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马上要来啦!
小长假读好书,在这个假期,湛庐君为你带来7期特别策划,每一期都有大咖为你推荐他的「偏爱之选」!
快来一起读读吧~
他是盖茨口中“最擅长预测人工智能未来的人”,你现在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他至少在3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
2005年,他用一本《奇点临近》刷新了人们对当下以及未来生活的预判与认知。他就是雷·库兹韦尔——全球知名未来学家、思想家、计算机科学家,奇点大学创始人,谷歌工程总监。
在关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人机共生、科技医疗等方面,库兹韦尔的预言准确率高达86%。包括科技大佬、富豪、商界大佬在内,数百万人追随着库兹韦尔,等待他对人类命运做出新的预判。
20年过去了,库兹韦尔的又一本巅峰之作《奇点更近》重磅问世——2045年,我们开启一条利用云端虚拟神经元层直接扩展人类大脑的道路。我们的思维文件将可以数字化方式备份,甚至实现“永生”!这就是“奇点”的核心。
科学作家万维钢受邀为本书中文版作序,他在以“在奇点,人与AI融合”为主题的序言中写到:在当时库兹韦尔提出,AI将会在2029年通过图灵测试,我们将会在2045年迎来奇点。人们一度认为,他说的太乐观了,甚至过于离奇——但是最近的AI突破可能比他想的还要更乐观。在这本新书中,他坚持了自己的预测,而且更坚定了。
小长假来临,今天的「大咖荐书」第1期,与你分享万维钢为《奇点更近》所作的推荐序。也再次向你推荐这本好书。《奇点更近》,毕竟我们离2045也仅剩21年了。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在奇点,人与AI融合
——《奇点更近》推荐序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人与AI融合
雷·库兹韦尔的《奇点更近》这本书中最独特的设想,是通过脑机接口,让人脑和AI融合在一起。
希腊神话中有个女神叫卡珊德拉,她是特洛伊的公主、阿波罗的祭司,擅长对未来进行预言。可是她又受到某种诅咒,没有人相信她的预言。卡珊德拉的预言往往跟灾难有关。
库兹韦尔在书的结尾跟卡珊德拉有一番对话,不过这一次是卡珊德拉提问,库兹韦尔预言。这番对话的核心就是人与AI的融合。
卡珊德拉说,如果AI如此强大,它自己就能完成各种工作,那它为什么还要与人类大脑连接呢?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人难道不是一个累赘吗?我们为什么不坐等AI把事情办好,然后向我们汇报呢?
库兹韦尔的回答是,这纯粹是因为人类自身的需要。我们需要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参与工作,可是我们的大脑又跟不上AI的节奏,所以我们必须跟AI融合。
一开始,我不太喜欢库兹韦尔这个建议,因为我认为哪怕不搞人机融合,人也有意义;哪怕AI再强,人也有人的用处。人的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输出主动性。就是你的人生经历、你所在文化的历史、你的基因,所有的一切微妙元素共同决定了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因为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也太细微,其中很多早已无法数字化,所以AI永远都没办法预测你的喜好。
而且因为AI自身没有历史也没有人生经历,所以它们没有自己的人生意义,所以它们应该服从我们的人生意义和我们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是历史演化的产物而AI可以随便复制,所以我们比AI更宝贵。另一个是拍板做决定。哪怕AI能力再强,鉴于最后承担决策后果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它们也只能建议,最终的决策权必须在我们手上。
库兹韦尔没讲这两个意义,他只是说如果人不参与工作,会感到很难受。我对工作不工作倒不是很担心。但是上周末我去看了电影《异形:夺命舰》,其中有很多人和“人造人”互动的剧情——我越看,就越觉得很多决策直接交给AI似乎更好……人反应太慢,而且有时候不是很理性——但是女主角大多数时候原则性强而且经常能获得灵感,智商绝对高于AI。
不管你怎么做思想实验,把人的价值观和灵感与AI的算力、判断力及执行力结合起来总是好的。尤其在危急或者多变的时刻,人必须做出实时的决策,等AI用语音汇报都来不及,还是用脑机接口直接心灵感应最方便。
所以,未来的局面会比科幻电影更激进,只是场面上可能没有那么多戏剧冲突:到时候根本分不清谁是人、谁是AI。
库兹韦尔的建议是把云端的AI算力作为大脑新皮质的扩展。这样,我们在自身大脑的新皮质之外,又通过AI增加了更多、更快的新皮质,从而大幅提升思维能力,也许可以提高数百万倍。
更好的是,大脑与AI融合之后,也许我们能感知到各种新的、之前没有的感觉。
爱德华·威尔逊在《创造的本源》一书中表达过这个意思:人类的文艺受自身输入、输出能力的限制太大了。很多动物拥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范围我们都没有达到,如果有一种技术能把动物的那些体验直接传递给人的大脑,那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库兹韦尔认为,等到21世纪30年代,纳米机器人成熟之后,以血液注射的方式让纳米机器人遍布大脑,不但能接收而且能对大脑传递信号。到时候人们不需要做手术就可以接上云端的扩展大脑。
