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手机不能放枕边,手机辐射容易致癌。
当然对于这样的说法绝大多数人是不屑一顾的。
认为手机就算有辐射,剂量太小还不如外出晒晒太阳,对人体也不会存在太多风险。
可前段时间瑞典的一项研究让众多手机用户彻底不淡定了。
不仅从学术上支持了手机辐射致癌理论,还让人们对这小小的智能手机增添了更多畏惧。
手机辐射致癌理论是真的吗?瑞典的研究又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也对此感到好奇,一定要耐心看完本篇文章。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辐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电离辐射,这种辐射指的是电子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
这种辐射拥有的能量极高,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阿尔法、伽玛、贝塔射线都属于电离辐射射线。
电离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细胞接触之下容易产生癌变。
而第二种辐射是非电离辐射,这种辐射种类繁多包括电力辐射、无线电波辐射、微波辐射、红外辐射、紫外线辐射等等。
这些辐射绝大多数都是大自然本就存在的,就比如太阳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只要不长期接触对人体不会有危害。
手机当中的辐射,除了电池发热所产生的热辐射之外还有电池辐射。
这两种辐射都是非电离辐射,所以过去大家都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是无害的,或者说危害非常非常小。
然而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肿瘤科一名名为Hardell的教授前段时间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在分析了总共包括将近一千五百名恶性脑肿瘤患者的手机及无线电话非常细节的使用情况之后,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那就是使用手机超过一年的人患胶质瘤的风险明显增高,而使用手机连续超过二十五年的人,患胶质瘤的风险是使用手机不到一年的人的三倍。
这里所说的胶质瘤,指的是脑胶质瘤,是一种生长在大脑内部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引发原因一直不明确。
过去人们只是推测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如今来看手机的普及很可能也脱不了干系。
无独有偶,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射频辐射和甲状腺之间存在关系。
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将近一千名受试者的一百七十六个基因八百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研究后发现,遗传易感性人群使用手机时间越长,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就越高。
耶鲁大学团队的研究是基于少数具有遗传突变的人群,对普通人而言没有太多指导意义。
但和前面瑞典的研究相结合,已经足以证明“手机放枕边,辐射易致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大家晚上睡觉之前还是尽量把手机放远一点,不要放到枕头旁边了。
既然说到了手机的危害,不得不提的是,除了潜在的致癌性以外,手机还有至少四大危害。
第一大危害是影响人们的深度睡眠。
关于睡觉的好处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大家肯定知道好的睡眠对心态、激素水平调节、第二天的精神情况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好的睡眠还能促进dna修复,减少dna物质损伤。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讲述人为什么要睡觉。
里面就提到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体内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清醒时间越长压力就越大。
这些压力会连同各种辐射、神经元活动等因素共同造成神经元dna物质的损伤。
人在睡觉的时候才会修复这种损伤,并且一定要睡到六个小时。
现代社会本就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下班晚睡眠时间本就不充足。
如果因为玩手机导致睡眠时间被挤占,很容易睡不到六个小时。
长此以往神经元dna物质损伤会加剧,人的反应会变迟钝,甚至有可能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
第二大危害是容易降低人体免疫力。
手机使用和人体免疫力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手机影响睡眠,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力。
此外英国斯旺西大学曾经也做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在这项研究当中他们将五十名二十到二十五岁的参与者分为三个小组。
分别是正常使用手机小组,减少十五分钟手机每天使用时间小组和减少十五分钟外加增加活动小组。
结果发现,相比起正常使用手机小组,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小组在睡眠质量、免疫功能以及抑郁程度方面都得到了积极提升。
具体而言睡眠质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免疫功能提高了百分之十五,抑郁症状则减少了百分之三十。
由此可见,手机使用越多,对人的免疫力造成的损害就越大。
第三大危害是影响骨骼肌肉。
长期使用手机会导致手骨变形,过去手机普遍比较小比较轻,骨骼变形情况比较轻微。
现在的手机做的越来越大,骨骼变形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就比如小指骨骼弯曲变形,大家可以自行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玩手机的时间增加,运动时间相对就会减少。
所以手机玩的越多,肌肉就越衰退。
现代青少年越来越普遍的“肌无力现象”,很难说和手机完全没有关系。
同时错误的玩手机姿势,还会导致肌力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比如坐着玩手机时脖子放的很低,造成脖子前倾,严重影响美观。
第四大危害是引发不孕不育。
早在二零一六年九月五日,人民网就援引中国妇女报的一篇文章称,玩手机可能会引发不孕不育,甚至胎儿畸形或者早产。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成,匈牙利科学家一项研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精子数目会减少,最多减少百分之三十。
(人民网)
换言之手机确确实实会对生育造成影响。
至于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推测很可能因为手机存在电磁波辐射,辐射进入人体从而影响生育机能。
总的来看,既然手机对人体危害这么多,最好的预防危害方式显然是减少手机使用频率。
可手机对于现代人早就不止通讯工具那么简单,是工作与学习的帮手,是购物支付工具。
社会的发展已经让手机成为了每个人的必需品,那有没有办法在不减少手机使用频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预防手机危害呢?
要想减少手机对人体产生的各种危害,以下四点千万要谨记。
1.手机不使用时一定要将其放置在距离身体较远处
虽然人们和手机越来越离不开,但并不意味着无时无刻都需要用到手机。
比如读书学习时,在家吃饭时又或者晚上睡觉时。
考虑到手机潜在的热辐射和电磁波辐射致癌风险,在不使用手机时最好将手机放远一点,前面提到的不要放在枕边就是同样的道理。
2.不要频繁用一边耳朵接听电话
对于经常用手机接打电话的人士来说,大脑遭受辐射受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为保险起见,不要总是用一边耳朵接听电话。
可以左右耳互换,分摊风险比例,如果有可能接电话时采用耳机效果会更好。
3.不要使用山寨手机
过去山寨手机是廉价质量差的象征。
现在工业发展飞速,山寨机或许价格依旧廉价,但质量和功能说不定比大牌手机还要更好。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应该使用山寨手机,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山寨手机出厂时通过了sar值测试。
所谓sar值,指的是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
是一种用来定义手机或者无线产品电磁波的强弱的概念。
关于sar值的测量和标准说起来是比较麻烦的,篇幅问题不多赘述,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大家在此只需要明白国家对于手机之类的产品拥有电磁波sar最强限制标准即可。
大品牌手机公司生产的手机,都会通过 sar测试,而山寨机厂商生产的手机可就不一定了。
若是电磁波功率较大,对人的危害也大。
这样的手机哪怕便宜,最好也不要用,因为你付出的是健康的代价。
4.多吃一些具有防辐射功能的食物
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却是如此,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帮助人预防手机辐射等各种辐射的。
早在二零一六年一月十五日,国家应急广播网站就援引新华网的文章, 称人们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抵御或者减少核辐射。
具体而言,这些建议的食物包含黑芝麻、绿茶、番茄红素、螺旋藻食品、花粉食物、维生素等等。
这些食物有的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的能通过强抗氧化性保护人体细胞不受损,总之都有预防辐射的功能。
综上所述,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具有潜在致癌性,因此手机不能放枕边的说法是完全有道理的。
并且由于手机对人体健康还存在着其他损害可能,所以手机尽可能要少用。
如果实在不能少用,也要尽可能做好前面所说的四项预防,总之健康威胁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