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系列报告(五):
证券研究报告
汽车行业报告
领先大市-A(维持)2024年11月1日
新能源汽车竞逐智驾,梯次发展雏形或现
分析师:李蕙S0910519100001联系人:戴筝筝
本报告仅供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核心观点
u汽车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现阶段,国内所有量产的智能汽车的智驾系统均未达到L3级别,汽车智能化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一方面,汽车电动化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有效解决了智能化设备运行时耗电量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动化与智能化相辅相成,在智能化的加持下、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进一步抬升,而销量的增长又将助推以行驶里程为数据基础的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加速。
u假设将智驾进度分为团队组建-智驾产品落地-L2级辅助驾驶量产-释放高速场景-释放城市场景-实现全场景六大阶段;从团队组建到L2级方案量产需要5-8年、从L2级方案量产到释放高速场景需要1-3年、从高速场景到城市场景需要1.5-3年、而从城市场景到实现全场景则需要0.5-1年左右。随着汽车电动化趋于成熟,智能化竞争已成为车企脱颖而出的关键,倒逼各车企加快智驾领域的布局、不断缩短各节点之间的间距。
u目前,国内智驾领域第一梯队是华为鸿蒙智行、小鹏、蔚来、理想、极越等为首的企业,在实测智驾能力及覆盖范围等方面已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华为作为智驾领域的先行者,成功构建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采取与车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共同推动国内智驾商用元年的到来。销量方面,第一梯队车企的平均月度汽车销量已达万辆级。
u智驾领域第二梯队是小米、五菱宝骏、埃安昊铂、上汽智己、比亚迪腾势、奇瑞星途等为首的企业。相较第一梯队,大多数第二梯队车企在智驾领域的起步时间稍晚、区域覆盖较少,主要通过“借力”主品牌或第三方智驾方案提供商大幅缩短了与第一梯队的差距;然而,从销量上看,大部分第二梯队车企的平均月度汽车销量仍处于千辆级。
u此外,部分定位高性价比路线的车企在智驾领域的布局仍相对有限。
u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智驾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技术迭代及产品研发滞后、数据信息统计及模型测算偏差风险、过去经验不代表未来、系统性风险等。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2
目录
01b国内高阶智驾车型量产的基本情况
01
0203b高阶智驾车型实现量产且具备领先优势的第一梯队b已具备高阶智驾车型量产能力的第二梯队
02
03
04b销量成熟、但智驾领域仍待布局的企业
04
05b风险提示
05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3
目录
01b国内高阶智驾车型量产的基本情况
01
0203b高阶智驾车型实现量产且具备领先优势的第一梯队b已具备高阶智驾车型量产能力的第二梯队
02
03
04b销量成熟、但智驾领域仍待布局的企业
04
05b风险提示
05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4
1.1汽车电动化是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u汽车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不同于燃油汽车蓄电池容量通常为65Ah、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基本介于15至60kwh、能够有力支撑智能化设备运行所消耗的电量,电动化是实现智能化的必要条件。同时,电动化与智能化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智能化的加持下、电动汽车的价值得以凸显,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选择智能型电动汽车,而销量的增长也将反哺以里程数据为基础的智驾技术、加速其升级迭代。根据J.D.Power的《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智能化体验在购车决策中的影响权重上升到14%,成为继汽车质量、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决策因素。
u结合乘联会及中汽协统计数据,2023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995.3万辆、市场渗透率达38.18%、较2022年提升8.47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加速;据工信部预测,2025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达70%。
图: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图:国内潜在客户购车决策影响因素权重
图: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
图:国内潜在客户购车决策影响因素权重
资料来源:有驾、人民网、数模科技、新京报、贝壳财经、J.D.
资料来源:有驾、人民网、数模科技、新京报、贝壳财经、J.D.Power《2023中国新车购买有意向研究》、华金证券研究所整理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5
1.2现阶段,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处于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