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词,但和「状态」搭配起来,你会发现这个词对自己到底有多重要。一个高能量状态的人能很快确定并投身于真实目标,会让情绪为我所用,他的内核总是很稳定,时间和注意力属于自己而不是手机,最重要的是,会让理想生活自然发生。
这种高能量状态可以习得,就像充电一样,只要开始接触、开始改变,生活将渐渐充盈起来。 希望本文可以在这一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封面图 | 《超越》剧照
01
你变了,但你没发现
根据显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应用程序 MobileDNA,我们平均每天解锁智能手机 80 次,每天收发 94 条信息。根据应用程序监测公司 data.ai(前身为 Annie)的数据,我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约为 5 个小时(占我们清醒时间的1/3 )。
这些数字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一项研究探讨了技术的使用与同理心的减少之间的关联,发现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同理心下降了 40%——2000 年后下降最显著——其中部分是由科技引起的。
还有什么下降了?我们的道德 / 伦理关注和乐于助人的行为,认知能力(好像智商下降了),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和社交 / 情感技能。
这对我们人际交往的深度有何影响?研究显示,仅仅是看到有可能会打扰我们的手机,就会影响交流:交流的质量和深度会下降,双方对交流的投入程度也会降低,可能会降低他们之间的连接感,甚至影响彼此间的共情。
我们的交往越来越缺乏深度,这就是所谓的「浅化假说」。
专家们认为,我们开始期待从人际关系和现实世界中获得与科技世界同样的便利,这导致我们对他人和世界失去耐心或不满意(我们对挫折的容忍度下降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失去了对他人的共情。不可避免的是,现实世界和人们永远不会像科技那样可预测或能够提供即时满足感,这让我们对现实世界和人际关系感到失望。
浅化假说还延伸到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正在下降,但我们却对已经理解了的阅读内容过于自信。在线阅读让我们养成了快速浏览和滑动屏幕的习惯,这与深入理解所需的仔细斟酌和反复阅读背道而驰。
但是,推动这些和其他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世界。
过去 30 年里,社会发生了巨变。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的萨拉·康拉特领导的一项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评论》的研究报告探讨了可能导致自我报告同理心变化(可能受到技术的影响)的潜在因素:
· 我们的榜样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会影响我们。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它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和自恋,奖励攻击性。
· 我们越来越看重外在的成就,而忽视了友谊。对朋友投入的情感越来越少,把关注点更多放在了他人的外在成功上。因此,我们开始把朋友视为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
· 我们被暴力、战争、恐怖主义和其他灾难新闻和媒体消息轰炸,有可能变得麻木不仁,可用于体验和表达同理心的情感通道越来越窄。
· 我们更少阅读了,而阅读(尤其是小说)与更好的换位思考能力或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相关。
·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并不总是有时间或耐心去验证孩子的经历,给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空间,培养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
· 我们更少花时间去了解身边人的想法和感受,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也因为我们在更多的表面关系中体验到了暂时的满足感,而没有发展出更深层次关系所必需的付出、给予和情感默契。
虽然这份清单可能看起来令人沮丧,但也有一个好处:它让我们认识到,同理心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种流动的特质。同理心可以减少,也可以增加,但这需要去实践。同理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它不仅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标志。
这就引出了我的主要观点。我认为科技放大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和思想都不属于自己。
少量使用社交媒体可以给人们带来连接感、意义感和目标感——只要他们对连接的基本需求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满足。事实上,社交媒体为人们创造了学习机会,也为没有被充分代表的人群和社区提供了分享想法、经验和事业的平台。
真正的危害来自虚拟世界:
· 让我们远离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更常见的是,我们继续在面对面使用电子设备,而我们的对话又围绕着电子设备上的内容。
· 让我们接触到影响自我感觉的内容(与他人或不切实际的理想进行比较)或经历。
· 妨碍我们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特别是睡眠和锻炼)。
这些不一定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默认目的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由于我的数字生活习惯,我是否:
· 睡眠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
· 不再经常与朋友见?
· 经常看到令人不安的负面内容,或者亲自在线上或线下参与负面互动?
· 放弃体育锻炼或活动,或者发现自己基本都在坐着?
