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联书店钱理群“鲁迅研究系列”推出新版,引发了很多年轻读者的关注。这一系列作品初版于近二十年前,新一代读者对鲁迅阅读和研究会有哪些新的体悟和问题?我们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十一学校的师生中发起了问题征集。钱老师将选出其中十个做出回应,4月12日(周六)15:00在三联书情视频号首发,欢迎读者朋友们预约观看。

钱理群老师近照
提问预览
1、鲁迅作品能否在某个时代成为《红楼梦》一样的经典?为什么?
2、网上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在中小学读鲁迅作品实际读不懂,等到大了才懂其中的要义。过早的鲁迅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您对这种论调怎么看?
3、您曾将鲁迅研究视作“现代中国人文学研究”的突破口;您为自己勾勒的个人学术版图也是以鲁迅研究为出发点,不断扩大至其他领域。请问作为您研究起点的鲁迅是否为您提供了某些“原点”性意义?
4、请问您如何看待鲁迅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我们又可以怎样“接着鲁迅往下想,往下写,往下做?”
5、钱老师您经常强调鲁迅“在认同与质疑的往返、旋进中将自己的思考逐渐推向深入,将自己价值判断充分地复杂化”的思维方式。我十分受益于这种批判性思维,同时又感到困惑:“如何建立批判意识的靶心,而不是变成一种肆意解构?”
6、您2013年在《怎样读<拿来主义>》一文中论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在今天的文化格局中,鲁迅的“拿来主义”是否具有全新的意义, 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中国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您眼中理想的文化输出形式是怎样的?
7、在数字媒介时代,海量知识生产与思想资源涌现。当代青年的阅读状态,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碎片化与分散性的流动特征”。“信息过载容易加剧焦虑,浅层阅读则可能削弱批判性思维与深度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您认为作为普通读者的青年受众,应当怎样以作品、论著等材料作为抓手,进行系统性的鲁迅阅读与研究,并从中收获心灵的激荡,思维的韧性与品格的淬炼?”
8、在当下的大语言模型(尤其是deepseek)能够鲜活地模仿鲁迅的笔触进行写作,也能运用其社会批判的思想对当下的现实展开回应。那么,我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鲁迅的永生?鲁迅有哪些东西是人工智能难以达到的呢?
9、您在长达几十年的鲁迅研究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遗憾?
10、当我们充分肯定鲁迅的时候,对鲁迅的“不足”应该怎么看?
钱理群北大讲鲁迅:与鲁迅相遇
钱理群 著
——钱理群
钱理群的“鲁迅研究”多年来都是北大热门选修课。与学院派研究追求感情零度介入相反,他选择全身心的激情投入。在感受到生命困境和现实困扰之际,他总是回到鲁迅那里探寻答案。而他对鲁迅的读解,也因此超越知识与学术的范畴:他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慰藉、心灵和心灵的对话、思想对思想的碰撞。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钱理群 著
这是我和中学生,以及中学生和鲁迅之间一次心灵的相遇和交流,而且我也在这样的交流中又和鲁迅有了一次相遇,在某些方面,也就有了新的体认。
2003 年出版了我在北大给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鲁迅研究”课的讲稿,现在再出我的中学鲁迅讲稿,就算是配了套:我一直将对处于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中国人讲鲁迅,视为自己学术和生命的一个使命。
——钱理群
钱理群选读鲁迅
钱理群 王栋生等 编著
“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鲁迅无论在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
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他敢于公开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满足于似是而非以自欺欺人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从小结识这样一位“真”的成年人,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钱理群
2004年,钱理群教授在南师大附中为高中生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大学教授走进中学校园,引发热议,也成为当年的新闻事件。我店已出版的《钱理群中学讲鲁迅》是以当年的授课文字实录为底本的讲稿,本书则是钱理群老师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栋生等老师为这次授课合作编选的教材,分为“感受鲁迅”“阅读鲁迅”“研究鲁迅”等几部分,按照主题选取适合青少年的鲁迅文章,每组文章之前都有钱理群撰写的长篇导读,亦有大量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钱理群教授称,此举力求“将鲁迅的遗产真正有效地传递给我们下一代”。
心灵的探寻
《心灵的探寻》是钱理群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本专著,是国内鲁迅研究界中的标志性作品。这本书可以说是钱理群自己的“鲁迅观”。在他的笔下,鲁迅许多原先不为人们熟知的魏晋风骨、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都得到了展示,在80年代极大地丰富了鲁迅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对“鲁迅”进行着投射。钱理群曾经说过:“我研究他,不是在学院中把他当作研究对象,而是把他当作引导者,首先学会怎样做人,然后有体会,写成书就是《心灵的探寻》。至于人们承认与否是无所谓的。”他这本书并不求在学院体制内得到承认,更在意与公众分享“我之鲁迅观”,进而让大家从“鲁迅”中受益。而三十年来,这本《心灵的探寻》在思想界、知识界,也包括学术界,都得到了应有的好评与重视。
周作人论
《周作人论》是钱理群的第二本专著,是他对周作人各个面向较为全面的评述。钱理群先是将周作人置于鲁迅的视野里,讨论“周作人道路及其意义”,把周作人的思想道路做了很完整的描述,并揭示他是如何“走向深渊”的;进而探讨周作人的学术文化足迹,将他各种杂学和新文学创作做了分门别类的评述;最后又比较“周作人与同时代者”,在宏观中进行个体的品评、对比,具有相当的概括性和群体性。钱理群全面肯定了周作人的启蒙主义贡献,对其走向深渊和脱离启蒙工作做了联系,是较早对周作人“落水”问题做思想解释的学者,而对周作人艺术方面的把握也颇为精当、传神。
ISBN:9787108050601 定价:59.00元
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
1948:天地玄黄
ISBN:9787108051547 定价:45.00元
ISBN:9787108051349 定价:68.00元
ISBN:9787108054493 定价:52.00元
钱理群先生对他的两个精神家园——家人和家乡——的一份记录。第一辑写家人,多为祭奠之文,也有学术研究,以及个人小传式文体,通过记录个人史、家族史,描绘出一幅中国20世纪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和精神漂泊的图景,涵盖对中国当代历史的深刻反思。第二辑写作者的第二故乡贵州,有怀念贵州友人之作,有对贵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也有对个人心灵史的描画。书写背后,作者关心的是如贵州安顺这样的边远地区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中所曾经发挥的作用、如今的尴尬位置,以及未来可能的前景。
ISBN:9787108054463 定价: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