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学生没想到有一天天塌了……
前些时日,一副名叫Edmond de Belamy的AI画作于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25万美元(约人民币300万元)的价格成交。
而在拍卖会的展厅里,挂在这幅AI画作旁边的是著名画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青铜版画,对面则是安迪·沃霍尔的《维纳斯诞生》,然而最终,两幅人类艺术家的画作竟然没有一副AI画作的价格高。
AI似乎在以一种让人类“既欣羡又沮丧”的节奏迅猛发展。
它能模仿梵高的笔触,快速设计出媲美顶级设计师的作品,能写出媲美《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能模仿人类聊天并给到超高的情绪价值。更为重要的,它真的可以全天24小时无休。
艺术专业是否还有学习的必要?现在去学习艺术,是不是在赶末班车,有去无回那种?花费数百万,即便拿到有着顶级院校的毕业证书,是否不及预期?
最近,我们采访到有着“设计界哈佛”美誉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的两位毕业生,与他们聊一聊他们的工作以及AI时代艺术生的出路在哪里。
AI断了艺术生的用武之地?
2019年的Sophie信心满满。
从全美最顶尖的艺术院校毕业,且乘着经济上行风向的她,从未从一个较为严肃的角度考虑过生计问题。当时的她,一心扑在探索艺术、探索行业上,相信天道酬勤,总会做出来成绩。
然而毕业后的两三年里,行业经过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接连打击,Sophie也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动画和游戏行业的就业不容乐观。”这让从小一路学业优异的Sophie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如今再聊起那段时间,Sophie依然有一些恍惚。“我开始回顾自己的原点,最初是如何走到‘做艺术’这条路的。”
正是这个问题,让她真正开始放弃一系列浪漫的幻想和固有的认知,开始更客观地观察自己。
她想到自己一直的兴趣。无论是从小就负责了班里的板报制作,还是就读深圳中学后一路走过申请季。在别人看来录取很难的罗德岛,她反而看似很轻松就拿到了录取。
“我喜欢画画,画画以及与他人交流创作的过程,给了我极大的乐趣。这种痴迷给我带来的积累,让我在同龄人中获得了比较优势。”
Sophie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做与绘画相关的自媒体。
“简单来说,我会把自己的画发到网上,逐渐进入一个圈子里,我们会进行同行交流,不断积累自己在画画圈的声望。”
因为后面读书、升学的压力逐渐大了起来,她慢慢与原有的圈子疏离起来,包括之前的账号也一直处于沉寂状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Sophie所有 侵权必究
“我当时就是捡回了这个账号,然后想着,我可不可以用它干点什么。”
没想到,她的粉丝并没有走远。
Sophie的作品,不仅吸引了大量粉丝,还通过周边产品实现了商业化变现。在圈内,她还斩获了一波铁杆粉丝,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一群粉丝欢迎的艺术家。
谈及是否未来会被AI取代,Sophie莞尔一笑,“很多时候观众表面上看上去是对作品感兴趣,但他们其实还是对作品背后的人感兴趣。他们想要和另外一个人,产生情感链接。只要人类还有一天抱有这样的需求,那么处于‘艺术家生态位’的人,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AI出图是更快了。”但即便是设计师想要借助AI出图,若设计师的专业水准比不上融合了一万张大师作品的AI,那么设计师几乎没有能力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修改。这在Sophie看来,这就好比没有能力去驾驶一台强大的“高达”机甲。
对她来说,罗德岛印度教、艺术史、生物学等这些看似无用的博雅课程,以及其和隔壁常青藤布朗的交叉学习频道,恰恰给到她丰厚的艺术滋养,这种注重基础通识教育的体系培养,帮她扎实地打好基本功。
如今,她的作品也已经成为了独特的个人IP,出版画册、制作艺术收藏品、动漫衍生品等艺术品,服务的客户包含国内知名手游品牌、国内知名绘画教育平台、国际知名动画电影宣传服务等。
珠宝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刚毕业的时候,也曾遇到职业上的挫折。
疫情的时候没有回来,在美国已经呆了三年的Sichen,急于转换生活的环境,“疫情三年在象牙塔的创作生活让我觉得枯燥乏味。我无法想象再通过OPT浪费一年时间在艺术行业的行政工作上。我决定回国接触一下真实的工作环境。”
纯艺术双专业的他没有选择大厂,而是选择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兼职小众设计品牌版师的同时,作为freelance designer,筹划自己的品牌。
“品牌筹备得差不多之后,我们尝试将首季的产品发布在上海时装周。”但品牌首秀订单寥寥无几。
“之后我们也尝试过参加不同风格定位的展会,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几年以前买手行业井喷的时候,独立设计师参加时装周订货会拓宽渠道算是一个比较常规的盈利模式。所以我们有些路径依赖了。”他说道。
复盘了时装周的失利之后,他寻找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应对当下的困难。优化库存节省开支,寻找北美的画廊市集针对更适合品牌风格的客群营销。“我们将时装周的预算分配在了更多更有可能性的尝试上面。”