· 把时间浪费在社交媒体上,而不是完成我想做的其他任务?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我们知道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影响基因,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影响。科技也是如此。我们不必对科技怀恨在心,但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它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并相应地修改或调整我们的行为。记住,你拥有你的数字摄入量的控制权。
实用乐观主义者不会让事件(或不良习惯)控制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何处。我们可以夺回自己注意力的主权。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是什么分散和限制了我们的注意力,我还将分享通过学习活在当下来重新获得注意力的策略。
02
我们都有一颗「猴子心」
想象一下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玩具店里的场景——他们会指来指去,兴奋地大叫,拿起每个玩具,坚持要带回家。这就是你思考时头脑所做的事情。
正如佛教徒所说,我们的「猴子心」在各种想法之间摇摆,就像猴子在树枝间跳跃一样。它抓取概念,编织故事,做出判断:哇,酷!哦,可怕!唉,真丑!
这很自然。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前额叶皮质,正是对新奇感的这种生物学偏好促使我们关注新的刺激。对树叶突然发出的沙沙声保持警惕,能让我们的远古祖先活着在火堆边烤火。
现在,在数字世界里,我们每周 7 天接连 24 小时地接触着数以百万计的「猴子心」,对新奇的偏好驱使我们听到手机提示音的第一时间就去查看,或者在我们关注的社交媒体上寻找新帖子。
我们试图缩小外界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拥有知识之间的「好奇心缺口」。我们的大脑也有通过寻求多巴胺这种大脑化学物质来体验愉悦感的本能倾向,多巴胺与愉悦感密切相关。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多巴胺通过一种类似于某些人从毒品中体验到的感觉,鼓励我们寻求积极的、有奖赏的行为。
纵观历史,我们学会了通过一些相对无害的手段来获得些许的愉悦感,比如音乐和书籍,它们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多巴胺。在手机成为头号敌人之前,人们也同样担心收音机、电视、电子游戏甚至书籍会破坏人类的心智。
但是,我们不断浏览手机体验到的短暂多巴胺刺激使手机更加令人上瘾。点击次数越多,我们就需要更多刺激来获得快感,甚至只是为了恢复到基本的幸福感。
在所谓的选择悖论中,选择和决策也可能变得更加困难。有选择是好事——除非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很多人在面对更多选项时会不知所措,回避或放弃。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的一项研究,在农贸市场,果酱摊位如果提供了更多选择,销售额就会比只展示几种果酱的摊位少(尽管更多的选择吸引了更多的路人)。
疲劳和选择超载进一步削弱了我们的决策能力。因此,虽然现代世界提供了数不胜数的选择来适应各种生活方式,但也让我们中的许多人产生了决策疲劳。
还有分心冲突,也就是当两件你珍视的事情争夺你的注意力时,你很难做到「在场」,比如你面前的人与来自其他人的电话、在手机上冒出来的提醒。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精神带宽来接收高速的互联网信息,也无法进行深入、缓慢的对话,而这些对话能让我们真正看见彼此,并建立持久的情感联系。
在这种刺激海啸的冲击下,我们的「猴子心」开始超负荷运转,想要弄清一切。但它无法区分哪些是需要采取行动解决的实际问题,哪些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本应转瞬即逝的想法或情绪,却可能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区分哪些是合理、真实并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哪些不是,而毁掉一天、一周或一个月。
真叫人精疲力竭。
那么,大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正如我们所说,大脑的工作是让我们活下去,而不是确保我们快乐。想要快乐?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那就是「活在当下」发挥作用的地方。
03
夺回注意力:三大认知陷阱
当我们的「猴子心」占上风时,我们就很难有意识地活在当下。我们会被邻里间的闲言碎语、下周的会议、我们犯过的错误、别人拥有或做过而我们却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所困扰,诸如此类。我们困在「猴子心」里有三种主要方式。我称之为三种认知陷阱:
1. 困于过去:对昨天的反刍和遗憾。
2. 困于未来:对明天的担忧和假设。
3. 困于比较:在比较中评判我们当前的生活——无论是与我们认识的人还是与我们内化的某种标准。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陷阱通常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 困于过去
