能拿更多的分数。
规则的变化,加上球员投射能力的增强,裁判尺度鼓励进攻的过程,使得现在NBA球员的高分越来越多,这会是今后经常出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