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2024  资金    一个  未来  科技  上海  信息技术  技术 

钱锺书用一封信告诉你,中国人的英语可以有多好

   日期:2024-10-27       caijiyuan  
核心提示:  昨天,是钱锺书先生一百零八岁辰诞。  为了让大家领略大师的英文风采,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找出了一封钱

  昨天,是钱锺书先生一百零八岁辰诞。

  为了让大家领略大师的英文风采,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找出了一封钱锺书的英文书信,文字典雅,幽默风趣,读来非常有趣。同时,附上注解和汉译,方便大家理解。

  

  这封信是钱锺书1938年留学巴黎时写给外国友人司徒亚(Stuart)的,后者是他在牛津大学的同院同学。

  当时日本已发动了侵华战争。虽然风雨飘摇,前途未卜,钱锺书仍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回国的决心,他说:

  “One's lot is with one's own people.”个人的命运是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的。

  他在信中还提到不满一岁的女儿如何顽皮,字里行间都是宠溺。

  28, Avenue Laplace

  Arcueil (Seine)

  France

  12, iii, 1938

  My Dear Stuart,

  亲爱的司徒亚:

  We are overjoyed at your generously long letter. We have been rather worried about you since your reticent Xmas card from Spain. We thought that your indignation at the Fascist terrors might have made you join the Spanish Republican army on leaving Oxford. In that case, the world would certainly gain a hero, but we might (O horrible thought!) lose a friend. You can imagine our relief to hear from you again.

  收到你这封慷慨长信,我们真是喜出望外。上次你从西班牙寄来的圣诞贺卡语焉未详,害得我们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们以为,由于你对法西斯的恐怖行径出离愤怒,或许会在牛津毕业后投入到西班牙共和军的队伍中。那样的话,世界会多一位英雄,而我们或许会(啊,多可怕的想法!)失去一位朋友。我们在收到你的信时的宽慰你可想而知了。

  reticent: 谨严的;含蓄的indignation: 愤慨

  We are very, very sorry indeed to hear about your viva. we do hope that it will not be prejudicial to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a job. As your favorite Walter Raleigh used to say, Oxford final schools and the Last Judgement are two examinations, not one. You are quite right to take the whole thing lightly.

  关于你大学口试的事,我们感到十分遗憾。真希望它不会影响你找工作。正如你最爱的Walter Raleigh曾说的,牛津的毕业考试不等于末日审判,它们是两种考试。你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是对的。

  viva: [英国口语]口试prejudicial : 引起偏见的Walter Raleigh:英国诗人、作家

  We shall be here for another four or five months yet. My scholarship expires this August, and we shall sail home in September. Not that we have homes to return to! Our houses, spared by the shell-fire, have been looted and gutted of all their valuable contents. Our respective families have taken refuge in mountains honeycombed with bandits. My wife lost her mother, and I myself have no prospect whatsoever of getting decent jobs in China. Still, one's lot is with one's own people; I don't mind roughing it a bit. The revolution of the Fortune's wheel might bring us up, and, as Goethe was fond of saying, abwarten Sie. You see, I spare my own patriotic heroics.

  我们在这还要待四五个月。我的奖学金在八月到期,九月份我们将坐船回家。但我们已无家可归!我们的房子虽免于战火,但值钱的家当被洗劫一空。我们的家人也都在满是土匪的山上寻求避难之处。我的妻子失去了她的母亲,我对自己在中国找到体面的工作也不抱任何希望。但个人的命运是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我无所谓生活得艰苦一些。会时来运转的,像歌德常说的abwarten Sie(德语,等待吧)。你看,我就不说那些爱国主义豪言壮语了。

  looted: 被洗劫gutted:被掠夺一空honeycombed:如蜂巢般bandits:土匪

  Yes, my clairvoyant Stuart, I have been working entirely on my own. I have tried to read French literature systematically downwards, beginning with Villon, and already got as far as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I have also laboriously tackled the German romantics. I am reading Taine's novel Graindorge and Novalis's Fragmente. Besides, I have not neglected my English and Chinese studies. I am reading — no, I am not going to tell you my reading debauches. This paragraph reads already like a snippet from that model letter of a schoolboy to his parents ("or parent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in Anstey's Vice Versa.

  是的,你是千里眼,我的斯图亚特,我完全是在自学。我在系统地用心读法国文学,从维龙开始,已经读到十九世纪中期。我也在费力地啃一些德国小说。我在读泰纳的《葛兰道》和诺瓦利斯的《哲学片段》。此外,我也并未荒废英语和汉语的学习。我正在阅读——不,我还是不跟你说我的这些漫无边际的阅读吧。这一段读起来已经像是安斯蒂小说《互换角色》中那个模范小学生交给家长的一份作业单了。

  clairvoyant: 千里眼的;有洞察力的debauches:纵情声色snippet:片段

  The baby is burstingly fat. She already boasts of six teeth (each tooth meaing a week or so of worries and sleeplessness on her part as well our own). She is very naughty and mutinous and self-willed, altogether an ugly customer to deal with. She will be able to walk a little next month.

