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遗体火化前,邓颖超悲痛万分,对火化提出一个要求 - 文章中心
周恩来遗体火化前,邓颖超悲痛万分,对火化提出一个要求
2025-01-29

但是,由于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后的遗体告别仪式,没有邀请国际朋友的惯例,金日成的愿望没能实现。

金日成不想就这样错过,很快再次提出,以平民的身份来北京,不住国宾馆,送别周恩来。但依旧没能如愿。

最终,金日成专门用朝鲜的翠竹做了一个大花圈,并流泪写了一副挽联,派副总理乘坐自己的专机,

来到周恩来的灵前,代替自己守灵一刻钟。

而与周恩来有着五十多年感情的邓颖超,悲痛之情更甚。周恩来去世后,她难过的几次失声痛哭。

周恩来去世

1975年8月,周恩来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一天,趁着自己头脑比较清醒,周恩来不顾病痛折磨,

突然要求医生与护士全部退到病房之外,房间里只剩下邓颖超与高正普。

随后,周恩来让高振普拿来纸和笔。当高振普做好一切,帮助周恩来坐稳之后,也准备转身退出病房,却被周恩来制止了。

随后,周恩来用左手拖着放好纸的木板,抬起颤抖的右手,准备写字。

一旁的邓颖超不忍心,向周恩来提议:

“你口述,我来写吧!”

周恩来头也不抬,坚决地回答道:“不用了,还是我亲自来写吧!”

信中,周恩来向毛主席提议,让邓小平代替自己担任国家与党内的职务。

写好之后,周恩来将那封信交给邓颖超,让她代自己转交给中央。

次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

周恩来再次提出,由他亲率中央代表团进藏,以圆自己亲自去一趟西藏的梦想。

但是,医疗组长吴阶平大夫考虑到周恩来的身体,不得不果断拒绝:“总理目前的病势很沉,根本适应不了高原缺氧等高山反应。”

周恩来的愿望因此落空。

也是在这个月,周恩来的病情急转直下,癌细胞迅速扩散,免疫力急剧下降,就连几分钟的散步,也不得不取消。

此后,周恩来经常进入昏睡状态。一天,从昏睡中醒来的周恩来,看到忙碌的医务人员,十分平静地对他们说:

“我的病,在医院待下去也没有多少意思了。可不可以让我搬回家里去住?这里还有好多病人,你们应该去照顾他们。”

这样的话,不免让工作人员的心里,增添了几分悲伤。虽然他们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延长周恩来的生命。

遗憾的是,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的病情不可控制地走向了严重恶化阶段,并长时间陷入昏迷状态。

深夜11点醒来后,周恩来心里想到的依旧是别人。他虚弱地对医务人员说

:“我这里没什么事情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吧!他们更需要你们!”

说完这句话,周恩来再次陷入昏迷。

次日凌晨,周恩来的脉搏转弱,处于“一级备战”状态的专家们,立即各就位,在医疗组长吴阶平的指挥下,全力抢救。

但是,周恩来还是在9点40分左右,停止了呼吸,心电图逐渐呈现出一条直线。

大家不愿相信总理就这样走了,吴阶平没有让医护人员停止抢救,有持续十几分钟的抢救工作,但依旧没能将周恩来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周恩来去世,在当时属于国家机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305医院吊唁过后,上午的11点左右,周恩来的遗体,被悄悄运到北京医院的一个不大的太平间安置。

一直到晚上,此前一直给周恩来理发的北京饭店理发师朱殿华师傅,被请来给周恩来进行最后一次理发。

当朱殿华带着自己的徒弟赶到医院后,刚看到周恩来的遗容,就难过得失声痛哭。

他没有想到,风度翩翩几十载的周总理,在病痛的折磨下,竟然变得如此憔悴,他都快要认不出了!

其实,在周恩来去世之前,工作人员就曾提出让朱殿华来帮他理发,但都被周恩来拒绝了。

因此,他不想让朱殿华看到自己的病容难过。

理发前,医生提醒朱殿华,这次理发非常重要,因为马上就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了。

另外,在给周恩来刮胡子时,千万要小心,不能刮破皮肤,否则会出现尸斑。

在悲痛的情绪之下,朱殿华眼泪止不住地流,手里的剃须刀,似乎有千斤之重。

无奈之下,朱殿华只能让徒弟来为周恩来修容。

好不容易平复心情后,朱殿华嘱咐徒弟:

