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行业  设备  快速  企业  上海  未来  技术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日期:2024-11-26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quote/24695.html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远郊区景观照片,道路两侧竖立着一个个新型、环保的灭虫工具—太阳能灭虫灯。太阳能灭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趋波性、趋色性的原理诱集害虫并将其杀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照片中太阳能光板朝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向,据此推测该照片拍摄时镜头朝向是( )

A. 东南 B. 西南 C. 东北 D. 西北

2. 图示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最可能是( )

A. 3月13时 B. 6月15时 C. 8月9时 D. 12月11时

3. 与传统农药灭虫相比,太阳能灭虫灯( )

A. 灭虫成本较高 B. 环境污染较小 C. 灭虫效率较低 D. 灭虫种类较少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太阳能灭虫灯的影子朝向东北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应为地方时12点之后,据此可排除C项;当地位于我国北方某城市,结合图中植物生长状况,可知应为夏季,时间最可能是6月15时,B正确;3月为春季,北方植物还没有长叶子、12月已经落叶了,A、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传统农药单次喷洒成本较低,但是每喷洒一次农药,有效时间不长,随着雨水的冲刷,会污染环境,药效降低后还要再喷洒农药,传统农药的总成本不低,且对环境污染较大;长时间使用某种农药,害虫会产生耐药性,灭虫效率低,灭虫种类少;而太阳能灭虫灯根据害虫的习性诱集并杀死害虫,灭虫效率高,灭虫种类多,环境污染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能光板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辐射,一般都朝向南方。

4. 越南下龙湾景区有一大奇观—月亮湖,它是个被石灰岩绝壁环抱的淡水湖湾,被称为“海上天坑”,只有一条长约60米的狭窄溶洞与外面的海水相连。潮起潮落时,洞的高度各约为2.5米至4米,游客只能乘坐小船进入这个神秘的“世外桃源”。图为月亮湖位置示意及溶洞通道景观图。月亮湖是个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该湖( )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①全年高温多雨 ②与海水交换量少 ③淡水补给量大 ④湖面始终高于海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①错误;月亮湖只有一条长约60米的狭窄溶洞与外面的海水相连,与海水交换量少,②正确;有河流入湖,淡水补给量大,③正确;月亮湖与外面的海水相连,湖面与海面高度一样,④错误;因此月亮湖是个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该湖与海水交换量少、淡水补给量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与黄豆酱油相比,黑豆酱油一般不添加小麦,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6个月)、工艺复杂。台湾西螺镇(下图)凭借独特环境,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加以古法技艺成为全台优质的酱油产地。当地有多家百年酱油老店,但西螺镇经济发展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5. 黑豆酱油比黄豆酱油更受台湾人的青睐,主要是因为黑豆酱油( )

①适合人群多②香味浓厚③价格便宜④包装精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 西螺镇适合酿造黑豆酱油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 豆类原料充足 B. 酿造历史悠久 C. 日照时间充足 D. 水源优质丰富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加以古法技艺”,表明黑豆酱油制作方法更环保健康,适合人群多,①正确。黑豆酱油酿造时间长、工艺复杂,产品品质比一般酱油高,香味浓厚,所以更容易受台湾人的青睐,②正确。“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6个月) ,工艺复杂",可以推测价格应该比较高,③错误。材料并无信息表明其黑豆酱油包装更为精美,且包装是否精美也不是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材料提到“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表明豆类原料不是来自当地,A错误。酿造历史悠久是西螺镇酿造黑豆酱油的结果,不是原因,B错误。当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间充足,满足“酿晒长达6个月"的要求,C正确。酿造酱油与水源优质丰富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台湾省降水东多西少,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山脉东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山脉西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称为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为祁连山北麓某覆瓦型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7. 图示山麓带洪积扇之间地壳运动的反映是( )