症状:
· 专注于过去的事件,为没能成功的事情自责或者希望事情能与现在不同。
· 耿耿于怀或难以原谅或放手。
· 后悔错失良机,或执着于「错过的那个人」;认为有一个合适的人、工作或机会从指缝中溜走了。
· 回避当前和未来的经历,或因为过去的「失败」而不愿再试一次;坚持认为一切都太晚了(不管别人怎么说)。
· 相信某些事情需要改变,但又感到困顿,不知道如何前进。
对过去反刍会让人产生悔恨、内疚和羞耻感,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导致抑郁。有人说,后悔比失败更让我们难以忘怀,而不行动和优柔寡断也会让我们付出代价。
当我们培养起当下正念行动的能力,仔细权衡每项行动的风险和收益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好现在的事情,避免将来后悔。
2. 困于未来
症状:
· 经常想「如果……那么……」,灾难化思维,妄下结论。难以应对不确定性,几乎倾向于一个确定的结果,即使是消极的。犹豫不决是这一陷阱的另一种形式,因为它本质上是对「如果……那么……」的焦虑。
· 难以放松,总是专注于接下来的事情,即使是在完成了重大项目或成就之后。难以庆祝胜利——只要感觉有压力,必须马上回到行动中。
· 身体出现症状,包括心跳加速、下巴紧张、频繁的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失眠、不安、易怒和疲劳。
对未来的执着会让你的身心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无法安于当下,也无法平静地规划未来。
3.困于比较
症状:
· 经常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 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无论是拥有的东西、外貌或取得的成就,并因此责备自己,或感受到巨大的追赶压力。
· 认为美好生活对别人来说似乎很容易。
· 感觉到被冷落,导致悲伤、孤独,以及对社会后果(融入、被喜欢、被排斥等)过度敏感。
我认为数字世界让我们更容易陷入这个陷阱。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因此我们对他人的兴趣是正常的,与他人比较也是正常的。这是现实地评估自己或渴望进步的一种方式(通过榜样或导师)。这些比较有时会让我们健康地追求卓越,但当我们对自己的标准变得僵化、武断、毫不留情时,就会变成不良型完美主义,这会让我们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我们对自己产生不好的感觉。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我们常常会去找一些想象中会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东西。对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拿起手机。大多数人在起床后 15 分钟内就会查看社交媒体,一天中每小时查看 8~12 次。
浏览社交媒体能提供暂时的精神避难所。但是,不断接触他人精心策划的信息,包括美丽的身体、成功的事业和完美的关系,会让人产生自卑感,并可能对从成就到浪漫的一切都抱有扭曲的期望:我工作很努力,为什么这些事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当发现在生活中看到的人和网络上不一样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有关美丽和成功的趋势在网络上不断变化,他们看起来无法触及,与之绑定的幸福感也是如此。
比较可能导致嫉妒。良性的羡慕可以是想要别人拥有的东西,恶意的嫉妒则更进一步:希望别人没有。因此,比较可能会剥夺我们在生活中的快乐,失去为他人的好运气感到高兴或对他人的不幸感同身受的能力(即幸灾乐祸)。
大多数人都会偶尔陷入这些认知陷阱。但正如我们将要了解到的,它们并不一定是我们的默认目的地。花时间在这些认知陷阱上的危险在于,它们会导致我们过度关注自我,科学家认为这至少是导致心理健康危机加剧的部分原因。
一些关于自我的思考——我们如何将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与我们自己联系起来——在自我反省时是有帮助的。但是,过度的自我反省会把所有事情都想得太复杂,表现为适应不良的反刍(我有什么问题),这是悲观主义的一个关键特征。
当我们的关注点聚焦在「我们是谁」与「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是谁」之间的差距上,我们就不再能体验或享受当下的时刻。
首先,让我们承认,我们天生好奇,喜欢探索新事物,我们很容易受到信息和决策超载的影响,并经常陷入自我比较的深渊。与其将数字世界妖魔化或责备自己,不如用我们的理性思维来反驳这样的谬论:我们真的能跟上这一切,甚至我们应该跟上。
接下来有一些「当下处方」,用于温和地与你的「猴子心」合作,引导和指引你的注意力。
04
培养当下时刻的觉知
当下时刻觉知(PMA)是一种能让我们在此时此地看到并观察现实的正念练习。当下时刻觉知允许你暂停,在外界刺激和你的反应之间创造一个空间。在这种中立、健康的情绪距离中蕴含着自由、选择、力量和注意力。
当下时刻觉知可以增加愉悦感,帮助你保持当下的状态,欣赏眼前的美景,从夕阳的无限色彩到挚友的拥抱。即使是专注于生活中更平凡的时刻,如穿衣、洗澡、喝咖啡、做早餐,也能让你锚定当下,保持头脑清醒。如果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我保证你会做得更多、更准确、更高效。
