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以“海南论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健康”为主题的2024医学科技创新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以学术交流为契机,共同探讨国家医学科技创新政策、科学研究前沿及产业创新方向等,以期提升我国重大疾病诊疗防治水平,促进医学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安全有效的创新治疗方案惠及更多患者。
会上,专家纷纷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知识、技术、人才及资金高度集中的领域,医疗行业应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使其成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科技创新开辟医学新赛道
会议设置院士领航、政策解读、圆桌论坛、他山之石四大版块。会议主场所在地海南省,一直高度重视卫生健康领域发展,利用政策优势打造更加开放的医学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为医学科技创新贡献更大的“海南力量”。
据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光鹏、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孟庆跃、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任宏介绍,近年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其他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吸引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海南;成立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打造“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卫生健康领域高端智库;推动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希望与广大临床专家、医院合作,打通临床与科研、产业界之间的壁垒,共同攻克新药靶确证和先导物发现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更要善于创新理念,充分利用我国自身的优势,开辟医学科技创新新赛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在致辞中指出,医学科技创新事关人类的生命健康,一直是世界各国优先关注和重点支持的领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国医学界应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从中寻找出原创灵感,产出对世界医学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
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高效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立足于此,我国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表示,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国际趋势和共识。
“对此,我国有几项重点举措:一是更加注重让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引领作用;二是更加注重让省级高水平医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更加注重让地市级三甲医院发挥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四是更加注重让县级医院发挥县域内龙头医院作用;五是更加注重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发挥‘网底’和‘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庄宁介绍。
在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表示,海南省拥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推动海南省医学科技创新。
在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作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认为,医院的发展目标始终是做精、做细、做强。山东省肿瘤医院以一体两翼为战略,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两翼,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
以管理创新优化临床科研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良怀表示,要想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不能总是按惯性发展,不能总是在跟跑、模仿别人,更不能坐等技术转移,而是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找出应对策略。这就需要处理好科研管理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具体到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顾宁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因为缺乏针对心血管衰老过程的有效评测与干预措施。
“要想利用好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进行大样本队列研究,为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并做好临床应用转化等工作,运用好信息化工具非常重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曾仲指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马少华介绍:“我院采取各种手段夯实临床研究基础工作,将临床研究信息化系统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临床研究与临床医疗工作有机结合。同时,我院开发了临床研究远程监察系统,推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则支持一部分人将智力劳动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从而使患者获益。“我院通过鼓励政策,将医学专家的创新冲动持续转变为生产力。”该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说。
“做好科研转化,需要医院打造完整的科研生态体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说,这包括规章制度及绩效评价、监管、保障体系等,从人力、物力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支撑临床骨干开展科技创新。
会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海南健康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海南省医学会和健康界协办。
文:刘泽林
编辑:杨金伟
审核: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