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人事部印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计算发放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发放办法,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中介工作人员三类群体: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按照退休前职务工资和职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算。其中,工作年限35年以上的,按90%的标准发放工资;工作年限30年以上35年以下的,按85%支付工资;工作年限20年以上30年以下的,按80%发给工资。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按照退休前工资与工资等级之和的一定比例计算。其中,工作年限35年以上的,按90%的标准发放工资;工作年限30年以上35年以下的,按85%支付工资;工作年限20年以上30年以下的,按80%发给工资。
三、机关技术人员、普通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按照其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职级工资之和,加上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其中,工作年限35年以上的,按90%的标准发放工资;工作年限30年以上35年以下的,按85%支付工资;工作年限20年以上30年以下的,按80%发给工资。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说是非常简单明了,因此也深入人心。最近,我在和系统里的一些朋友聊天时,他们觉得退休后养老金仍然会这样计算,所以我不得不和他们谈谈现在和未来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逐渐向企业人员的计算支付方式靠拢。
第一个是计算养老金的新方法。新办法中,退休人员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部分。其中,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公式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按视同缴费计算,新增职业年金。
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的第一阶段,即十年过渡期。在此期间退休的人员,必须比较新法和旧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然后保证最低和最高养老金。自2024年10月起,过渡期结束,退休人员养老金将完全按照新办法计算。
因此,事实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长期以来并不是按比例分配,而是与个人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上一年全省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这一变化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退休前工作调整的影响。过去,如果你在退休前从副科晋升为正科,在职期间你的工资会大幅增加,退休后你的养老金也会增加。但现在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期内影响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因此对退休后的养老金影响不大。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既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在逐步合并,为什么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仍然存在呢?
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基本上可以保证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因此支付基数不会低。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工资基数不高。有的人工资收入低,有的公司故意压低基数。同时,由于工作稳定性较大,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缴费期限比企业员工要长得多。因此,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养老金水平高于企业职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退休后的收入并不完全是养老金,其中一部分是职业年金。因此,虽然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看上去很大,但并不意味着两者的养老金差距有那么大。只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构成较为丰富。然而,年金并不总是支付。今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职业年金账户里的钱,收了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