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公司  行业  设备  快速  企业  上海  未来  技术 

【辅导员说】“95后”大学生用的表情包,你读懂了吗?

   日期:2024-11-07     移动:http://www78564.xrbh.cn/mobile/quote/23288.html

 

【辅导员说】“95后”大学生用的表情包,你读懂了吗?

如果你是一名“95后”大学生的辅导员,相信你的微信朋友圈和有学生在的各个群里的“画风”一定是这样的:一言不合就“斗图”,没有表情包就无法愉快地聊天……不可否认,表情包“热”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新兴网络文化现象,也是青年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新常态”。“95后”大学生使用表情包有哪些习惯和特点?你的学生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使用表情包?表情包“热”会给我们的日常教育管理带来怎样的影响? 

作者简介

董盈盈,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党委副书记兼2016级工商管理类2、3、4班本科生辅导员。原文《“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现象浅析》获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十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公开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5期。此处有改动和删减。 

表情包“热”,你“中招”了没?

“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的行为表征

从2016年9月新一批大学生入学算起,大学开始全面进入“95后”时代。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网络原住民,“95后”大学生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互联网”特质,他们对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有较高的新鲜感和接受度。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表达形式,自然而然地受到“95后”大学生的热捧。主要有以下行为表现:

“热”于网聊

热衷于在网络聊天中频繁使用各种表情包,是“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的突出表现。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全国5000余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在社交软件的聊天中会使用表情包,其中有37%的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聊天中使用表情包的频率“很高,聊天离不开表情”。[1]从网络聊天的平台来看,QQ、微信是“95后”大学生使用、收集和交换表情包的主要“集散地”;从网络聊天的形式来看,“95后”大学生在一对一私聊和多人群聊时都很热衷于使用表情包,但在多人群聊时使用表情包的数量更多、频率更高、意愿更为强烈,很容易主动发起或参与到群里只发表情不发文字的“斗图”大战,QQ群聊尤其是班级群聊中出现“99+”的消息提醒成为常态,而这99条以上的未读消息中往往多为表情包。

QQ、微信是“95后”大学生使用、收集和交换表情包的主要“集散地”

“热”于分享

爱晒、爱分享是“95后”新生代的网络社交新特征。他们可以在QQ、微信、微博、贴吧、豆瓣、陌陌等多个网络社交平台之间切换自如,会与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平台、以不同的语言、聊不同的话题,呈现出多元化、分众化、趣缘化的网络社交新样态,但仍表现出乐于分享、喜欢互动的共同特征,对表情包的使用亦是如此。除了传统的文字、照片、小视频以外,“95后”大学生更热衷于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里发布表情包图片来分享自己当时的状态和心情,比如在期末复习迎考和正式考试期间,网络社交平台会出现被“95后”大学生分享的以“我爱学习”“我的心中只有学习”为主题的系列表情包“刷屏”的空前盛况,甚至连他们个人的QQ、微信头像都被替换为相应主题的表情包,似有唯恐天下不知之势。

“热”于原创

根据创作主体,网络表情可以分为系统表情和原创表情两类,前者是由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专门开发和推出的表情,如经典的小黄脸系列等,后者多为非官方人士包括广大网友自行创作。据百度贴吧发布的《95后网民表情包试用报告》显示,95后在贴吧使用自定义表情的频率约为系统预设表情的5倍。[2]在QQ、微信等其他网络社交平台,“95后”大学生对非系统自带的原创类表情也十分青睐,即便是使用原创表情,也更希望自己所发的是具有夺人眼球的惊艳感、人无我有的存在感、吸引他人收藏和转发的成就感的表情。

身边同学的照片经常成为“95后”大学生自制表情包的素材

此外,“95后”大学生还喜欢自行创作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情包,较为常见的是以人物照片为素材并配以特定文字说明的图文结合型表情包。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喜欢的明星、偶像,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经意的动作、表情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都会成为“95后”大学生制作表情包的重要素材。

 越来越离不开表情包? 

 “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的成因探析

“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现象折射出新一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新特点。这些行为的背后有哪些驱动性因素,与“95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又有怎样的内在关联性?