A. 河流阶地形成 B. 断层构造发育 C. 裂谷地貌形成 D. 背斜构造发育

8. 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A. 沉积物质减少 B. 河流流速加快 C. 河流下蚀增强 D. 发育时间缩短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该地有四个较为完整的洪积扇,且呈串珠状分布,可判断山前有四条东西向断层;由于断层活动,地壳多次抬升,形成多级洪积扇。故可判断山麓地带断层构造发育,B正确,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背斜构造是岩层受挤压力作用而向上隆起,都和覆瓦型洪积扇的形成不符,ACD错。故选B。

【8题详解】

河流从山地携带的砾石大部分沉积在最早形成的洪积扇,输送到下游地区的沉积物质逐渐减少,A正确。河流下游流经干旱地区,水量减小,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B错;洪积扇是河流沉积地貌,且河流下游下蚀作用弱,C错。洪积扇面积受河流水量、沉积物多少及地壳抬升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发育时间难以确定,D错。故选A。

【点睛】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冲积扇范围较大,洪积扇范围较小。冲积扇多发生在降雨多的地区,洪积扇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洪积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节性或常年河流,冲积扇则与季节性或常年河流的冲积有关。

9. 杏林大桥是进出厦门岛的通道,是厦门市目前最长的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公路桥采用双驼峰设计,桥面呈“M”形起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杏林大桥将铁路桥设计成直线,公路桥设计为“M ”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弱车辆灯光的影响 B. 将杏林大桥打造成为旅游景点

C. 避开当地的地势起伏 D. 增加抵御台风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杏林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与公路桥距离很近,如果都设计成直线,夜晚对面火车的灯光太亮,很容易使汽车司机眩晕,把公路桥设计为“M”形,可减弱对面火车的灯光影响,并不是为了将杏林大桥打造成旅游景点,A正确,B错;杏林大桥是一座跨海大桥,不受地势起伏的影响,C错;公路桥设计为“M”形,对增加抵御台风的能力的作用不大,D错。故本题选A。

沿北纬30°自东向西集中分布着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下图)。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形成各种景观,称钙华景观。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区域内排成了一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10. 我国喀斯特地貌自西向东演化分布的规律是( )

A. 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 B. 平原—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

11. 造就青藏高原东缘钙华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和堆积 B. 流水溶蚀和堆积 C. 风力侵蚀和堆积 D. 海浪侵蚀和堆积

【答案】10. A 11. 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图中自西向东受流水溶蚀作用的时间长、强度大,地势逐渐降低,依次分布为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地质作用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地貌景观。钙华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流水溶蚀、流水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可溶性是指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种物质在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会形成碳酸氢钙,后者能够溶解于水,这就使岩石逐渐被水溶蚀,形成形态各异的溶洞与地表地貌。喀斯特地貌大多数是流水侵蚀和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石笋、钟乳石、钙化华池等景观是含有可溶性岩石的流水沉积的结果。

在多年冻土边缘区泥炭沼泽地因水分集聚和冻结产生体积膨胀,易形成泥炭丘。它的形成和发育受区域水文条件、植被群落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干燥环境下易保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地区可能有泥炭丘分布的是( )

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②南极大陆

③大兴安岭北部 ④长江中下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3. 地势较低洼的地区泥炭丘易消失,主要是因为为较低洼的地区( )

A. 积水多易储热 B. 积雪保温作用强

C. 气温高于周边 D. 植被覆盖率更高

A. 气候冷干,泥炭丘面积扩大 B. 气候暖干,泥炭丘面积缩小

C. 气候冷湿,泥炭丘面积缩小 D. 气候暖湿,泥炭丘面积扩大

【答案】12. C 13. A 14. 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泥炭丘分布于多年冻土边缘区,泥炭分布区有植被分布,故排除南极大陆;长江中下游气温过高,没有冻土分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兴安岭北部有可能有分布,①③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地势较低洼的地区易积水,而水的比热容大,容易储存热量,使土壤增温,导致冻土消融,泥炭丘塌陷消失,A正确;积雪保温作用、气温、植被覆盖率与周边地区相差不大。故选A。

