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是2025年至今为止,最炸的话题。
50亿、60亿、80亿、90亿、140亿数字的背后,不是干巴巴的票房,它已经承载起行业、创作者、市场、观众,甚至整个大时代,精准的、疯狂的情感认同、共同发力。
它之所以可以走到今天,与其说是电影本身的胜利,不如说是一种巨大情绪的胜利。
哪吒是全球电影行业成本回报率的奇迹,比如,全球榜被它超越的《蜘蛛侠:英雄无归》,投资2.58亿美元,而《哪吒2》投资只有0.68亿美元。

可贵的是,它诞生在国人其实没有对国漫形成消费习惯、我们的国漫电影工业也没有那么成熟的环境下,所以,它其实是小米加步枪的胜利。
这是类似DeepSeek对英伟达的胜利。
但是,我今天在北大这样一个客观求真的地方,也不愿意过于放大它的象征性。
《哪吒2》有它的必然性。它的故事和工艺足够优秀,它是在国漫艰难走过了大量探索之路,我们拥有过《大鱼海棠》《大护法》《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等佳作后,一次厚积薄发。
但《哪吒2》也有自己的偶然性。短期内它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偶然性的成分太高了。
如果对“中国电影年度冠军史”有所了解,也许更能理解这种情绪。
1998年,在我国总体票房仅为8个亿的前提下,有一部电影,以3.59亿的票房一举夺下票房冠军的宝座。
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
《泰坦尼克号》。
它一部电影,囊括了中国当年票房的一半,但最恐怖的是,它这个位置,一坐就是11年之久。
没错,直到2009年,美国灾难片《2012》收获4.66亿票房,超越了这个记录。
但是,大家发现了吗?
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几乎一直被好莱坞电影占据着。
理解了这种差距,就能明白,为什么《哪吒2》冲击全球票房榜,能引发这样的海啸。
有没有可能,不是我们的电影工业已经太强了,而是我们压抑得太久了。
《哪吒2》像我们这一代的成人礼。
所以,我作为行业人士,其实能平静看待,就算是将一部《哪吒2》托举到全球榜首,也并不代表我们很快能复制这样的奇迹,我们电影工业化进程已经很成熟。
但是,它真的是一种希望。
它是一个萌芽,是一个开始,是一个“孤军突围”。
《哪吒2》的好,究竟改变了什么?

《哪吒2》的珍贵,不单纯在于票房,而在打破了海外对华人只有“黄土地”和“大红灯笼”的电影符号印象。
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范围提起中国电影,更多的是在说,中国文艺电影,和获奖电影。
第五代导演们开创了一个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临摹的中国,是有很大单一性和局限性的,甚至过于强化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的。
这不是电影的问题,是三大电影节对中国电影反向选择的问题。
在这样的语境中,强调平等、逆天改命,甚至重写了传统神话故事情节的哪吒,成为新一代华人少年(包括海外华人)的精神图腾,真的意义深远。
所以它能达到三大电影节获奖电影,都没有过的辐射高度。
(联合国放映视频)
(外交部发言人视频)

电影本身是一个分账行业行为,归属于地产行业的成分很多,一部电影三分之一的票房是要给到影院,如果一年票房不足500亿,那意味着很多影院都很难支撑下去。
事实上,前几天,北京UME华星电影院就关闭了。
那是一个2000年左右最豪华的影院,曾引进北京第一块IMAX大银幕,也是我们很多学院路人的青春。
2024年总票房虽然高,但贺岁档占据的比例太高了。
这就意味着,日常生活里,人们并不走进影院,而靠卖爆米花是支撑不了一个影院的运营成本的。
哪吒对行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是,很多小影院,又可以再运营一段时间了。
这是某二线城市影院重新擦灰,原本一直以为是走复古工业风,其实是没有成本去打扫。
(某二线城市影院重新擦灰,原本一直以为是走复古工业风)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四五线城市读者说,影院终于不落灰了,又打开了。
那句“他说感觉这个行业又行了,考虑再撑一年”,我都要看哭了。
真的,在短视频、短剧、网站免费资源的冲击下,我们电影就是那么难。
感谢哪吒的三昧真火,真的给要死不活的2024年电影市场,续了一年命。