当下时刻觉知的一部分就是学会善待你的「猴子心」。观察自己的想法,就像观察机场传送带上的行李一样。你会注意到别人的行李,但你不会拿起来检查,也不会把它带回家。你可能会简单地评论一下,但你不会深陷其中,你会让它过去。
有关培育当下时刻觉知的书籍和资料比比皆是。探索吧,享用吧!我还在下面的处方中提供了一些使用当下时刻觉知的小技巧。
1. 品味你所处的时刻
· 想象一下:一杯高脚冰冻饮料。
· 感受一下:猫咪毛茸茸的皮毛。
· 闻一下:新鲜出炉的巧克力曲奇饼干。
我们天生就有品味的感官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品味事物。比较总是让人分心,它可能会让我们忘记品味当下绽放的时刻。
我将品味视为我的愉悦练习。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入品味的元素,比如盛装出席周末的家庭聚餐会,或者带上笔记本电脑和小折叠桌椅把办公室搬到海边(我就这么干过)。我曾经穿着喜欢的衣服去上那些不太有趣的医学院课程,并为在假期通宵值班的工作人员带去点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回味过去和未来的事件(称为品味回忆和品味期待)来振奋此时此刻的精神。
然后是品味人: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既充满了脆弱、灵魂的袒露,也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好时光。给朋友发消息需要选择好时间和地点,但你无法像品味爱人的声音那样品味消息。这种感觉就像心灵的良药,因为这些互动会引发激素反应,减轻压力,增加积极情绪反应。
2. 克服心理疲劳
还记得果酱摊的例子吗?我们可能会因为看似简单的选择组合而停滞不前。由于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分散在各种相互竞争的需求上,即使身体并不感到疲劳,我们也会感到精神疲劳。
身体和精神也会互相影响。例如,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力、认知能力、注意力、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利他倾向和决策能力。
一项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同理心、理解和倾听意愿、慷慨和冲动控制能力下降。例如,法官在一天临近结束时,批准假释的可能性较低,当病人提出要求时,睡眠不足的医生不太可能开出止痛药。
当我们的能量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放大自己的丧失,并容易掉入自我比较的陷阱。我们可能会陷入对未来的担忧,对「我们必须做的一切」感到畏惧。
有关健康睡眠的资源随处可见,带有舒缓的自然声音的应用程序、引导式冥想和音乐都能提供帮助。有时,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休息,而是正确的休息。值得注意的是,早睡一小时、早起一小时可以减少抑郁。
但是,休息不仅仅是睡觉。休息可分为三类,理想的做法是这三种休息每天都能有一些:
(1)身体休息:必要时可进行被动休息——睡眠和小睡——和主动休息,如伸展或按摩。
(2)精神 / 感官休息:暂停生活中的喧嚣。
(3)社交情绪休息:找到独处与共处的平衡点。
关于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有意识地区分友谊:投身于那些让你充满活力的友谊,放弃那些让你精疲力竭的友谊。决定什么时候、多长时间、多频繁地与他人在一起,这可能会随着你的生活和日常需求不断变化。
第二,腾出时间进行休闲:休闲活动可以确保你不仅仅在有时间的时候才去照顾自己的内在,而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来参与。休闲时间促进了人际联系,可以降低血压和抑郁情绪,放松身心,提高你的整体幸福感。
比如享受一杯茶,独自或与朋友一起吃一顿健康的午餐,花时间锻炼,重新评估你的目标和时间线,去接受治疗,小睡一会儿,给朋友打电话,等等。
重要的是,与休闲相关的幸福感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是否参与其中,而在于我们是否从中发现了价值。那些认为休闲没有价值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升高的情况。
时间不是赚来的,是生命赐予我们的一部分,是宝贵的礼物。
对某些人来说,想安于当下需要先接受过去。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或应该改变。有时,接受或只是尊重过去——承认哪些事情发生了,哪些事情没发生——会帮助我们振作起来,为我们的伤口涂上药膏,感觉自己更加完整。
3. 找到你的心流
心流——或者许多人所说的身临其境——一种完全沉浸于挑战、乐趣、兴趣和意义的混合体验。
心流体验让我们沉浸于当下,忘记了时间。这种自我意识的减弱可能来自大脑的变化,也许是去甲肾上腺素推动了这种变化,而多巴胺和血清素则提升了愉悦感、减轻了疲劳(只有当你把它作为逃避其他重要当下任务的方式时,心流才会是一个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心流是许多注意力被劫持者的解药)。
