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中国  行业  快速  企业  设备  上海  未来  技术 

AI创生时代,2024中国AI新风向30条判断

   日期:2024-12-31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quote/28450.html

1.1

AI创生时代,2024中国AI新风向30条判断

极化:用AI和不用AI的人群,使用AI的人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比如,使用Microsoft Copilot或Github Copilot的员工相比未使用者,完成任务的时间减少了26%至73%。

平权:在使用AI的群体中,AI逐渐抹平普通人和专业人士差距。两组咨询师在采用人工智能后都经历了绩效提升,高技能(排名前一半)参与者显示出了16.5%的增长,而低技能(排名后一半)参与者表现出了43.0%的改进。

除了极化与平权,AI让知识的获取成本无限逼近于0,意味着劳动的第一性原理被改变。

这也驱动着技术审美取向发生集体变化:之前是智慧推动,现在是智慧+资源推动,从simple is beautiful到“粗暴计算”也是美,大模型的出现会抹平很多细分技术的差异,有点像物理学进入大型粒子对撞机时代。

另一方面,AI改变技术突破的逻辑。过去技术研发是“以果求因”模式,先有推测,后通过实验验证;未来技术研发将变为“由因及果”,AI可以涌现大量未知技术。

此外,AI改变科研,也在推动技术跨界、学科融合。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预测了未来大模型训练数据集规模的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高质量的语言数据将会在2026年用光。因此,合成数据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已经成为训练用数据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2024年,预计用于训练AI的数据中有60%将是合成数据,到2030年AI使用的绝大部分数据将是人工智能合成的。

数据要素方面,AI让数据从用不上到用得上,从找出来到造出来。

甲子光年智库在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提出“AI创生时代”的概念。这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迁同时发生,AI技术从数字世界渗透到物理世界,逐渐逼近并超越人类的生产活动行为边界,形成人类智慧之外的“第二智慧体系”。在AI创生时代,我们关注技术范式如何收敛,关注技术跃进如何重塑千行百业,更关注此刻的每一个决定对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

L1-AI生产时代:人类为主, AI为辅, AI对物理世界的映射能力低。AI引发各产业的生产力变革,迎来“工业革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L2-AI原生时代:AI为主,人类为辅, AI对物理世界的映射能力低。AI渗透率将无限逼近直到超越人类在数字世界的生产活动行为边界。

L3-AI创生时代:人类为主,AI为辅, AI对物理世界的映射能力高。 AI逐渐渗透逼近人在物理世界的生产活动行为边界。

L4-AI文明时代:AI为主,人类为辅, AI对物理世界的映射能力高,人类文明进入“双生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始,AI路线被划分为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L1和L2以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为主要发展方向,L3则叠加行为主义(具身智能)。等到L4AI文明时代,则是实现了三个主义的三流汇一。

能源、信息和行为是现代社会和自然界中三个基本而相互关联的概念——科技的进步,就是三者之间转化能力加强的反映。

【能源与行为:用生产率度量】在传统工业时代,是能源向行为的转化。

【能源与信息:用信能比度量】现代信息技术非常依赖能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AI影响世界的进程处于L1-L2阶段。

【信息与行为:用信产率度量】信息指导行为。在这个转化过程中,AI向物理世界的渗透能力不断提高,这就是L3。

随着AI对物理世界映射能力的不断优化,将会在实践中构建一条AI影响世界发展的动态平衡线。正构建AI与人类共生的双生文明,这就是L4。这个基本框架可以让我们来分析此刻AI及其影响、机会和可持续性。

四小龙时代,AI饱受诟病的是定制化服务的投入难以支撑to B的商业闭环,“有多少个客户,就有多少个模型”;但进入AI生成时代,大模型通过预训练拥有了更泛化的智慧,使得定制化投入可以下降。

算力江湖包括算力生产者、算力调度者、算力服务者,以及算力消费者。他们有各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算力生产者:需要应对算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解决算力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如果“一哄而上”地建设,反而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比如有些智算中心建成后用不起来,不得不把机器关掉。因此,算力生产者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比如黄仁勋认为算力在未来要做到10年100万倍,这是技术创新的flag。

第二,算力调度者:算力需求非常多样化,因此算力要互联互通,解决算力资源分配不均和优化调度的难题。

第三,算力服务者:要解决算力使用门槛较高的问题。算力的使用需要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些公司点亮不了,有的点亮以后用不起来;此外,还有能耗及数据安全问题要被解决。

第四,算力消费者:更加关注成本效益问题。

在这四个层级中,有的适合基建化,有的适合市场化,一个健康的算力生态应该是一个各司其职的生态。比如,算力生产可以通过大规模基建化来优化,而调度和运营服务则更适合市场化。