我是一个比较偏爱女性话题的影评人,非常关注电影中的女性力量。这两年,有两部出自同一个导演的女性作品大获全胜,我很喜欢。
它们是《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
我在说这个话题前一定要声明,我真的很喜欢这两部电影,也特别喜欢贾玲。
我为写的影评,在我的公号“伊姐看电影”上有500万阅读,很感谢它。
但是,我也要说一句行业向的话,爆款不能永远只是剧情片,这其实很容易鼓励一些电影投资人,只想走捷径。
因为剧情片属于工业级别较低的作品,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是必须靠商业大片带动的。
但在电影行业本身就经历诸多冲击的今天,大投资电影给市场反馈的压力其实越来越大。
哪吒其实给了市场投资人一些信心,就是大ip+大投资+认真做内容,今天观众是认的,长期主义,在这个行业,依然是有意义的。
只有越来越多的良性投资涌现这个行业,作为观众才可以看到类似《哪吒》《流浪地球》这种史诗级别的作品。
也只有这样的电影成为顶级IP,回馈投资者信心,这个行业才会良性前进,电影工业化的探索和进步,才可能发生。

说句残酷的话,只有足够下沉的商业电影,才能撬动行业闭环,因为文艺电影的影响力再大,都只是在一个文化圈层,很难达到破圈。
哪吒的影响力早就不止于电影了,是一个文化现象。
什么是破圈,简单说,就是有多少行业拿你玩梗。
小学生课间,都用电影片段来玩梗,这是他们的流行社交密码。
非遗文化和民间手艺都被盘活了,有了新的表达内容。
民间二创更是数不胜数,我自己也很喜欢看。
最离谱的是,医院拿哪吒和敖丙的两张脸,来说明腺样体面容(啊这)。
还上了热搜,词条是“难哄”,因为这一次,不管敖丙怎么哄,哪吒都会暴怒,哄不好了,难哄。

文旅行业因此受益,多地凭哪吒票根免费参观景点,香港放映哪吒的时候,好多韩国日本的观众特意飞过去看。
新闻频道有一个报道,把这个现象做了总结,我们也用这个视频来做这部分的总结。
《哪吒2》真的太破圈,太拉动经济了。

观众从来最烦广告,但哪吒的广告番外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联动层出不穷,每一支都创意满满,看得人目不暇接。
来看和蒙牛的广告番外。
蒙牛广告其实是一个行业趋势,就是,虚拟人做商品代言人的一天,就在眼前。
哪吒的部分代言广告
奶茶联名,各种联名,都是比较简单的合作。
今天AI视频已经发展到了普通人可以轻易上手,那么,虚拟人作为代言人的一天,就在眼前。
(这些视频是网友做的,但它在授权形象情况下,可以代言很多产品,商场开业、酱油、奶粉……)
日本有一个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场场演唱会爆满,以后我们国内也会有这样的一天的。
想一下,哪吒敖丙合体,“我属于你从灵魂到肉体”情人节演唱会,我好想看。
虚拟代言人的好处是,不会塌房,没有合同纠纷,可以批量,不像活人受制于时间空间和体力。

当超级巨头国漫IP成为一种常态,虚拟人代言相关的经济会慢慢诞生。

2025年开年,义乌老板表示,做哪吒头箍、手办、开学书包,做不完,根本做不完,可以计算出来的收益,《娱乐资本论报道》里提及的收益是十个亿。


上一个真正的国漫国民IP是《熊出没》,一头熊,让方特集团吃了十一年,一共出了13部,贺岁档钉子户,从衍生品到乐园经济,赚到翻天。

你们太年轻,无法理解我们这些当父母的,被赚了十一年钱的那种心痛和无奈。
所以,当国漫IP巨头频繁出现,就是衍生品版权法等,周边法律被完善的必然时机。
网上盗版卖很好,但大家还是会吐槽。
年轻一代会追求正版,慢慢抵制盗版,这些声音会反向促进相关法规完善。
那时候,就是中国影视超越票房收入,全面开启新模式的开始。
商机和利益,永远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助推器。

这个分享到现在也差不多了,我们说了很多哪吒带来的好,在最后,我很想说几句,它繁荣背后,曾经面临的不为人知。
这部电影,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
这是两年前,2023年的贺岁档国漫,《深海》。

《深海》剧照
同样是光线传媒,投资4亿,同样代表了国漫的最高水准。
从材质的细节到光影的变化可以看到毛发、动作的制作非常牛。
那是一部关注抑郁症的电影,碰上了春节这个合家欢档期,只取得9亿票房,对于这样一部耗时七年的动画巨制来说,血亏。
他的导演是《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坚持不做续集,做自己心目中的动漫,结局真的很惨。
我说到这里,是希望大家明白,哪吒如果再不成,那些最后坚持的人,会被黎明前最黑暗的光吞没。
各种玩梗和鲜花背后,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役。
五亿投资,五年周期,感谢哪吒成了。
不然,中国动漫的命运,会不会被改写,是未可知的。
希望更多良性投资进入行业,希望大家一直支持电影。
谢谢大家。

观影团
↓↓

微信订阅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
为了避免我们一不小心 错过彼此
只需要五秒钟哦~~
先点击任意一篇文章标题下的蓝色字“伊姐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