心流与减少自我关注和担忧有关,它帮助人们平息对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动荡情绪(大脑扫描确认了这一点)。与无休止地刷手机屏幕相比,这绝对是更有效、更健康的应对机制。高峰体验通常来自你高度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你会体验到一定的胜任感和一定程度的挑战,但不足以产生压力。
它们将目标、游戏和当下时刻混为一口烈酒。结果就是:快乐。
如果你很难找到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请考虑一下你曾经喜欢的度过时间的方式,它们可能已经随着你生活中出现的其他需求而被丢在一旁。几乎我认识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至少一种活动,能让他们感觉沉浸其中而忘了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能让自己感觉舒适沉浸的地方。重新连接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再次感受到与当下的全然联系,并能让你忽略周围的噪声——无论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也许现在是时候寻找新的爱好或挑战了。如果你对朋友的爱好或运动乐趣、他们正在上的课程或取得的成就感到好奇,这可能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你已经把某些事情搁置太久了。如果你投入到这些好奇心中去,可能会找到一种新的获取高能量状态和心流时间的方式。
05
夺回你的时间
只有你能改变你在地球上的时间打开方式。
你可能要先放下一些东西。我从来不想放弃任何对我来说重要的东西。但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多社交活动都被搁置了。我必须允许自己灵活地平衡自己的活动,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当你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履行义务时,保持「当下」的心态很重要——例如,「我现在没有时间和朋友聊天」。这消除了一种悲观假设,即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永久性的,并且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存在。
如果你感到力不从心,考虑一下你需要优先考虑的三件事,把你的时间花在上面。如果可以,删除那些拖你后腿的任务,把精力集中在那些能让你振作起来、让你感觉更有意义和目标的任务上。
这可能需要寻求帮助和支持(也许是从你的伴侣、老板或同事那里),或者与朋友交换任务,或者放弃这项任务。如果这些人以任何方式支持你——帮助你完成与你的意义和目标相关的重要任务,或者在旁为你加油——那么我们就称他们为「目标伙伴」。
夺回你的时间:第 1 级
· 追踪你的屏幕使用时间。许多设备都有预设的时间限制。有些应用程序可以阻止特定网站和程序的使用,或者在刷机时设置警示闹钟。
· 将「当下」意识融入浏览过程。注意你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信息?兴趣?关注朋友动态?看新闻?找灵感?)。在线下尝试对这些领域进行补充。
· 建立神圣的时间和空间:在用餐时、睡觉前或睡觉中设置无网络时间和区域。
· 以冥想代替刷机,开始和结束一天的生活。
夺回你的时间:第 2 级
· 每天定时关闭社交媒体一两次。我有时周末不发帖。这样可以消除查看的冲动:谁点赞 / 评论了?然后:(寂静)……没人喜欢我。
· 删除不常使用的应用程序。
夺回你的时间:第 3 级
· 在浏览社交媒体后,关注当下的感受。被鼓舞?更焦虑?漫无目的?嫉妒?这可以成为改变不健康行为的催化剂。
· 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机拍。留意围绕在你身边的人、景色、气味和触觉。将生动的当下体验编制成一本心灵相册。
夺回你的时间:第 4 级
· 与朋友在一起时,把手机收起来(如果你觉得必须查看手机,以防有人真的需要联系到你,让你的朋友知道你需要在指定的时间查看手机,但尽量保持简短)。
· 有意识地专注地阅读,加入印刷品和书籍。我们的大脑常常认为我们可以快速浏览网上资源,并高估自己对刚刚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的理解能力往往会大打折扣。通过有意放慢速度,认识到一项任务的重要性,鼓励你的大脑集中精力分配更多的精神资源。关闭所有通知(信息、更新、提醒)。减少其他干扰。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在屏幕上或纸上做笔记,记下关键词和摘要,就像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向别人解释一样。
· 由于我们的大脑会将在线资料与滚屏联系在一起,因此阅读纸质书会提示我们的大脑放慢速度,在吸收的同时不断回顾。页面上出现关键点的视觉提示有助于固化和强化它们。一项「不要扔掉你的纸质书籍」的元分析研究,对超过 17 万名参与者进行了调研,表明纸质材料在阅读理解方面优于数字文本。我们习惯于快速获得回报,比如在网上获得点赞带来的多巴胺激增,因此才会喜欢快速浏览和扫读。我们可以通过享受阅读纸质材料的小火慢炖来平衡这一点。
· 在假期或节假日,请关闭社交媒体。如果你愿意,可以过后再发帖。
· 问问自己:我的电子设备是否为我所用(例如,发展我的事业,帮助他人,自我学习,有效巩固友谊,等等)?我频繁地使用它单纯是为了分散注意力还是别的目的?它是否让我陷入错失恐惧或者不公平的比较?