举一个例子,星凡星启(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为解决国产算力生态问题而设计,深度适配常用的大小模型、开发工具链以及多种国产芯片,确保计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大模型推理性能,统一管理软硬件和大模型,一个入口即可自动提供大模型全流程开发及应用服务 。

它代表了这个行业涌现的一批创业公司——核心关注点是让算力更可用:一体化交付、低成本建设、低使用门槛、极致性能。

整个“算力江湖”的构成是极其复杂和多元的,并不存在一个能够统领全局的“铁王座”——因为只有算力供给足够“包罗万象”,才能满足算力需求足够多的“奇形怪状”。

一方面,算力场景的多样性需要异构算力,另一方面又迫切需要异构算力下的能力开放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新兴业务领域,需要灵活和便捷的资源匹配。

从这张图看出:算力调度是算力的链条中居于中间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就涌现了一个新的角色:AI算力运营商。AI算力运营商利用算力调度平台,平衡算力供需,降低门槛,提升利用率。

举个例子,善思开悟。善思开悟作为HPC+AI异构计算的代表企业,拥有丰富的自持及代运营算力资源,全线装备高端GPU,具备先进的组网能力,通过灵活的资源调配,提供高效、稳定及创新的传输、计算服务,目前已完成四轮融资。公司汇聚了多名国内外优秀人才,拥有国内领先的万卡经验集群组网团队,其与中山大学共创“AI创新赋能联合实验室”,依托其高性能计算平台,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

方法1:多沟通——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很多时候,用户经过摸索可以很快构建出高效的提示词解决自己的问题。然而,当你发现自己要构建的模板越来越复杂却仍然无法满足要求,这就是需要引入RAG或者微调的信号。

方法2:多读书——检索增强式内容生成(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的核心是为大模型补充知识。任何的大模型一旦训练完成就变成了一个静态的文件,当你问ChatGPT自己公司内部有关年假的相关规定,它无法准确回答,而当你持续对话时,它又会遗忘之前的信息。需要为模型提供更多上下文的时候,就需要用到RAG技术。RAG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大量知识的任务。

方法3:多练习——微调(Fine-tuning)

微调之所以称为微调,是因为不是从零开始,是基于一个预训练好的基础模型通过继续训练来调整模型行为。这个过程和我们所说的熟能生巧和举一反三的过程很像。这个过程所使用的数据量远远小于预训练模型所需要的数据量,基本在基础训练量的1%左右。

这3个方法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配合。对于企业技术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构建一种机制,让企业内部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不断逼近更加高效、可扩展、经济可行的方案。

这引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模型能否生成比其训练数据更好的合成数据,从而实现自我提升?模型能不能“吃草挤奶”?如果模型能够生成比原始训练更高质量的数据,那么这个迭代飞轮的上限就打开了。合成数据的自我提升上限及其实际可行性,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2019-2023年,开源模型的数量大于闭源模型的数量。就模型能力而言,4月19日发布的开源大模型Llama 3在多项性能基准上展现了行业领先水平,开源界的Mistral、Grok、DBRX近期也都展示出与GPT-4“同代”的水平。技术快速迭代正在逐步缩小开闭源模型的性能差。

值得强调的是,开源不等于免费,闭源不等于赚钱,现在不管开源、闭源,几乎都不赚钱——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背后是一本供给端的经济账,经济的可持续性才是这场争论的本质。

多数企业将上云视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然而,许多企业在公有云上的支出超出预算平均达15%,且在IaaS和PaaS上的浪费率高达27%。这促使企业开始寻求更有效的云资源管理方法。

IBM报告指出,80%的企业已经考虑或正在考虑将已经部署在公有云上的工作负载迁回私有的基础设施。那么,上云是不是还是必选题?

各家之言有很多身份决定立场的成分。上云不等于便宜,下云不等于安全。上云下云背后,是一个涉及财务、战略、技术的全面账本,企业需要综合评估,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们可以看看金蝶。通过金蝶云·苍穹AI平台、AI管理助手和AI应用,企业可以按自身的场景和需求进行自由扩展、定制、组装,适配自身业务需求的AI助手;与此同时,企业还能同步调用金蝶自研大模型、开源和第三方云厂商大模型,进行训练、精调和优化,最终构建从数据到智能决策的一体化企业级AI解决方案。

这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管理助手,让数字老板成为可能。企业数智化建设正在进入“数字老板”时代。

AI原生时代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端到端的处理能力,这种能力使得AI系统能够直接从原始输入到最终输出之间建立一个直接的映射关系,而无需人为经历中间的多个处理步骤。在这个特征中,AI不断逼近“最短路径”,软件不断取代服务。AI Agent就是这种端到端的具体表现。

