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
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樊 锐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前不久,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八个坚持”重要经验。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揭示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力量”,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揭示了“实现路径”,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是“战略理念”,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是“战略方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揭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量”,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揭示了“根本源泉”,坚持培育创新文化是“社会环境”,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是“外部生态”。这些重要经验,是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对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也是面向未来构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指引我国科技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有力保证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201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号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提出明确要求;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坚持“四个面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上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不断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提出必须具备“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五方面基本要素,这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战略任务和主攻方向。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毛泽东同志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自主创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科技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这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
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提出我国科技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他要求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解决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弄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
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新引擎的点火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同时,要求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创新文化。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激发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重要着力点,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同时,传承培育创新文化,让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一方面,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夯实国际合作基础。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我们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一审:陈家琦
二审:吴 金
三审:张勤繁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8期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