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词,不知道你弄混了没?
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又称精确新闻、精确新闻学,是基于科学的量化研究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报道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7年,底特律市黑人暴动骚乱蔓延,记者菲利普·迈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对437位黑人的抽样访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系列报道《十二街那边的人们》,并于1968年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这就是精确新闻报道的开端。(简单来讲,就是用数据讲述新闻事实,精准客观。)
数据库新闻:在21世纪初,记者们开始尝试从一些数据库中找一些数据集,挖掘新闻专题,这些数据库既包括政府公开数据库,也包括媒体自己的数据库。在早期的数据库新闻里,没有基于数据的价值挖掘,也没有深度分析,只有对于原始数据的初步整合。报道中的数据只是作为新闻报道文字内容的辅助说明,即文字为主,数字为辅,没有更深的价值挖掘。
数据新闻,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是大数据与新闻业相结合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具,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从中提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新闻事实呈现出来。
大数据新闻:大数据新闻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思维的新闻报道,是数据新闻更高一级的形态,代表了未来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主要表现在数据驱动的调查性新闻、数据可视化叙事、数据驱动的应用三个层面,关系到从社会表层现实的关注到社会深层现实的挖掘,有助于提供可靠的洞见和预测;可视化新闻叙事可适应受众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整合的需求。
数据新闻的生产——发展现状
【国外】数据新闻最早呈现在公众视野是《卫报》的维基解密报道,使之大放异彩始于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当时,英美各大主流媒体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处理,多角度对总统大选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如总统选举相关的选票分布、地方经济数据等等)以简洁美观的可视化方式呈现。
【国内】相比较国外媒体来讲,我国的数据新闻发展现对落后。一些门户网站和一些新兴的网络媒体依赖天然的技术优势积极进行相关探索:如财新网的“数字说”、搜狐的“数字之道”、新浪新闻的“图解天下”、网易新闻的“数独”。但基本都是以“数字+图片”的呈现方式,呈现方式比较单一,闻报道质量与西方媒体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数据新闻收集与筛选过程存在的问题
(数据新闻生产的第一步是收集并选择具有新闻价值或能为新闻主题服务的信息。)
1.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让数据收集更加便利,但“大数据不等于全数据、真数据”,许多原始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本身就是虚假的。
2.被筛掉的“隐形”数据。有时在数据选择中被筛掉的“隐形”数据才是还原真实的关键。关键数据被隐藏不仅会受数据收集方的影响,有时还与原始数据提供方有关。
3.数据收集对人权的侵犯。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没有隐秘。接入网络暴露我们的IP地址,搜索点击暴露我们的兴趣爱好,购物订单暴露我们的消费习惯。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让我们随时能找到自己的存在,又让我们随时被人窥探。
——数据新闻分析与整合过程存在的问题
1.常犯的统计学错误:相关性=因果性。因为大数据重相关不重因果,数据新闻难以进行深度报道,在探求原因的学科领域也无法引入。
2.数据分析人员专业性不够、主观性太强。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是数据新闻的高门槛,专业性不够的数据新闻有失偏颇,会误导受众。
——数据新闻编制与推送过程存在的问题
1.单纯数据驱动,缺失叙事驱动。现在,国内许多数据新闻还处在单纯搬运数据的阶段。仅有冰冷数据的数据新闻只会推开受众,最顶尖的数据新闻一定是事实充实的深度报道。
2.耗费成本追求可视化,缺乏新闻价值。数据新闻工作者也应注意这个问题:用简单文字或图表就能清楚表述的新闻,是否要为了吸引点击率而耗费成本将其可视化?
3.受众丧失自由选择权和思考力,媒体丧失社会引导功能。一味迎合受众的推送功能让受众沉湎于自己感兴趣的世界,信息面窄化,受众会渐渐丧失对其他立场信息的思考力。同时,媒体为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进行的议程设置,也会被不关注该信息的群体屏蔽,无法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再者,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商业利益密不可分,数据新闻也因此会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媒体若为推动消费而编写新闻,必然丧失社会引导功能。
——解决问题的应对之道
第一,针对数据收集与筛选过程的问题,媒体最好有自己的数据库或固定的数据供应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整体性;加强跨媒体跨行业合作,与其他大媒体、互联网公司等共享数据信息;直接购买专业数据新闻生产团队的成果虽然省时省力,但要保持对数据的审慎态度。
第二,针对数据分析与整合过程的问题,媒体要加强与专业数据分析团队的合作,或者更新内部人才结构,吸纳专业数据分析师,减少因果牵强的数据新闻和数据搬运式的低质量新闻;学校也要开设系统的数据新闻课程,培养专业的数据新闻人才,让新闻专业的学生更适应市场需求。
第三,针对数据新闻编制与推送过程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可以减量保质,把流于表面的搬运数据打磨成深度报道;用最合适的形式展现最触动人心的事实,才是新闻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欢迎关注“MJC新传考研”!!
欢迎关注“MJC新传考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