“近期我们在和北美的朋友筹划自营独立站,我们在上海的线下艺术空间也在搭建中。前两季我们一直在亏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已经初步开始盈利了。”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个循环里,Sichen“被迫”思考库存管理、消费者洞察、定价策略等超出他旧有知识体系的内容,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我觉得最近一两年还挺锻炼人的。AI其实在最理想情况下什么都能替代,但它不能代替你去体验生活。”
作为一枚新晋的首饰设计师,谈及产品设计,Sichen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分享:粉丝对作品的喜爱是作者的意图和观众的感受共振的结果。
他曾经也试图完全通过市场调研来主导设计,尤其是在帮助一些成熟品牌担任版师工作时。但最终他发现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那些创作者倾注了能量,发自内心认同的作品。
在他看来,人们其实是对你及你的认知感兴趣,他们才来为你消费,或者是去接近你,想要跟你产生更多情感连接。
在采访的结尾,我们向这两位年轻的艺术家提出了一个有些尖锐但很实在的问题: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你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他们平静且坦然的表示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如今他们可以将热爱与职业更好的结合,不仅能够探索与自己同频的圈子,也能学到更多学校或者大厂专业化岗位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更何况,"其实我们的收入未必比大厂工作的人差”,两位笑道。
回顾过往的专业和学校选择,面对未来AI时代下的各种不确定性,这两位学长学姐谦卑地表示“是否还应该学习艺术”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个性化,但是他们的经历说明了:只有真正的热爱,在遇到困难时才能更加有韧性;在抱有自己热爱的同时,也依然需要时刻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调整生态位,才能更长久地将热爱与职业结合。
这个夏天
他们将作为校友导师
来到RISD官方夏校
想要近距离
跟着两位罗德岛学长学姐学习
作为“艺术界哈佛”,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申请难度一直居高不下。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接触到优质的艺术资源,帮助孩子体验更纯正的艺校殿堂级教学,自2022年起,RISD便在上海落地了其中国官方夏校——夏季青少年艺术学院 (Summer Teen Art Institute,以下简称“中国夏校”)。
RISD中国夏校以其一以贯之的高品质,不仅吸引来自中国34个内陆省市的高中生,还迎接了来自中国香港地区、英、美、加、澳、新等地的同学,超1/3的同学来自海外。可以说,与动辄大几万的花费相比,不用出国,在上海,就能体验地道的全英文国际化艺术学习氛围。
参加过罗德岛中国夏校的Heidi爸说,“艺术类夏校本质上不同于其它学科类夏校,艺术类夏校教授讲三个小时就结束了,后面关键是要靠孩子沉下心来画画。不需要非得跑到纽约或者伦敦去画画,而且飞到海外时差都要倒两三天,孩子会非常疲惫。”
作为RISD目前在中国唯一的官方夏校,罗德岛设计学院倾注了100%的心血,力争为同学们带来最地道的RISD体验。
美国教师团队自不必说,绝大多数为RISD在职教授,或为具备多年教学经验的业内人士;每门课还配备了RISD的校友导师,如Sophie和Sichen,他们会全程陪伴学生,并辅导同学们完成作业。
RISD美国导师结合校友导师的组合,让同学们能够沉浸式、全方位体验RISD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既有学术经验,又有行业经验,依然是年轻人的他们,跟高中生并没有隔阂,反而更容易以亲切的“哥哥姐姐”身份,向同学们传授过来人的心得。
课堂上,校友导师会积极参与同学们的批判性讨论,助力大家深入剖析知识要点;课后,精心安排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展与困惑。
他们不仅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发灵感的火花,拓宽思维的边界,引导同学们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课堂之外,校友导师会为夏校学员精心筹备RISD 101分享会,分享内容丰富多元,从校园生活的点滴趣事,到申请阶段的注意事项;
从转专业的技巧与策略,到RISD独特的包容性文化;从如何在校园中结交挚友,到毕业后的求职方向,全方位、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在RISD的珍贵回忆与内部经验。
“Tiring, but fun”,夏校往期学员Stephanie这样总结她的夏校体验。
这次,RISD本科招生部也加入到分享行列。
招办将专程为中国夏校的同学和家长带来最为官方、准确的学校资讯,通过实时互动的形式,直接回应同学们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比如,如何申请备受瞩目的RISD x Brown双学位项目,什么样特质的学生更容易获得RISD的青睐等,为你大学申请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
作品集评估(Portfolio Review)无疑是一项更稀缺的福利。作品集评估,由RISD招生办精心组织,每位同学都有10-15分钟的专属时间,与RISD代表面对面交流自己的作品集,并当场获得专业反馈。
要知道,每年RISD在官网开放的作品集评估名额,往往需要拼手速争抢,而夏校学生则可享受预留位置,这无疑是助力申请的强大“秘密武器”,为同学们在申请过程中增添了独特优势。
这个夏天
来到罗德岛官方夏校
体验纯正的艺校殿堂级教学
与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艺术生一起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