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高度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的同时,“一给手机就笑,拿走手机就跳”的现象频频出现。青少年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瘾少年”。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我国青少年网络使用现状
(1)2024年《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7.5%。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网民的数量占比逐渐增大,已有1.58亿,占网民总人数的15.7%。统计显示,我国网络成瘾患病群体主要为15~20岁青少年。
(2)我国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特点是喜爱娱乐类板块,网络游戏使用率达64.3%,其中未成年网络游戏使用率高达67.9%。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男性居多,15~19岁的青少年发病率中男性为8.4%,女性为4.5%。
二、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互联网具有强烈愿望,以及终止或减少使用时的戒断症状。网络成瘾者常伴有严重的精神和身体症状,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心理功能损伤,如网上赌博、网络游戏或网络性爱成瘾等。一般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三、网络成瘾表现特点
(1)躯体方面: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
(2)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逃课、辍学;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迟钝;道德意识弱化,道德情感丧失,情感淡漠、焦虑、抑郁等。
(3)行为方面: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不断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投入其中,甚至借款、欺骗父母骗取钱财,重者偷窃、抢劫。
(4)人格方面:人格改变,喜欢独处,敏感、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烦躁不安,易激惹、忧虑,易受环境的支配,失眠,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等。
四、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1)树立好榜样,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首先从自己做起,提高网络素养,科学、限时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2)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与孩子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告知他们网络成瘾的潜在风险,强调时间管理和健康上网的重要性。制订奖惩制度,加强自控力的培养。
(3)注重孩子的需求和内心想法。学习沟通的艺术,对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不要给予过大的压力,接纳孩子分享他们对网络使用的感受,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培养爱好,提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体育、艺术或社交活动,闲暇时可以引导孩子唱歌、弹琴、阅读等,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不要让“玩手机”成为孩子唯一的娱乐方式。
(5)鼓励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多和同学、朋友交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带其出去旅游等,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流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排遣孤独与寂寞。
互联网为我们带来方便、快捷和趣味,但网络成瘾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风险,它让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游戏上,减少了正常的社交活动。而且,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价值观、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且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鉴别能力和自制力较差,各种因素都可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形成偏差行为。网络成瘾会妨碍青少年的学业发展,还可能导致社恐、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使他们疏离家庭,疏远朋友与家人。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青少年似乎比非网络成瘾青少年有更强烈的暴力倾向。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干预,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作者: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沈藕英
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审核:姜峰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中医辨证有妙招,助您告别“不眠之夜”
●X光、CT、磁共振检查应该怎么选?
●孩子喉咙痛、声音嘶哑:急性喉炎的正确护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