表情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表情在网络空间中的展现。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语言沟通形式,表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表达情绪、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网络社交是现实交往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那么表情包的出现和盛行则是由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表达情绪、传递情感的需求直接引发。“95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情绪表达更为直接,他们在逐步进入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外向”探寻,网络“斗图”是他们自主表达心理需求、个体情绪和愿望的重要方式。较之于以文本输入为代表的传统方式,表情包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新颖生动,在情绪表达和情感传递的即时性、直接性、直观性、感知性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趣缘社交驱动:表情包联结真志趣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5后”大学生是在现实社交与网络社交的交错重叠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各类传统和新兴网络社交平台驾轻就熟,展现出突出的全平台生存能力。从熟人社交到轻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95后”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网络社交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和细化,开始出现以兴趣爱好、风格偏好等为导向的圈群化、趣缘化趋势。表情包主题丰富、类型各异,形态多样、风格多变,每一个表情包都带有创作者的鲜明特点,包括其兴趣爱好,因此当“95后”大学生选择和使用不同主题、类型和形态的表情包时,恰恰是一种与表情包创作者“以图会友”的网络社交行为。

韩国男演员宋一国次子宋民国的系列表情包在“95后”大学生中拥有特定的粉丝群体

在网络“斗图”的过程中,“95后”大学生会因表情包的使用习惯类似、所选用的表情包风格相近、用表情包对话时起承流畅无违和感,而结识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网上甚至开始出现以交换表情包为目的而建立的社群。[3]在这种极具互动性、趣味性的“斗图”活动中,“95后”大学生个体能够同时获得一定的身份认同感和社群归属感。

个性彰显驱动:表情包承载真性情

有学者指出,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投入经历了从“人多钱少”转入“人少钱多”的转变,相当一部分“95后”在校大学生从小成长于家境殷实的家庭,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无忧无虑,[4]因此他们更加崇尚“我就是我”,敢想敢做,但也渴望自我表现和个体价值能够获得认可。在表情包被奉为网络社交重要载体的当下,用对用好表情包展现真我个性,让别人读懂自己、认同自己,是“95后”大学生的不二之选。从功能性来看,较之于传统的抽象化的纯文字,使用表情包尤其是图文结合类型的表情包,更有利于使用者丰富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主体个性。

比如,“洪荒少女”主题表情包本身就取材于同为“95后”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含蕴着原型人物鲜明的个性,选择使用这一主题表情包的“95后”大学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身对傅园慧这种个性表现的认可,也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与态度。此外,网络社交平台开放对自制表情包的使用,包括微信取消了对自定义表情的收藏数量不能超过150个的上限,美图秀秀、Faceu激萌等简单易学的APP降低了表情包的制作门槛,都为“95后”大学生提供了用表情包展示个性和表达个体意见的机会,最大限度满足了他们以图示意、以图传情的个性化需求。

 表情包有“深意”,你get到了吗?

“95后”大学生表情包“热”的问题反思

当表情包从边缘走向主流,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深入剖析表情包“热”对“95后”大学生生活日常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优化教育策略,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

