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海南考察時又一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彰顯了大黨大國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對於更好堅持人民至上,團結帶領全體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勝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1、“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把“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作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人民性、革命性、實踐性,凸顯了我們黨的宗旨、綱領和使命。
“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統一的,黨自從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寫在自己旗幟上,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革命戰爭年代,黨為民族謀獨立、為人民求解放﹔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困難,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人民立場,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和實踐充分証明,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促發展,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始終把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作為行動目標、實踐標准和價值追求。
“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全部精力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黨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縱觀黨的歷史,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日戰爭,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歷史和實踐充分証明,無論形勢如何變化,無論困難如何艱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是黨始終不變的初心。
“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接續奮斗的根本目標。百年接續奮斗,就是一個我們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歷史過程。過去我們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根本目的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根本目的也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將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根本目的還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要求更加迫切、任務更加艱巨,這就要求我們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堅持不懈把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化為科學的決策和扎實的行動,真正讓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
2、“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就是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新時代讓老百姓過的好日子,是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以高品質生活為標志,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好日子”。
“好日子”是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好日子”。發展是硬道理,沒有扎實的發展,“好日子”無從談起。發展必須是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闊步向前。但也要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經濟發展效益還不夠高,核心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生態環境保護還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新征程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為實現“好日子”筑牢堅實基礎。
“好日子”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好日子”。革命戰爭年代,生命財產不受威脅、能活下來就算“好日子”﹔實現小康目標之前,能解決溫飽問題、吃飽穿暖就是“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好日子”有了新的內涵和標准,展現出豐富的時代特征。一是豐裕富足的物質生活。群眾要求食物更安全、住得更舒心、出行更便利等,更加追求全面發展。二是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活。老百姓希望參與到公共事務管理,感受更多的公平正義。三是精神富裕的文化生活。這是更高層次的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隻有精神上強起來,人民才能真正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隻有精神富裕的文化生活,才能引導人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四是安定和諧的社會生活。老百姓不僅渴望教育、工作、收入、醫療衛生服務等民生問題得到保障,也渴望國家政權、制度、意識形態安全,渴望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五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老百姓渴望干淨的水、清新的空氣以及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好日子”是全體人民的“好日子”。這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全體人民共享的“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就是說,“好日子”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的“好日子”,而是全體人民共享的“好日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放在治國理政重要位置,一大批暖心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二是全體人民共建的“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証者、開創者、建設者。”實現幸福美滿的好日子,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守人民主體地位,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萬眾一心的磅礡力量,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而團結奮斗,讓人民群眾在共建中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3、通過不懈奮斗“讓老百姓過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唯有奮斗,別無他路。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加強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擦亮幸福生活的底色。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好日子”的物質基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增強有效供給,構建提質增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升經濟發展外需拉動力、提升投資質量和效益,積極培育消費新需求、激發經濟發展內需拉動力,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新體系。努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規則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加強政治建設,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確保政治發展的正確方向。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政治生活的現實訴求,深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貫徹落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人民的民主權利繼續向縱深發展,更加廣泛和充分地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美好政治生活。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優化精神產品供給。追求高品質的文化生活是人民過“好日子”的重要內容。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主線,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激發文化產業活力動力,著力解決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文化精品供給不充足等難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引領精品文化創作生產﹔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創造人民群眾喜愛的作品。健全文化管理體制,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制,提高文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補齊民生建設短板,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社會民生領域的發展質量反映“好日子”的實現程度。要努力促進就業增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拓展新就業形態﹔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推動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提高醫療資源供給與保障水平,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優化醫療資源和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不斷強化社會保障,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提級統籌,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逐步提高低保、醫保、大病救助、殘困幫扶等標准,健全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的生態環境是“好日子”的自然條件,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存權利與生活質量。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著力解決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等突出問題。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參與全球環境和氣候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