06
此时此刻
当我们在夜晚看到星星时,感觉它们的光芒就在眼前。然而我们知道,这些光波从开始传播到它们击中我们的视网膜的那一刻之间有一个延迟。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太阳——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在大约 9300 万英里(约 1.5 亿千米)之外——它的光线需要大约 8.3 分钟才能到达我们的视线。我们看到的太阳总是在 8.3 分钟之前的样子。距离地球最近的下一颗恒星在 4.22 光年之外。我们看到的星光是它几年前发出的光。
因此,也许真正地活在当下是不可能的。但正如许多传统智慧所理解的,有时候奖励就是努力本身。在古希腊,斯多葛派认为注意力实践是良好精神生活的基石。法国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韦伊提出,「关注是最稀有、最纯粹的慷慨之心。」
练习活在当下恰好就是一种实践。你怎么做每天都会不同,因为时间和生活在流动中变幻莫测。这就是当下的美丽可能性。就像星光一样,它流向我们,我们在途中相遇。遇见的那一刻会发生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
愿你的过去平静,愿你的现在充满成效和快乐,愿你的未来无忧无虑。
绿盟学习
走进晶科能源 / 走进特斯拉 / 走进小米汽车 / 走进TCL & IDEA / 走进飞书 / 走进海信 / 走进松下 / 走进科大讯飞 / 走进蒙牛 / 走进广联达 / 走进杭州 / 走进苏宁 / 走进依文 / 走进酷特 / 走进麦当劳 / 走进用友 / 走进美的 / 走进深圳 / 走进侨福 / 走进新浪 / 走进新奥 / 走进阿里巴巴钉钉 / 走进德勤 / 走进亚信 / 走进诚品书店 / 走进携程 / 走进朗诗 / 走进宝马 / 走进CPE源峰 / 走进可口可乐 / 走进ABB / 走进茅台 ... ...
理事互访
No.57小米汽车 / No.56 海信 / No.55 新奥 / No.54中国科学院 / No.53 海丰 / No.52 视源 / No.51 长鑫存储 / No.50 科大讯飞 / No.49 用友 / No.48 正和岛 / No.47 玖龙纸业 / No.46 HTC / No.45 美的 / No.44泰康 / No.43 吉利 / No.42 蚂蚁金服 / No.41 中化集团 / No.40 苏宁 / No.39 链家 / No.38 德龙钢铁 / No.37 腾讯 / No.36 海底捞 / No.35 清华控股 / No.34 携程 / No.33 北极光 / No.32 小米科技 / No.31 中坤 / No.30 新希望 / 美特斯邦威 / 万达 / 阿里巴巴 / 龙湖 / 新浪 / TCL / 汇源 / 依文 / 均瑶 / 宽带资本 / 新东方 / 联想 / 远东控股 / 华谊兄弟 / 东软 / 鹰谷 / 复星 / 建业 / 蒙牛 / 中粮 / 海尔 / 招商银行 / 万科 / ... ...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冯仑风马牛”。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