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余罪》海报。
创下了创世中文网连续两年冠军和百度风云榜小说榜前十的纪录,同名网剧5月23日上线,至7月初,两季播放总量突破20亿……
〖核心提示〗
由山西网络作家常书欣创作的警匪题材小说《余罪》,通过写一名警校学员在一次选拔中意外成为进入匪窝的卧底,从而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奇案故事。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常书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市井众像。主人公余罪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警察形象,典型的小人物,出身卑微,性格痞了吧唧,表面看胸无大志,只想回老家做个狐假虎威的小片警。在他身上有着底层人物既狡黠又善良的特征,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会利用一些手段,甚至是越界。但同时也会为了伸张正义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却被警方安排在贩毒团伙作线人,走上了卧底的不归路,在与毒枭的斗智斗勇中最终成长为一个不为名利、只为正义而战的草根英雄。
《余罪》到底有多火
《余罪》从2013年在网上连载,创下了创世中文网连续两年冠军和百度风云榜小说榜前十的纪录,也是唯一的写实类小说。2013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以《余罪:我的刑侦笔记》的火爆为话题采访山西作家常书欣。其同名新书第一部于2015年10月出版,首印10万册在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当当网开售第三天就登上了总榜销售第一的位置。目前,《余罪》第五部开售在即,前四部的累积销量已突破100万册。同名网剧今年5月23日上线,至7月初,两季播放总量突破20亿,稳居百度风云榜电视剧排行榜第一。微博阅读量突破4.5亿。
《警察郭哥》,预计8月中旬拍完。
常书欣是何许人
常书欣,原名常舒欣,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我省沁水人,山西网络文学院首批“在线作家”,网络原创文学作家,擅长创作都市类作品。原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代表作品:《红男绿女》《黑锅》《超级大忽悠》《香色倾城》《余罪》《第三重人格》。
粉丝眼里的常书欣——天生豪迈又可爱的“老常”,网文大神,文锋犀利、笔力老到。善于讲故事,有生活,接地气;长于塑造小人物,有血有肉,不矫情;有理想有热血,在现实的泥泞中摸爬滚打却总是在追求理想中的那一丝暖意,因为触及了黑暗才更珍惜光明。
同行眼中的常书欣——马伯庸(著名作家,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得主):常书欣是我所见过最好的通俗都市小说作家。 俗话说,画神画鬼难画人。越是熟悉的领域,就越是难写,笔下稍微没到位,立刻就能被读者查知。能挑战其中一类,对作家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考验,但常书欣同时挑战了两个——刑侦推理和市井。
常书欣眼中的自己——年轻时候也蹉跎过,为了生计,拉帮结伙,作奸犯科的事都干过。上过大学,却因为家庭变故,中途辍学,开过出租、贩过菜、卖过书、下过矿,在电信公司当过架线工人,还当过某报的区域代理,误打误撞开始写网文。现在生活在沁水县城,也经常在村里,就是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乡下人眼中的“闲汉”。
“我对IP改编其实没太大野心”
《余罪》第二季原定于6月13日开播,因为盗版流出被迫提前一天开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部网剧现在有多火爆。随着网剧的上线,在一年前已经热销的纸质书《余罪》又掀起了一轮大卖。当初这部成名已久的网络小说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IP衍生品,却是因为警匪类型剧本身风险很大,制作方也把握不准。
在常书欣看来,网剧的热播既有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火爆得有点出乎意料,我对IP改编其实没太大野心。这里面有偶然的因素,满屏的家庭伦理剧,让大家已经审美疲劳了,一下子出一部又野又泼又接地气的现代刑侦剧,自然要抢走注意力了,有运气的成分。”“当然也有必然的因素,无论是小说还是网剧,它的魅力都在于接地气,虽然是警匪故事,但不是悲剧色调的;虽然触及了一些阴暗面,但用的是喜剧手法,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每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或是曾经有过英雄梦的男人,都能从余罪以及他的小伙伴身上找到自己的性格。”
常书欣认为网剧第一季拍得很不错,既紧凑了情节也保持了原作的风貌,但是第二季的改动很大:“第二季有点偏,感情戏加太多,相比第一季节奏有点松散,罪案推进细节也乱了。”作为二次创作的剧本改编是应该尊重原著还是另起炉灶,一直都是有争议的。制片方、原著作者甚至读者各方的需求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也都不尽相同,至于到底怎么改好,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余罪》书、剧联动掀起的现象级热潮让常书欣成了时下最受关注的网络作家,让他的作品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由常书欣另一部刑侦题材小说《黑锅》改编的电视剧《警察郭哥》的拍摄,7月初已进入后期制作。作为《余罪》的姊妹篇,无论是青春励志、悬念迭出的情节还是阵容强大的演员、创作团队都令该剧大有未播先红之势。
“读者、观众也接受了他身上的理想、信念”
网络文学最值得称道、最常用的写法就是“屌丝逆袭”。面对“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网络文学选择用“弱者代入”的情感立场,通过各种“外挂”让主人公实现普通人在现实中达不到的理想,在迎合读者爽点的同时,也消解了因当下社会剧烈转型而带来的各种焦虑和欲望,延续了文学以保护弱者为本位的至善。而塑造小人物,恰恰是常书欣的长项。
在常书欣看来,成功的艺术作品,塑造人物是关键:“《余罪》从表面上看是一部警匪题材的小说,但是如果去掉警匪这层皮,实际上写的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如果再去掉这个小人物的奋斗框架,实际上写的还是人性,人性的善与恶、对与错。所有的小说里哪一种情节都会落伍,只有写人性的情节永远都不落伍。特别是一些很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更是玄幻、仙侠小说表现不了的。读者阅读这种写实的、表现现实的作品,更容易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更有代入感。”“余罪这个人物好吃懒做、不求上进,既狡黠又善良,恰恰是一个底层人物的特征,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地方。读者、观众在接受小人物自身缺点的同时,也接受了他所追求的理想、信念,他会为了自己那点小心思用上各种手段,但同时也会为了伸张正义而不惜代价。”
常书欣很欣赏由张一山扮演的余罪:“张一山把余罪这个人物诠释得很到位,贱得可爱却不可恶,他把小人物身上缺点演绎得恰到好处,现在的观众早已接受不了高大全的形象了。”
“作为小说作者,讲好故事才最重要”
随着IP热的兴起,作为原创的优质内容提供者,最具延伸性、受众最广、产量最大的IP源头,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剧、游戏、动漫、舞台剧等娱乐业态争相抢夺的优质资源。伴随着泛娱乐产业的兴起,《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欢乐颂》等一批改编自网络文学影视剧的热播,作为IP核心来源的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爆发式的契机。IP热不仅搅动着整个文化娱乐产业,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空前关注。作为《余罪》这个当下最热门IP的作者,常书欣对此却表现得极为淡然。
“我对IP 开发没有概念,作为小说作者,其实不用太多地考虑所谓的IP,讲好故事才最重要。”“只要故事好,读者喜欢,自然而然就是一个IP,就会有制作单位愿意为它埋单,不必刻意追求。至于开发,我个人感觉作者还是不要参与的好,过度的商业化会影响创作,不能哪样赚钱就奔去干哪样,至少我还是很享受写小说这种天马行空的感觉。其实在我们山西,还有很多会讲故事的优秀网络作家,比如纷舞妖姬、老草吃嫩牛、陈风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