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企业    未来  政策  系统  公司2 

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修身立志的家训有哪些)

   日期:2023-11-09     来源:本站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news/3149.html

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修身立志的家训有哪些)

礼记·大学》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著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修身是基础,是根本。如果没有修身,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所以,古人特别重视修身,修身养性内容在古代家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立志。“人无志,非人也。”(嵇康《家诫》)“人贵立志,念念向上一等做法,有志者事竟成矣。(于成龙.《于清端公治家规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陈弘谋.《训欲遗规》)修身须先立志。身陷囹圄、即将处死的杨继盛在临刑前依然告诫儿子“要立志”,“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志向,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故吾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给子应尾、应箕书》)。立志必须持恒。朱熹给在外求学的儿子提醒要立下高尚之志,担心儿子“志趋卑凡,不能克己从善,……自趋小人之域”(《与长子受之》)。王守仁还专门给其弟王守文写了《示弟立志说》一文训诫弟弟,又督促侄子正思“可从抄录一通,置之几间,时一省览,亦足以发”(《赣州书示四侄正思书》)。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千古不朽的《史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秉承父教,立下远大的志向,忍受腐刑的凌辱和打击,“发愤著书”,终于“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司马谈《命子迁》)。持恒贵在“素日”。“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玄烨《庭训格言》),不抓住“素日”而得过且过,志向不可能实现,修身也很难成功。

正心。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讲到:“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杨继盛《临刑之前戒子书》曰:“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坏了心。心里若是存天理、存公道,则行出来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这边的人。心里若存的是人欲、是枯,蒂坏则果落。故我要你休把心坏了。”费氏家训十要中,第一要就是要存好心。“心者,身之主也,心若无良,何以生世而为人乎!惟以天良为主,使吾心之所发,一丝一毫不容苟且。每操守于寸衷,毋疏忽于一念,处世则尽己之心,经维持待人,则推己之心以相及。凡一切邪不正之心,损人利己之心,忘恩负义之心,趋炎附势之心,忍心害理之心,一概悉除。……故修身在于心,灭身亦在于心。……吾愿族中当以存好心,为第一要着。”一要宁静。“静以修身”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傅山书教子弟《十六字格言》中,第一个字就是“静”。“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张廷玉.《澄怀园语》)二要淡泊。明·郑瑄《昨非庵日纂》曰:“万病之毒皆生于浓。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如何去浓?张廷玉认为:“万病之毒,皆生于浓,吾有一味药解之,曰:淡!”三要寡欲。“欲”字,古人还有一个写法,即“慾”,“欲”字下边加一个心,表示为心里所想、所求之贪欲。欲是一把双刃剑,人不可能没有欲,没有任何欲望,生活就失去了动力;而欲望过强,则会迫得人走向另外一个方向,控制不住就会出问题。所以欲望要尽量淡一点。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四要忍耐。发明于广东省中山市的《张公·百忍歌》,把何为忍、为何忍、如何忍讲的淋漓尽致:“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明德。品德是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因此,“重德修身”是古代家训的核心内容。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中把“明明德”放在了第一位。《礼记·大学》曰:“富润屋,德润身。”孟子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以仁著称的三国·蜀刘备在《敕后主辞》中训诫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教育家孔子曾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的一大贡献就是把德育的精髄概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项内容,要求学生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朱熹在《家训》中坦言:“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他还认为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如何修德?《朱子治家格言》的

修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一语道破了人后天性格修养的重要,指明了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因此,宋代家颐“教子有五”中,第一条就是“导其性”。养性关键在于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在人生性格修养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把性格修养作为衡量君子的重要标准,强调君子要“周而不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贞而不谅”……诸如此类的既要又不要就是度。性格是个广义概念,早在《尚书》一书中就把性格修养的内容明确为九个方面,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儒家的这些思想对古代家训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如张履祥示儿:“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不敬信父兄,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傲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古代家训中的性格修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大致可概括为“三十不”:自尊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紧张而不忙乱,活泼而不轻浮,严肃而不冷漠,认真而不苛刻,沉着而不寡断,严谨而不迟钝,大胆而不大意,谨慎而不拘束,刚毅而不刚愎,节俭不是吝啬,文雅不是愚腐,幽默而不庸俗,谦让而不迁就,善言而不饶舌,敏行而不逾矩,勇敢而不鲁莽,风趣而不无礼,坚定而不固执,机智而不诡诈,虚心而不虚荣,乐观而不飘然,随和而不失度,实在而不愚笨,开朗而不放纵,冷静而不无情,沉稳而不呆板,恬淡而不凡庸,精明而不油滑。同时,围绕着性格修养之“不”,古代家训中常见的还有“毋”、“勿”、“戒”、“忌”等方面的劝诫:“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源贺《遗令诸子》)“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性,毋尚气。”(王守仁《训儿篇》)“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逞愤以报横逆,勿非理而害物命。”(朱熹《朱子家训》)“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纪昀《寄内子》)“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乔致庸)

圣贤经典,古代家训;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格致正诚,修齐治平;修身养性,成风化人。最后,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news/3149.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