以图像存储为例,过去,字母“A”被简化为像素的集合,每个像素以二进制形式存在;现在,我们不再将字母“A”单纯地视为一个由像素构成的静态图像,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多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无论字体、大小或风格,这个多维表示都能泛化并识别出其特征;未来, 计算机不仅仅是理解这个多维点,而是主动地理解信息的上下文和含义,不仅仅看到图像的表面,而是洞察其背后的概念和情境。这个过程逼近人类思考方式。

注意,这个变化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色,人脑构建现实,不是靠存储像素,而是思考“概念”——“概念”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智慧,哲学家们已经思考了几千年。

而未来,概念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的过程。未来不是提前存进去、用的时候搜出来的,未来是生成的,是响应式的。其中,AI搜索是这种变化很鲜明的表现,比如,新一代搜索与老一代搜索的最大区别是长的输入带来的上下文感知能力。

3.2.2 交互

用户友好性成为最近AI发布的指北针。用户友好包含个性化、可访问性,但最核心的是交互。最好的UI,是你忘记UI,甚至忘记交互,只专注在最自然的意图和目标。人机交互的大方向,是从流程交互走向提示交互,再走向无意识交互——告别“词不达意”阶段。

用户可以向ChatGPT(由 GPT-4o 提供支持)提出问题,并在ChatGPT回答时打断它。OpenAI表示,该模型提供“实时”响应能力。

无独有偶,几个小时前,Google发布了名为 Project Astra 的通用 AI 代理,一款以取景器作为主界面的应用程序。谷歌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人拿着手机,将摄像头对准各个地方,Astra反应很快,实时与人类进行语音互动。

海外巨头开始卷易用性了,这更像是国内的机会。举个例子,亦心科技是国内绘画AIGC实时渲染应用创新者,其首创AI闪绘应用,将AIGC与传统的图像处理、创意设计结合为一体,实现实时交互、实时设计、实时渲染,重塑设计全流程,极大提高了设计效能和质量,让人人都可成为设计师,成为新质生产力工具的典型代表。今天在现场外面的展区大家也可以直接体验。

举个例子,汇智智能基于自研CarrotAI大模型和独创的数字生命专利技术,让Agent拥有了持续学习、进化迭代的生命力,可为企业快速打造专属的数字员工团队,并构建“员工+数字员工”的组织协作交互新范式。将数字生命的交互对象从单体扩展到多体,助推智能体进入多体智能时代。

为什么要发展多体智能?

多体智能可以解决超出单一智能体能力的复杂问题。即使部分智能体失败,整个系统仍然可以继续运作。此外,多体智能体可以相互学习和适应,更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可以模仿人类社会的行为。在生物学、生态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多体智能可以模拟自然现象,辅助研究。

3.2.3 商业化

大公司大闭环。AI的争夺,很多是背后云厂商的争夺,阿里云几乎投资了所有国内AI大模型独角兽,被开玩笑称为“中国大模型ETF”。从2024Q1财报看,科技巨头是这一波AI浪潮最大的受益者。比如微软,云业务营收31%的同比增速中,有7%直接归因于AI技术。摩根士丹利分析,AI驱动将有效推动百度的广告转化率提升,预计到2024年,AI技术将为百度带来约30亿的广告增量收入。

小公司小闭环。产模一体化提供了AI商业化的一个路径:践行“产模一体化”的出门问问成为了国内AIGC第一股。产模结合最大的魅力,更在于它能够实现更彻底的端到端训练,进而形成「数据飞轮」效应,最终实现让数据自动驱动模型和产品的更新迭代。如果一个公司只有产品没有模型的一些相关技术,它会失去核心的竞争力,但一个公司如果只做模型参数而不做产品,技术就很有可能是研究人员的自嗨。

AI终端的赛事不仅是形态有关,和功耗也有关。这就不难理解终端厂商自己要做芯片。也不难理解对于模型厂商,拿下类似苹果这样的终端意味着什么。

从最新进展看,GPT-4o引发了外界对GPT-4o与Siri如何融合、ChatGPT与苹果如何共同塑造下一代AI手机的广泛关注。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 Jim Fan评论:谁先赢得苹果,谁就赢得了胜利。这将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拥有十亿用户的AI产品,对苹果来说,OpenAI就像是智能手机领域的FSD。

无独有偶,刚刚,谷歌宣布Gemini 正在“成为 Android 上新的人工智能助手”。今年的看点是:谷歌和苹果在软硬结合上能不能玩得更好。

对于终端厂商来讲,这是必争的一战,短期来看,这意味着抢占流量入口,带动换机需求;长期来看,Device-as-a-Service,终端将从客体逐渐演化为主体,与人共同和外部空间交互,这已经超越了消费电子和互联网超级平台的概念。

