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与普京之间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特朗普设定的10天最后通牒即将到期,不由得让人感到局势的惊心动魄。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方面保持了沉默,普京似乎冷静自若,毫无惧色。相对而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显得焦躁不安,最终决定派遣特使前往莫斯科,试图通过对话寻求解决方案。
回顾7月底,特朗普对于俄罗斯下达的10天最后通牒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小争论。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并不客气地对特朗普的举措进行讽刺,称特朗普的每一次威胁只会让美俄的关系更加危急。梅德韦杰夫的话无疑挑动了特朗普的怒火,特朗普随后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到战区,以此展示他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发送了一种毫不掩饰的核威慑信号。
但过了一段时间,特朗普似乎改变了自己的策略,迅速派遣亲信史蒂夫·维特科夫前往俄罗斯进行访问。维特科夫曾在4月份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面会,现在在这个美俄关系愈发紧张的关头,再次被派往莫斯科无疑是希望借此机会降温。显而易见,特朗普并不希望美俄关系越陷越深,毕竟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来说,稳定的外交关系至关重要。
特朗普派人前往莫斯科,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考虑。首先,他希望缓解当前紧张的美俄关系。梅德韦杰夫可是前总统,特朗普虽然因对方的言辞而恼怒,但现实中,普京依然是俄罗斯的最高决策者。经过冷静思考后,特朗普意识到,与一个已失去权力的前总统在言辞上争论并无必要。因此,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场合,以便在维特科夫与俄方的接触中,通过某种方式撤回已经部署的核潜艇,以此为自己争取一个台阶,缓解紧张局势。
其次,特朗普希望及时止损。自参加总统竞选以来,特朗普就不断表态要解决俄乌问题,推动双方早日停火。他甚至在电话中与普京多次沟通,并向俄方施加关税威胁。到了7月底,他再次发出最后的通牒,希望普京能够采取措施促成停火。然而,乌克兰并不接受停火条件,面对强势的俄军,停火的可能性显得微乎其微。两国之间的较量加剧,使得特朗普逐渐意识到,3年多的制裁措施并没有给俄罗斯造成致命打击,反而让美西方陷入了困局。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推进俄乌问题的解决,便成了特朗普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
最后,特朗普希望树立自己的和平形象。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总统必须维护国家的形象,而维护和平是其重要职责之一。特朗普曾骄傲地声称,自己在第一个任期内没有发动过全面战争,并批评拜登在第二年就推动俄乌冲突,直到现在都未能停火。他希望通过解决俄乌问题来实现自己的“和平总统”梦想,甚至期望能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这种背景下,他需要确保与俄罗斯的关系保持良好,以便更好地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此时的普京与焦急等待的特朗普形成了鲜明对比。特朗普显然意识到,单凭强硬的威胁并不能有效应对俄罗斯的态度,因此决定派遣特使出访,深思熟虑地探询普京的真实想法。本周五,特朗普设置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他的行动显得愈加急迫。等到普京给出明确的回应后,特朗普或许能据此决定接下来的策略。然而,这一切是否真的能为他带来好处,目前仍然充满未知,答案可能只有在周五到来时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