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行业  设备  快速  企业  上海  未来  技术 

【理响中国】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六个维度

   日期:2024-11-17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quote/24049.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和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4]那么,如何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呢?笔者以为,应从下述六个方面入手和努力。

【理响中国】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六个维度

  一、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活起来,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脉”,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思想文化,是“根本”和“基础”,其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6]“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7]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8]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这是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强大底气。“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0];在形式上,“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11]。要善于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内容表达,努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相结合,不断获得创新和发展。

  二、坚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2]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决定着文化的生命力和文化自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凝结其中的“灵魂”,文化自信的根本,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3]这段话明确地指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的灵魂地位,也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文化自信之灵魂的地位。中国的文化自信主要源自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4],更是国家、民族共同前进的根与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人们形成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使人们在面对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时,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与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资源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着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思想道德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的提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三个层面既相区别又相统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诠释。

  三、坚持稳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6]“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7]这表明了文化软实力提升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同时也表明了坚持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是文化自信的不竭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18]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物质支撑上说,文化自信是综合国力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和反映。文化自信是涉及整个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需要以文化强国推动民族复兴,以民族复兴支撑文化强国。

  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一是树精神支柱,聚社会灵魂。一个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二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中国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方案”。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独特标识。四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五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握好文化前进的方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把文化事业的发展落到实处。六是展示大国形象,增强中国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展示中国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多维立体、全景式地彰显和提升中国魅力。

  四、坚持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如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世世代代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智慧。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离不开以继承为基的发展。继承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相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和特殊的时代背景,只有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的表达形式,才能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走向真正的文化自信。在把握时代性内容与时代性特点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和探索,将民族文化的内容、特点与时代性要求相结合,形成了诸如“中国梦”“新常态”“老虎”“苍蝇”“猎狐”“四个全面”“政治生态”“精准扶贫”“关键少数”等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治国理政理念,使文化具有了现实基础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汲取民族历史中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精准把握了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

  五、坚持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文化自信,是兼收并蓄、尊重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而外来文化的传入又使我们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的滋养。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特色、长处、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2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2]文明互鉴的根本意义在于,各国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以求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才能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才能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坚持文化对外开放发展战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扎下了牢固的文化自信根基,但是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以“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开放胸怀来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无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要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各种文明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注重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反对相互隔膜、排斥和取代,是我们对待人类不同文明的科学态度。“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3]

  六、坚持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4]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中华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其根本在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和不断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更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为根本特征。人民群众需要文化,而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把文化建立在仅供少数人享用和把玩的基础上的观点,显然与先进文化的建设目标相悖。只有充分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汇民心、聚民力,开创文化发展和自信的新局面。坚持人民群众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根源和动力,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则。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唯一源泉。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同时,并不否认专门文化人才的突出作用和贡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文化人才的突出地位并不相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强国,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专门文化人才能够对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和升华,对文化潮流进行引领和带动,对文化艺术进行再造和发展,文化人才的兴盛,才能带来文化的真正繁荣。要想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就必须有一批专门的文化人才作为支撑,来代表民族的精神和领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把人才工作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按照“尊重、包容、服务、引导”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引导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和才智,进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从根本上保证文化自信的不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为充分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作者系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员,法学博士,社科联常务副秘书长)

  注释:

  [1][3][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9、313页。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2、43页。

  [5][7][8][10][11][12][13][15][21][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5、164、161、168、163、164、55、258页。

  [9][16][17]《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2、203、207、206页。

  [14][20][2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3页。

  [1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页。

  [1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审核:王熙元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4049.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