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接3版
回答,汪荣祖告诉他在上海结交认识了也许是你,和其他三位学者。钱锺书回信的时候,说到你当年曾化名批评他的书(估计是《围城》),另外三位人士都不值得交往等等的话。我读了之后觉得背后如此指责别人,是不是有点太不厚道了?”(《谈话录》130-131页)在这下面另有一脚注,十分重要,可略窥博弈双方的布局和应对,全文引录如下:
汪荣祖《史学九章》(三联书店2006年版)全书论述史学大家如章太炎、钱穆、汤因比、钱锺书等,第166页复印了一封钱锺书给他的信,是全书唯一影印的文件。其中说:“来信所言在沪交往四君,皆旧相识,王君尝化名XX(此处文字不清,似为‘数’或‘蚀’)作文痛诋拙著,后来则曲意结纳,美国俗语所谓‘If you can't lic'em, join'em’者是,弟亦虚与委蛇。要之均俗学陋儒,不足当通雅之目。兄沧海不择细流,有教无类,自不妨与若辈过从耳。”“化名”二字下有两条着重线。此书后来没有拿给王先生看。
按:先要纠正此条脚注所引钱函中美国俗语单词“lic”后,漏一“k”字,当是排校之失;又“化名××”推想二字也不大像,今闻钱致汪函七十封已全部影印出版,字迹清晰,当可取以校定。至于“作文痛诋”一事由来,我原无所闻,今看《谈话录》173页附《王元化生平学术年表》,方得其略,今亦全文引录如下:
1947年,上海晨光公司出版钱锺书的小说《围城》。王元化署名“方典”撰《论香粉铺之类》予以批评,发表在1948年由横眉社编辑的《横眉小辑》创刊号上。出版后,文委领导人唐守愚认为该刊批评《围城》不符合党的政策,勒令停办。又批评王元化是丛刊的发起者。虽经王元化辩白并得萧岱证明而无效。这篇文章引起的轩然大波,其影响直到四十年之后。
按:这份年表可以说明钱函所谓王曾“化名痛诋”《围城》,其实用的是王常用的“方典”正式笔名,他在解放后首次出版的论文集《向着真实》,用的就是这个正式笔名,并非故意匿名的“化名”。这是文艺界中人大都知道的。又钱函所引美国俗语,未加翻译,我查了一下葛传椝、陆谷孙、薛诗绮主编的《新英汉词典(增补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新二版),果然有“lick[俚] 战胜:超越”的释义。这就明白了钱函所引的用意,join作联合解,这句美国俗语便可译成“如果胜不过他们,那就结纳他们”,或如钱函用词,“结纳”一词前再加上“刻意”二字。整句甚至可意译为两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那句老话“前倨后恭”,来代替这句“美国俗语”,当否书此博方家一笑吧!
至于《年表》说,“这篇文章引起的轩然大波,其影响直到四十年之后”,我算了一下年代,文章是1947年发表的,“四十年之后”应是1987或1988年,未见有何“轩然大波”。我欣赏这本《谈话录》写得好,也包括这份《年表》的简明扼要,可补《谈话录》之未及纳入的资料。以上所说,且备吴琦幸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