警惕表情包“热”背后的“浅”社交

以表情包为载体的网络社交呈现出情绪性充足、思想性不足的特点

当表情包替代了传统的文字,“95后”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情绪性充足,思想性欠缺,能用表情包的时候绝不打字,QQ群、微信群里动辄上百张表情包轮番登场,“斗图”正酣时文字一出势必冷场。你来我往动辄“99+”的表情包交流看似热闹,但表情包前后之间并非紧密关联、逻辑严密,表情包使用者在交流中注重的是自我个体情绪的实时表达,对交流对象的关注也更多地是指向其所使用的表情包本身。当表情包成为网络社交的主要沟通工具并为网络社交提供便捷、营造活跃氛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网络社交的“异化”,交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思想、情感等要素均让位于表情包,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对话或群聊,往往会以激烈的“斗图”结束,留给对话者回味的不是交流的内容,而是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表情包、对方的表情包从何而来、表情包收藏夹又该更新了。表情包“热”在“95后”大学生中催生的这种网络“浅”社交,不利于相对稳定的网络社交“强关系”支持体系的构建。因此,要引导“95后”大学生正确认识表情包式网络社交的本质和利弊,学会在网络社交中平衡信息交换、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等要素,提高网络社交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此外,要注意观察对比大学生表情包社交与现实社交的异同,特别关注那些热衷于网络“斗图”但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羞于交往的同学,引导正确认识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的异同,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交心态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警惕个体情绪的群体性集聚发酵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从1982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用美式ASCII字符组成了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来模仿人脸微笑的面部表情开始,网络表情符号就成为现实生活中人的表情及其承载的情绪情感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表现。由表情符号发展而来的表情包,承载着情绪表达的重要功能,“它的盛行与社会整体的文化心态有关,与草根阶层的意志表达有关”,“带有宣泄、释放、满足、调侃、娱乐意义”,使用表情包是“对内心情感、压力、消极情绪释放的一种方式”。[5]不可否认,在视觉时代,作为对语言文字沟通形式的补充手段,使用表情包有助于更为直接、具象地表达主体情绪,迅速拉近交往距离,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也更容易被识记和接受,引发共鸣,形成规模效应。据报道,2016年奥运会期间,百度贴吧里出现与奥运会及运动员有关的表情包92万个,相关帖子2691万篇,参与用户386万,用表情包斗图聊奥运成为中国年轻人参与奥运会的现象级事件。[6]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表情包对个体情绪情感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传播过程中也极富感染力,一旦出现负面情绪,在开放互联的网络空间中就会迅速蔓延,容易引发大范围的负面情绪集聚和群体性宣泄。

表情包对个体情绪情感的表现力强,在传播过程中对他人也富有感染力

“95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喜怒哀乐都爱发在网上,情绪易波动,更易受外界影响。因此,要重点关注“95后”大学生的表情包使用行为背后的情绪因素,及时掌握、准确把握个体和群体的情绪状态,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在众生喧嚣、价值多元的网络空间理性发声。

警惕过度娱乐化和解构主义倾向

洪荒少女、papi酱、葛优躺、宋民国、还珠格格系列……盘点那些热门表情包,不难发现,从素材选取到呈现方式,表情包都呈现出较强的娱乐性和解构性。以人物为素材的表情包多选取其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或进行更为夸张地修图处理,配以相应的网络流行语,或萌,或恶搞,极尽调侃戏谑之意。一些表情包甚至以解构权威、冲击主流文化、消解主流价值观念为“卖点”,宣扬和传播消极、阴暗、负面的社会情绪。

不久前,至少10名2017年秋季入学的“准哈佛学生”因在Facebook的一个私密小组交换涉及性和其他极端的攻击少数族裔的表情和信息,被哈佛大学取消录取。

  表情包“热”本质上是一种网络亚文化的盛行,反映了青年大学生对这种文化的认同,表情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95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与青年亚文化特别是网络亚文化的基本特征契合。警惕过度娱乐化和解构主义倾向,不代表对表情包文化的全盘否定。根据文化反哺理论,包括表情包文化在内的网络亚文化中“隐含了青年一代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来传承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与融合”,[7]作为教育者,既要深刻认识到这种网络亚文化的产生之源,还要读懂“95后”大学生使用表情包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心理动机、情感诉求和现实需求,在帮助其解决合理诉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亚文化和多元价值观进行甄别分析,提高是非辨别能力、文化价值追求和品味,并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探索尝试如何用好表情包,发挥其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3]马宇平,徐平,张磊.“行走”在大学校园的表情包[N].中国青年报,2016-09-21.

[2]百度贴吧与“微表情”专家联合推出网民表情包使用报告[EB/OL].光明网,http://tech.gmw.cn/2016-08/23/content_21597204.htm.

[4]曹东勃.大学全面进入“95后世代”这意味着什么[N].文汇报,2016-09-09.

[5]王月.浅析“表情包”兴起的特点及其影响[J].传播与版权,2016(9).

[6]百度贴吧与“微表情”专家联合推出网民表情包使用报告[EB/OL].光明网,http://tech.gmw.cn/2016-08/23/content_21597204.htm.

[7]原宙.青年网络“吐槽”现象的亚文化透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6(6).

本文地址:http://www78564.xrbh.cn/quote/23288.html    迅博思语 http://www78564.xrbh.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二维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