  小宝宝胖得要爆了。她已经了不起地有六颗牙了(每颗牙都代表我们和她一个星期左右的忧虑和失眠)。她淘气、叛逆、任性,整个一个难伺候的主。下个月她就会走路了。

  mutinous:反叛的;暴动的

  You are a disquieting feller, my dear Stuart. You always give me the impression of some impending catastrophe. Why this sudden "treachery" to your "former interests"? You seem to have a "gout trop facilement degoute". Your mind seems to slough its idea as frequently as the snakes their skins. No doubt you will call me smug and incorrigible. Do keep me abreast of your lastest developments.

  你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呢,亲爱的司徒亚,你总给人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这次你对“旧的爱好”的“叛变”是怎么回事?仿佛你有种gout trop facilement degoute(法语,有种爱改变口味的习惯),你摆脱旧想法的频率犹如蛇蜕皮。无怪乎你称我是不可一世又不可救药。请务必要让我知道你的最新进展。

  catastrophe:骤然而来的大灾难slough:蜕掉incorrigible:不可救药

  My wife sends you her best wishes, to which I say ditto. Write to me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我妻子与我一并奉上最美好的祝愿。期待你早日来信。

  ditto:同上

  Yours ever,

  Chung-shu Tchi'ien

  你永远的,

  钱锺书

  P.S. My wife wants me to tell you that the baby is really "her father's daughter". She loves nothing so much as books — to tear and nibble at, certainly not to read. She has already destroyed a German primer, not to mention innumberable tradesmen's circulars and booklets. She throws away her toys to grab at the books we happen to be reading.

  又:我妻子让我告诉你,小宝宝颇有“其父之风”,最爱的就是书——撕或咬,绝不是为了读。她已毁掉一本德语入门书,更不要说不可计数的商家传单和手册。当我们读书时,她常扔掉手上的玩具,来抓我们的书。

  钱锺书先生去世20年了,他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仍然令后辈高山仰止,关于他的各种“传说”也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有人说他“毒舌”,有人说他“狂傲”,杨绛说他“痴气盎然”,他自己则说,“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摘录了一些关于钱先生的小故事,一起来了解这个有趣的灵魂吧。

  清华学霸

  一言不合就帮同学记笔记

  山西大学外语系教授常风曾是钱锺书在清华大学的同学,他回忆起第一次遇见这位学霸的经历,颇有偶像剧的画风:

  我第一次碰见钱锺书是在冯友兰先生的逻辑学课上,印象很深,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冯先生河南口音很浓,讲课时口吃特重,所以记他的笔记很不容易。比如,他讲到亚里士多德时,总是“亚、亚、亚里士多德……”坐在我右手的这位同学忽然从我手里拿过我的笔记本,就刷刷地写开了。

  我当时有些不高兴,心想这个人怎么这样不懂礼貌呢?可是当时也不便说什么。冯先生讲完课后这位邻座就把笔记本给了我。下课后他走他的,我走我的,出了教室,我也未向他道谢。

  我看了笔记本才发现他不但记下了冯友兰先生讲的亚里士多德,还把冯先生讲课中的引语、英文书上的原文全都写了下来,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钱锺书和父亲钱基博

  常风还回忆:

  哲学系给高年级学生开讨论会,教师和学生都参加。每次开会时冯友兰院长都派他的秘书李先生来,请锺书参加。

  每次开会,锺书回来后都十分得意,因为他总是“舌战九儒”,每战必胜。他告诉我开会时的情况,什么人发言,他跟什么人辩论了。就我所知,享受这种殊荣的人,只有锺书一人。

  来源:常风《和钱锺书同学的日子》

  让老师压力山大

  据钱锺书清华时的同学蒋恩钿回忆,给他上课的老师似乎都能感受到来自他的压力:

  锺书先生坐在她的后面,虽然坐在课堂上听讲,但是他在下面却看别的书,有时老师讲的稍有差错,他便抬头望一眼,老师的脸就红了。然后钱锺书又低头看他的书。

  来源:苑茵《怀念月季夫人蒋恩钿》

  但老师们也都十分器重钱锺书:

  四年级的时候,锺书和我都选修了吴宓先生的《中西诗的比较研究》。我们上课时从来不发问,只是赶快记笔记,教员也不提问。

  吴先生的课,上课时用中文讲,讲完后就问锺书:“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锺书总是先扬后抑,吴先生听了之后总是颔首唯唯。