“总理的胡须又粗又硬,以前我给总理刮胡子时,要多抹几次肥皂,还要用热毛巾焖几遍,才能刮干净。但是,现在总理走了,不能再用热毛巾了。如果用热毛巾,皮肤会发紫,整容化妆时去不掉……”

听到朱殿华这样说,他的徒弟更紧张了,怎么也不敢下手。

眼看时间不早了,医生只能再次催促朱殿华,朱殿华终于重新拿起剃须刀。

由于周恩来躺的那张床很矮,

朱殿华直接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为周恩来刮胡子。

最终,经过朱殿华与徒弟的精心修剪,周恩来的头发与胡须,都被整理整齐、干净了。

1月9日凌晨五点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向全国、全世界公布了周恩来总理病逝的消息。

很快,

西花厅的电话忙碌了起来,好多人不愿相信周恩来已经离开,纷纷打电话询问是不是真的。

紧接着,

北京城内周恩来的遗像卖光了,商店里的黑布也卖光了,就连做小纸花的白纸也脱销了

。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都戴着黑纱,天安门纪念碑前的小松柏,也挂满了白花。

1月10日这天上午,邓颖超前来向爱人周恩来的遗体告别。

在给周恩来的花圈上,虽然只有简单的“悼念恩来战友,小超默哀”几个字,但却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战友情,以及至深至爱的夫妻情。

看着周恩来的遗体,邓颖超虽然非常伤心,却没有放声大哭。但是,搀扶邓颖超的工作人员能够明显地感觉到,

邓颖超的身体一直在轻轻颤抖着。

火化工跪下拣骨灰

1月11日下午,是人民与周恩来最后说再见的时候,因为他的遗体,将在这天晚上,被送往八宝山火葬场火化。

在中央领导人、治丧委员会全体人员以及少数亲朋好友的陪伴下,两名工作人员搀扶着双手捧着周恩来遗像的邓颖超,步履蹒跚的走出吊唁厅。抬着周恩来灵柩的4名礼仪士兵,则紧跟在邓颖超的身后。

随着周恩来的白色灵车缓缓启动,数十辆小轿车跟随在灵车后,形成送灵车队。

寒风中,

数百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有秩序地簇拥在长安街两侧,等待周恩来的灵车经过

。人群中,只有喊声与哭声,没有一个人涌上来。

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以及抱着孩子的妇女,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泪珠。还有很多人从早上开始,就站在这里等候了。

他们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足足站了七八个小时!

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在车里看到这个情景后,既感动又悲痛,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邓颖超,并轻轻拉开车窗帘,让邓颖超看。

邓颖超不愿让群众在寒风中等待,便想让前面的车加快速度,好让群众早点回家。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无法将这一消息及时传达给前面灵车的司机。而灵车司机或许是不想将周恩来尽快送走,也或许是想让群众再多看一眼周恩来,

这段平时只需要走半个小时的路,足足走了1小时35分钟。

当灵车走到闹市口时,

几位老人突然截住灵车,不让火化周恩来总理。

灵车行至八宝山公墓的大门口时,再一次被一大群人围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石景山的工人与八宝山公社的社员。

他们很早就等候在这里,想要哀求工作人员,保留周恩来总理的遗体,不要将他火化掉。

但是,火化遗体是周恩来的遗愿,早年间,他就与毛主席等人,在相关的文件上签了字。而且,他还想通过自己,促进殡葬的改革。

去世前,周恩来多次提起遗体火化的事情,交代邓颖超一定要将自己的遗愿,汇报给中央。

因此,周恩来遗体火化的事情,已经成为定数。经过工作人员的反复解释,这些阻拦灵车的群众,才慢慢散开。

由于第二告别室距离火化的地方比较近,工作人员便将周恩来的遗体,安放在了这里。

告别仪式开始后,由于大家都想再看周恩来最后一眼,周恩来的侄子、侄女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没能走到周恩来的跟前。

大家都无法接受周恩来即将被火化的事实,哭得死去活来,不能自已。一直与周恩来情同父子的乔冠华,更是万念俱灰,伏在周恩来遗体的玻璃棺上,痛哭不止,发出阵阵令人揪心的声音。

期间,他本能地冲在前面,护着周恩来的灵柩,不让火化。

一直在极力控制情绪的邓颖超,看到这番情景,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

一想到再过几分钟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爱人了,邓颖超双手抚摸着棺木,痛苦地说道:

“恩来呀,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邓颖超的哭声,引来了更多人的痛哭,房间里,传出哭声一片。

