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行业  设备  快速  企业  上海  未来  技术 

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日期:2024-11-09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quote/23407.html

  

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时代发展的责任,同时也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构建国家间的翻译桥梁,是各国发展文明交流的重要思路,我们应深刻把握这一思路,寻找方法,不断地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首先,满足文明发展需求,促进中外文明交流。文明是中国精神的软实力,要运用好文明这一龙骨作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走入国际的中心,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度。文明是流动的,并非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提倡文明交流互鉴就是需要去传播。翻译就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国际局势发生变革,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让中国从“翻译大国”向“翻译强国”转变,满足人类文明发展,促进中外文明交流。

  其次,发展多元多样文明,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强劲动力。我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着天然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精神,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又如中华法系研究,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再如中国的语言文体,体现了中华文学的多样性,这些正是中国文明的魅力所在。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就是要构建文化交流的桥梁,要充分运用中国优势,凝心聚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红色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文明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世界文明也处于大发展和大变革之中,强调多元文明的发展,发挥翻译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强劲动力。

  最后,加强开放包容力度,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广泛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中华文明以及亚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并不排斥,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正如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包容的,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它万里迢迢来到中国,打破中西文化隔阂,成功在中国开花结果,这就是其包容开放的例证。因此,只有坚持开放包容才能使中外文明交流凝聚广泛共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文明交流过程中,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展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大国的风范,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可以更好地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世界新局面,为夯实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广泛共识的人文基础。

  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对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中还有一些地方不尽人意,具体而言:一是翻译受众层面:翻译书籍存在单一化问题,忽略受众群的需求;二是翻译质量层面:翻译存在错误化和失真化,导致对中华文明的误读和扭曲;三是传播渠道层面:传播渠道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地发展多媒态的翻译渠道。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把握时代机遇,推动对外融合的翻译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所以在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构造下,确立好译介发展的框架,努力推动对外融合的翻译规划,加大“中国关键词”的热点介绍,组织好对于实时热点以及政治敏感词的翻译,建立起核心术语的翻译准则,形成精准翻译的核心术语语料库,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到全世界的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第二,加大投入建设,强化国家翻译能力的队伍培养。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一方面在人力投入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翻译工作者的思政意识;二是关注其心理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三是加强专业水平的培养,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要紧跟时事的发展,突出翻译工作的长效性和精准性,培养扎实的理论修养和学术建树,用学术的思维来看待翻译,科学完成翻译工作。另一方面在人才激励机制上下功夫,人才培养要做到固本强基,建立多层次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联动各方的资源,分语种,分领域,分层次地建立完善的翻译人才库,持续办好人才培养项目及各种翻译比赛,努力营造出踔厉奋进的翻译氛围。

  第三,翻译工作要守正创新,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力量。常言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不竭动力,要不断革新翻译传播的方法,审视度势,遵循翻译教育规律,翻译教育要坚持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语言的翻译活动应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新媒体,建立好“互联网+”模式,探索出多形式,智能化,可视化的新媒态翻译传播方式,比如:中国翻译协会多次开展世界翻译大会,翻译教学管理的专题论坛等行业内的学术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方联动机制协同发力,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各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构建与中国不断提升的大国地位和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相适应的国家翻译能力,已经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汇聚翻译界力量,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推动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SJB010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3407.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