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大一级压死人
这句话相信玩过摄影的都有所耳闻,在相机上,1英寸处于鄙视链的底端,在1英寸之上还有M43、APS-C和全画幅、中画幅和大画幅,一般大家都是玩全画幅,对比之下, 1英寸小得可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传感器底面积对比,注意1英寸的位置
但是在手机上,1英寸传感器却是手机传感器的天花板。小米12S Ultra发布会的PPT上,1英寸和其他手机主流传感器的差距,就像相机上1英寸和M43、C幅和全幅传感器的差距一样大。
小米12S Ultra发布会上,1英寸和其他手机传感器的对比
那么问题来了,手机的相机真有必要上1英寸吗?
更大的传感器能带来更多的进光量
不可否认的是,传感器的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光量越大,这也体现在更高的动态范围、更高的宽容度和画面细节上。
1英寸“大底”
从小米官方放出的小米12S Ultra样张来看,对比其他传感器更小的机型,小米12S Ultra拍出来的暗部细节、画面宽容度确实要更好。
小米12S Ultra样张对比iPhone13 Pro Max
而且画面很有相机感,这种氛围感一般只有1英寸以上的相机能拍出,不会和手机一样“数码味”很浓。
小米12S Ultra氛围感样张,图源小米官微
当然,产生这种氛围感的功劳,主要是徕卡的算法加成,毕竟1英寸和其他传感器的底面积差距,并没有像相机上M43和全画幅的差距那么明显。
就拿iPhone举例,在A15强劲的算力下,可以实现先进的计算摄影,所以即便底面积更小,但是拍出的夜景画面依然不错。
不过安卓这边处理器的算力可比不上A15,这种情况下,更大底面积的传感器确实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传感器过大也会剥夺手机的内部空间
其实就和为啥不把APS-C传感器搬到手机上一个道理,在手机有限的空间下塞进去大体积的传感器,势必会对内部空间造成挤占。
小米12S Ultra硕大的后置摄像头
这点在小米12S Ultra的发布会上也得到了承认,电池容量被限制在了4860毫安时,因为手机上半部分的传感器模组“占地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导致电池的空间被压缩。
另外快充功率也被限制在了67W,这两点也成为小米12S Ultra为了传感器妥协的地方,毕竟再塞更多的元器件,手机重量可吃不消。
即便做了上述妥协,小米12S Ultra的重量也来到了225g,戴上壳,就是妥妥的半斤机了。
平衡画质和手机本身的使用需求才是王道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已经熟知了1英寸传感器用到手机上的优点和缺点。不可否认,1英寸传感器确实能带来媲美卡片机的画质,不过也仅此而已,毕竟1英寸卡片机的画质和M43、APS-C、全画幅传感器还有很大差距。
对比M43、全画幅,1英寸还有很大差距
手机如果过分追求相机的画质,那么真有点“舍本逐末”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拿手机当成相机去用,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台画面均衡,不是太重,轻快流畅、续航长的手机,这也是iPhone为何用着相对较小的传感器,依然能大卖的原因。
对于一台手机而言,1英寸传感器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当然了,如果你纯粹为了尝鲜,就是爱好“手机摄影”,那么1英寸的小米12S Ultra确实值得尝试。但是转念想想,如果为了摄影,一台M43、APS-C的中端微单,或者旧的全画幅微单,画质不是比1英寸好很多嘛?
M43旗舰微单
其实小米12S Ultra如果真想开拓摄影玩法,在摄影上深耕、做出差异化的话,可以采取后置摄像头可更换镜头的方式,甚至做出小米自家的镜头群,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1英寸传感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