在库兹韦尔和卡珊德拉的对话中,卡珊德拉还给了一个预言,那就是政府监管。卡珊德拉说,因为脑机接口的操作必须往大脑中植入异物,不管你说的多安全,政府也不太可能大力支持。所以,她认为人与AI的融合将会因为监管法规而被推迟10年。
我的看法是,前面还有太多不确定性。如果脑机接口只是可以让人用意念移动光标或者机械四肢,那对健康人来说没什么价值。而脑机接口到底能不能实现比语言和动作、比人的五感更快、更准确的输入与输出,现在还没有实验证据。
但是很明显,人脑要升级,就非得走这条路。
但真人也只是信息
库兹韦尔在《奇点更近》中说,他给已经去世的父亲做了一个数字分身,所以经常可以跟父亲对话。这一切都还非常初步,真实感可能还没有那么强,我们并没有十分认真对待。而在奇点时刻,分身将会是一个社会问题。到时候分身就不是数字的了,分身将是实体的,借用电影《异形》的说法,他们应该被称为“人造人”。
结合库兹韦尔的预测,我们可以想想要怎么对待这些人造人。
库兹韦尔描绘的路线图是这样:
21世纪30年代末,人造人将会实现,你可以有一个真人分身。因为纳米生物技术,TA的身体可以是碳基的,也许是直接用你的基因制作身体。
21世纪40年代初,纳米机器人将可以进入人的大脑,抓取所有的记忆和个性数据,那么1:1地真实复刻一个你将可以实现。
在库兹韦尔看来,既然大脑只是一个信息处理装置,而且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大脑受到量子效应影响,我们不用复刻得那么精细。也许一个内部使用简化材质、外表使用真实皮肤的机器人就够了。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古希腊典故叫“忒修斯之船”,差不多是下面这个意思:假设有一天你的胳膊受了重伤,没有治疗价值,干脆换了个新胳膊,跟原版的尺寸一样,但是更健壮,你很满意。请问,换了新胳膊的你还是你吗?当然是。过了一段时间,你觉得现在市面上这些新部件真挺好,就把另一条胳膊和腿也都换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你把躯干、把整个身体都换了,只保留头部没动,那请问现在的你还是你吗?应该还是的,毕竟大脑才是关键。
当然,直接换头肯定不行。但如果我们把你的脑组织稍微更换一小部分,比如每年换个5%,你觉得行不行呢?这可以杜绝一切神经退行性疾病,能确保你不得阿尔茨海默病。你表示可以。
可这就意味着,20年之后,你的大脑也被全换了。那现在这个人还是你吗?你和人造人到底有什么区别?你知道更可怕的是什么吗,是我们其实已经在换了。
我们身体中绝大部分细胞都是定期更换的。皮肤细胞每二到四个星期就完全更换一次。可能你以为骨骼是永久的,但其实骨骼组织也在更新,只是比较慢而已:大约每10年,人体的骨骼组织就会几乎完全更新一遍。心脏是非常长期的,因为心肌细胞的更新速度非常慢,每年大约只替换1%,如果你活得足够长,你的心脏也等于是被换过。
那你说哪些部分才是真实的你?
这样说来,不需要什么奇点技术,今天的你和小时候的你相比,早就已经是个全新的人了。那到底是什么让你相信你还是你呢?当我们很在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意的究竟是什么。
库兹韦尔提出了问题,我想尝试给个答案。
假设,现在有人找到有关爱因斯坦的一切信息,做了一个爱因斯坦分身。如果你只是想体验一下跟爱因斯坦聊天,你可能并不在意这只是一个分身。但如果要我们严肃对待这个分身,那我们真正想要了解的是,面对今天这个时代的大问题,爱因斯坦会有什么说法——请注意,这时候我们想要的不只是“像”。
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当年的爱因斯坦会怎么看这个时代”,我们想要的是如果爱因斯坦活在今天,在他本人也被这个时代影响的情况下,他会说些什么。
那个分身恐怕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当年的爱因斯坦不知道今天的爱因斯坦会说些什么,正如今天的你不知道2045年的你会说些什么。而恰恰因为不知道,到时候说出来才是有意思的。
如果人造人不能随着时间演化,我们要TA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人造人能随着时间演化,TA像不像又有什么意义呢?分身只是一个执念罢了。
你想用AI分身复活一位亲人吗?对我来说,我更想知道如果我爸爸活到今天,他会如何,而不只是回忆生前的他是如何。
3D打印技术将帮助我们建造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的舒适住房;VR和AR技术将融合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实层;纳米技术正在应用于开发高效的能源制造和储存材料;垂直农业将可以生产更丰富、更充足的食物;纳米机器人将帮我们从细胞层面修复和治愈疾病……
在21世纪40年代和21世纪50年代,我们将“重建”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使其性能大大超越生物学的极限,包括实现数字化备份和延长寿命——在《奇点更近》中,库兹韦尔加倍给出了人类可以“永生”的承诺。
本期策划:Burt
编辑:芦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