  来源:常风《和钱锺书同学的日子》

  “大顽童”痴气爆棚

  在妻子脸上画画

  

  1935年,钱锺书和杨绛新婚之后,在赴英国留学的轮船上

  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了,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黑,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

  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来源: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帮自家猫打架,与林徽因“反目”

  

  钱锺书一家三口与猫

  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锺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

  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之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

  我常怕锺书打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来源: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躲偷拍,被窝里吃蛋糕

  1994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夏衍先生托女儿给钱先生送去一块蛋糕,此时的钱先生正因病住院。

  钱先生平时就喜欢吃甜的东西,于是兴致勃勃地坐在病床上吃起来,刚吃了几口,一名摄影记者就偷偷溜进了病房,拿着摄像机半蹲着对钱先生侧面拍照……

  钱先生见状一头扎进了被窝里,蛋糕的奶油弄得头上、被子上,到处都是!摄影记者哭笑不得地说:“钱先生真不给面子啊!哈哈哈!”

  来源:人民网

  学术水平十分,生活自理能力零分

  

  钱瑗给钱锺书的画像。“赛丑”是夫妇俩给钱瑗的昵称

  锤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他是一人出门的,下公共汽车未及站稳,车就开了。他脸朝地摔一大跤。

  来源:杨绛《我们仨》

  文学界的神仙眷侣

  爱的延续:只盼生女肖母

  

  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锺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锺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来源:杨绛《我们仨》

  融入日常的温暖:君子近庖厨

  

  我们住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锺书大显身手。我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

  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像一只稍大的饭盘,带短脚)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

  他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这是他从同学处学来的本领,居然做得很好(老金家哪有这等好茶!而且为我们两人只供一小杯牛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

  我们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佣照管一日三餐的时期,除了锺书有病的时候,这一顿早饭总是锺书做给我吃。

  来源:杨绛《我们仨》

  博古通今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编出来的!

  黄永玉先生写过的和钱先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八十年代国家要送一份重礼给外国某城市,黄先生用一个月时间画了一幅以“凤凰涅槃”为寓意的国画作为礼物。

  结果在写“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的时候问题来了,有关这四个字的材料一点影也没有。

  《辞源》、《辞海》、《人民日报》资料室,遍北京城一个庙一个寺的和尚方丈,民族学院都请教过了,全都没有!

  黄先生只好挂电话给钱先生,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一九二一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那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到。”

  黄先生马上找到了,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来源:黄永玉《北向之痛》

  秒翻“吃一堑,长一智”成经典

  1952年夏天,钱锺书被借调到《毛泽东选集》翻译委员会。

  同在翻译组的金岳霖有次碰到成语“吃一堑,长一智”,不知怎么翻译是好,便请教钱锺书。钱锺书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形音义三美俱备,令人叫绝,金岳霖自愧不如。

  许渊冲曾大赞这句译文,认为原文只有对仗,具有形美;译文却不但有对仗,还押了韵,不但有形美,还有音美,真是妙译。

  来源:陈怡文《钱锺书妙语惊人》

  书都在图书馆

  

  钱锺书读书无数,但家中却没有多少书。

  黄永玉回忆道,钱锺书家里四壁比较空,书架和书也不多。

  问钱先生:你的书放在哪里?

  他说:图书馆有,可以去借。

  来源:黄永玉《北向之痛》

  到处都是水,一滴都不能喝

  据社科院外文所薛鸿的回忆:

  有一回图书馆来了新书,我不知道他要看哪几本,就把全部书目都抄给他,但这些书他都看过了,一本也不要。

  他风趣地在回信中引用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古舟子咏》中的话:Water, water, everywhere; But not a drop to drink!(尽管到处都是水,但是能解渴的连一滴都找不到!)

  来源:薛鸿《我所认识的钱锺书先生》

  淡泊治学

  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

  《围城》火了以后,不少人想登门拜访钱锺书,一睹庐山真面目,但他总是婉拒,也不接受媒体采访,杨绛曾写道:

  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来源: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前言》

  学问是二三素心人培养之事

  

  对于做学问,钱锺书从来都是抱着“坐冷板凳”的心态,不求名利。

  90年代,国内学术圈曾掀起一股研究他的“钱学”,他就颇不以为然,他曾说:

  “大抵学问是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编辑:左卓

  实习生:许圆圆

  推 荐 阅 读

  

  男女生的脑回路有多不同?恋爱内心戏对比笑喷网友

  

  他曾是英语最好的中国人,就是他把“humor”翻作“幽默”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长按关注中国最大的双语资讯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kuaixun/6063.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快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