【14题详解】

冷干环境缺少水分集聚和冻结,难以形成泥炭丘,A错误;冷湿环境泥炭丘易形成,C错误;气候变暖,泥炭丘内冻土融化,面积缩小,故D错误, 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以泥炭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我国南方某山区自然村,原有人口17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当地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通过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产业增加收入。下图为“该自然村及周边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15. 该自然村旧址最可能在(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6. 村民离开原居住地统一到山下定居( )

①有利于该村土地流转②加剧该村老龄化现象③加快该村劳动力输出④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5. C 16.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甲、乙、丙、丁四地中,乙、丙两处地形都比较平坦开阔,但是丙处地势较乙,处低,且更靠近水源,故丙处区位条件最好,C选项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村民离开原居住地统一到山下定居,有利于该村土地流转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该村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产业增加收入,不会加快该村劳动力输出和加剧该村老龄化现象,因此①④正确,即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

17.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元阳(下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 100 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 600~2000 米之 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 ”的垂直景观结构(下图乙),2013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 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 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

(3)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反对的理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3)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结合纬度位置可知,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且水田生长植被,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上升,遇冷凝结,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受地势因素影响,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提供较为充足的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形成肥沃水流,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实现自然施肥。

本题主要考查改水田为旱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水域面积减小会产生不利影响,减少蒸发、蒸腾水量,局地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水资源供给减小,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另外,节约用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蓄水池、提高节水意识等,没有必要将水田改为旱地。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左图所示。右图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1)分别简述左图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 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 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小问3详解】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位于法国南部的加尔省省会尼姆市,建于公元前不久,而是在加尔河上建设高架渡槽(桥)在河流对岸的泉群取水。加尔河上的高架渡槽(桥),高48.77米,最下层的桥拱跨度达25米,桥面为行人、敞篷双轮马车等通行的通道,最上层为引往尼姆市的引水渠(桥)位置及景观。

2024年山海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 地理试卷

(1)简述当时法国修建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的不利条件。

(2)庞杜加德引水渠不从加尔河取水而是从河流对岸的泉群取水,请说明原因。

(3)针对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被废弃的现状,请提出对其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答案】(1)地表起伏较大,引水渠高差大,劳动力不足,施工难度较大,资金不足等。

(2)加尔河河谷与尼姆市地势落差较大,提水高度较大、设备较为落后;河流对岸泉群海拔较高;泉群水质好。

(3)开发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景观,发展建筑古迹旅游、展览馆。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的概况和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桥梁建设的条件、景观开发的建议、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交通线建设的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河流、冻土、自然灾害、政策、劳动力、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根据材料,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位于法国南部的加尔省省会尼姆市,建于公元前不久,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人口数量少,劳动力不足。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建于公元前,历史久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工业发展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工程建设资金不足。根据图示图例,从泉群至尼姆市,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工程建设难度大。

【小问2详解】

庞杜加德引水渠不从加尔河取水而是从河流对岸的泉群取水的原因主要从地势、技术、水质等方面分析。根据图示图例,尼姆市海拔较高,加尔河位于河谷内,海拔低,两地落差大,从海拔较低向上提水难度大,根据第一小问,当时历史条件下,资金、技术不足,设备落后,提水效率低。而反之,河流对岸泉群海拔较高,高于尼姆市,河上建高架渡槽(桥)后可实现自流供水。此地为地中海气候,河流受降水影响,季节差异大,水量年际变化大,沿岸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水质较差。泉群受地下水补给量较大,水量稳定,位于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少,受污染少,水质较好。

【小问3详解】

针对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被废弃的现状,对其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主要从旅游、建筑、历史等方面分析。庞杜加德引水渠及高架渡槽(桥)建成时间早,根据图示,桥址保存较好,可根据其特点发展建筑古迹旅游。根据材料,加尔河上的高架渡槽(桥)分为上、中、下三层,高48.77米,最下层的桥拱跨度达25米,集通航、通行、引水为一体,规模浩大,可根据其特点建设博物馆、展览馆,了解其水利工程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4695.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