工作人员担心邓颖超伤心过度晕倒,便不断催促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带邓颖超离开。

邓颖超十分不舍,趴在周恩来遗体前,赵炜拽都拽不住。她难过地说道:

“你就在让我看他一眼,再也见不到恩来啦……”

此时,殡葬人员一再过来劝说大家:火化时间到了,请大家离开。

而乔冠华因为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迟迟无法走出来。他边哭边喊:

“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就让我作为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工作人员怎么劝说都没用,大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乔冠华拉开。

人们的情绪逐渐平复后,火化工准备对周恩来的遗体进行火化。

当周恩来的遗体被推进炉膛后,工人们怎么也不忍心将通电的闸刀合上。后来,还是在高富有的再三催促下,工人们才流着眼泪,跪倒在地,用颤抖的手,拉下闸刀。

其实,

早在选定火化工前,就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重任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通过开会,选出了一个优秀党员,来当主火化人。

打开棺木看到遗容的那一刻,大家失声痛哭,哭了足足二十分钟,眼睛都哭肿了。

最终,大家按照邓颖超的要求,顺利完成了火化任务。

火化前,

邓颖超曾提出一个四字要求:完整、安全。

完整的意思是,骨灰要全部完整的放到一个骨灰盒内。安全的意思是火化前和火化后,要把火化炉清扫干净。

火化工作结束后,

几名火化工全部难过落泪跪在地上

,将周恩来的骨灰拣起来。

不过,在装骨灰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事先准备好的骨灰盒,根本装不下周恩来的骨灰,便又从八宝山方面,要了一个陶瓷瓶,这才将周恩来的骨灰全部装完。

保留骨灰传言

周恩来去世前,曾留下遗言,希望将骨灰撒掉。党中央与毛主席,于1月12日,批准了周恩来的撒骨灰请求。

这天上午9点左右,邓颖超将张树迎、高振普与赵炜三人叫到一起,郑重向他们交代一项任务——寻找合适的撒骨灰地点。

邓颖超还特别交代,

地方要选好,不要麻烦组织,不要让别人发现,否则就又成了纪念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周恩来的心愿。

但是,当时的北京正处于数九寒天,到处都是冰封大地。他们三人一直找到下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

回来后,他们非常难受,将情况向邓颖超汇报后,提议应该报请党中央,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邓颖超同意了。

最终,党中央决定,派出飞机去撒,并由罗青长、郭玉峰、张树迎以及高振普4人,前去执行撒骨灰的任务。撒骨灰的地点分别是

北京上空、密云水库上空、天津海河入海口以及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

撒骨灰的那一天,邓颖超捧着周恩来的骨灰盒,默默落泪。张树迎不忍邓颖超如此伤心,提出想要替邓颖超捧一会儿骨灰盒。邓颖超却摇着头,用已经哭得嘶哑的声音说道:

“让我捧着吧!这是我最后一次与恩来在一起了……”

邓颖超的这句话,让张树迎当场落泪。他明白。邓颖超在人前,一直克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让别人过多哭泣。但是,她的难过,是掩饰不住的。

作为邓颖超夫妇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无法替邓颖超分担她的悲伤,甚至无法分担她手中骨灰盒的重量。

张树迎等人上飞机前,邓颖超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说:

“这次任务全靠你们了,我代表恩来感谢你们!”

随后,飞机缓缓起飞,不断升高。4个小时后,他们顺利完成撒骨灰任务。由于已经很晚了,便没有去向邓颖超汇报。

直到第二天早上,张树迎与高振普,才来到西花厅,向邓颖超汇报情况。

在他们来之前,邓颖超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她甚至一夜未睡。

看到张树迎与高振普走进来,邓颖超顿时老泪纵横,

张开双臂,一把将他们抱住,三个人抱头痛哭。

对于周恩来的骨灰,

曾有传闻称保留了一部分,准备在台湾回归后撒在台湾。

邓颖超看过后,对此进行了辟谣。邓颖超表示,周恩来的骨灰一点也没有保留。

当初为了表示他对台湾的关切,在撒骨灰前,骨灰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放置了一夜。

对于台湾,以及在台湾的故友,周恩来一直非常关心,在他去世前,还专门提到不要忘记那些人。

另外,周恩来最后召见的部长罗青长曾透露称,周恩来的骨灰,之所以撒到黄河入海处,除了因为他想将骨灰撒进母亲河,以报答生他养他的母亲,也与台湾有关。

罗青长说,周恩来的另一层意思是,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