那么,具身智能是不是一定要越来越“像人”?双足是不是必须的?人形是不是必须的?不一定。用金属结构去模仿分子结构天渊之别的生物骨骼和肌肉结构,这个仿生学思维方向是很性感的,但不一定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核心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具身智能不必像人;从情感陪伴的角度,人形机器人不一定需要过多功能。

前阵子我在中关村论坛主持人形机器人围炉夜话,一位观众站起来说,孩子在国外,自己四五十岁,但已经是空巢老人,他愿意花二三十万去买一个人形机器人——不需要它做饭,不需要它干活儿,它只需要长得很像人,可以陪他坐坐,在家里走两步。功能和情感的诉求,对具身智能的期待是不同的。

但另一方面,值得强调的是,具身智能的发展受限于木桶效应。软件可以指数级迭代,硬件很难。当AI进入具身智能,技术维度很多,迭代最慢的技术会影响具身智能的落地速度。

当人们在辩论AI世界模型的时候,背后是对智慧本身不同的理解。物理规则模型、统计模型、代理模型、混合现实、数字孪生与仿真、系统动力学模型、因果模型、模拟进化模型、认知架构模型……这背后和技术范式的选择也息息相关。

自2017年谷歌发表开创性论文以来,Transformer架构已成为主导范式,然而,在AI研究领域的边缘,一些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新一代AI架构,这些架构在不同方面优于Transformer。从自然进化的角度看,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贝数的多寡。同理,世界模型将何去何从,我们只有从最终的应用中获得答案。

一个世纪前,工程师在获得学位时所学的一半知识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被推翻或替换。而现在,工程学位的半衰期在2.5到5年之间。伴随知识的获取成本无限逼近于0,知识的半衰期快速缩短。

生成技术带来内容泛滥,而人类的带宽有限,快速过时的知识、大规模无法分辨真假的信息会将人类引向何方?AI的文明对自体心理发出了挑战。科技很快,人性很慢。人们需要新的安全感,而这些安全感越来越不来自知识。

人与人工智能协同有两种模式:第一种,Centaurs(半人马模式):工作者决定哪些任务由AI完成,哪些由人类完成,AI和人类工作者在任务完成上有明显的分工;第二种,Cyborgs(赛博格模式):人完全将他们的工作流程与AI集成,并且持续地与技术互动,人与AI的能力形成一个统一系统,工作界限不明显。

人在数字链条里待的比例越来越高,AI在物理链条里待的比例越来越高。伴随这个过程,赛博格模式将越来越主流。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为生,直到大约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突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同时开启了人口爆炸。这似乎是个人越来越聪明的故事,人们驯化绵羊、种植小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类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但尤瓦尔赫拉利说了一个非常极端的话,他说,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他说,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类越来越聪明。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了,但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饮食可能还要更糟。

到了今天,虽然人类有着种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被驯化的植物。“驯化”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就是“房子”。但现在关在房子里的可不是小麦,而是智人。这个故事今天看起来很熟悉——从信息时代开始,我们越来越被“困在系统里”。人类改变了信息,也被信息改变。进一步,不知道是人类驯服了AI,还是AI驯服了人类。

“从动物到上帝”,不一定是人类的追求,但更像是人类治下AI的发展方向。有人说,那不妨停下来吧——但去年甲子引力我们也提到过科技发展的三定律,技术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效率的最大化是无法人为阻止的过程。这不禁让我们追问,生命的本质和AI究竟是否不同。

生命是远离热力学平衡的。它从环境摄入高级形态的能量,维持和发展生命,将低级形态的能量排给环境。

生命以负熵为食。AI呢?AI对熵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AI系统能够识别模式,预判趋势,从而减少数据的混乱度,增加信息的有序性;另一方面,AI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化,例如工作岗位的消失,会阶段性地增加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黑箱”模型引入了新的不确定性;此外,AI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能量,增加热力学熵,尤其是在“信能比”低的情况下。

简言之,AI系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减少了某些熵,增加了另一些熵,将混乱度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当然,更长期的视角看,AI会形成新的秩序和结构,但过程中也时时考验着人类的社会治理能力。

AI增加了复杂性,需要更多的力气去把握这种复杂性。通过GPU产生的智慧,往往要消耗更多的GPU来制衡,这又对能源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逻辑会一直演绎下去。

4.5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在人类最朴素的直觉和最绚烂的幻想中,AI究竟意味着什么。

致谢

原标题:《张一甲:AI创生时代,2024中国AI新风向30条判断|甲子光年》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8450.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