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标准的处女座,不带套的iPhone只发生在多年前, 自iPhone6时代后凸出,iPhoneX时代天价后玻璃面板,再也没理由不上壳。
使用了快两年的iPhone X,手机壳已经连续换了十多个,目前投奔苹果阵营5年的我,基本上已经算的上半个果粉, 其实日常开销苹果的配件并不便宜,手机壳、、、钢化膜,基本上都算的上消耗品了。
最近连续压碎两块钢化膜,我对于苹果日常耗材已经习以为常,日常浏览淘宝将钢化膜添加到购物车里,顺手搜了一下防摔壳,除却UAG这种一直嫌弃外观设计风格的品牌,似乎市面上主打防摔壳的品牌,都很难将轻盈融入设计中。
按照功能性划分,防摔壳是相对比较实用的手机壳,价格也相对较高,目前市面上主打的品牌就是人尽皆知的UAG了,除此之外, LIFEPROOF、tech21这两大品牌也做防摔壳。
我最新体验的手机壳是CIKE小红壳,这也是一款主打防摔的手机壳,性价比相对UAG更高,颜值轻薄度更甚一筹。
UAG的用户主要消费对象是以男性为主,cike的风格与这类老牌防护壳风格迥然不同,更多考虑了女性用户的消费感受。
开箱的亮红色看起来更像是文艺好看范的品牌代表,倒是让我这种外观颜值党感慨一句:终于有厂家想到要做好看的防摔壳了。
初看上去像是TPU和玻璃面板组合的普通手机壳,只是它的背部面板硬度达到9H级别,实打实的钢化玻璃,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依旧可以保持一定韧性,不会像普通玻璃那般呈现裂纹状扩散。
而边框给出的材料并非是TPU,手感和普通TPU,个人感觉还是有些区别的,官方材料中是非牛顿液体,不管是不是带有些噱头,可以理解为是边框抗摔打撞击能力比较强悍。
这个红中带点橙的边框很挑色,也很显眼。
最显眼的位置标注了这款手机壳的特点:2m跌落高度,9h级别钢化玻璃,以及28g轻便重量、0.8mm轻薄厚度。
音量按键手感偏软,不像我买过的一些TPU材质手机壳硬邦邦的。
边框在我所有的壳中属于比较舒服手感级别的,偏软有韧性。
背部玻璃通透性不错,硬度也是相当可以,用手基本戳不动。
来张特写,就可以看到基本上是透明的,透光性很好。
玻璃的硬度其实在评测中很难直观去表现,刀片在普通玻璃上也很难留下划痕,日常使用中反而会因为不经意间的摩擦而出现划痕,这里只是模拟一个评测场景。
内部四个角有蜂窝处理,这样任意一个角着地的话会产生一定缓冲力度,有效防止四个角玻璃面板破裂。
略微凸出屏幕,配合钢化膜依然能保持一定内凹的造型。
背部玻璃面板和摄像头持平。
肉眼可见的0.8mm玻璃厚度。
28g实打实的轻薄重量。
侧面预留了手机挂绳孔,这种设计目前已经不多见了。
做了一个跌落测试,日常生活中屏幕主要靠钢化膜来防跌碎,而背部和四个角是防摔壳的主要防护对象。
高度大约1米左右,官方数据是2米多高度,毕竟是坚硬的瓷砖地面,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的。
真的摔了,两次,也算是尽力了。
1米高度显然是没有问题的,手机壳背板和手机后背都没有任何损伤。
最后跌落的瞬间,手机从四个角着地翻转到屏幕朝地,也证实了日常使用中即使配备防摔壳,也需要搭配钢化膜使用。
啪的一声砸到地面的时候还真是担心手机壳的玻璃面板是否破裂,像现在看来防护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脆弱,也远比我之前买的一款真玻璃后盖手机壳更加结实。
正面一瞥。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偏软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容易
推荐程度:推荐
按照材质来划分的话,主要就是TPU、硅胶、PC塑料、碳纤维、玻璃、金属,或者TPU+木纹、TPU+碳纤维、TPU+布纹这类常见的组合方式。
耐尔金的TPU+碳纤维组合材质的手机壳,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款。
这款手机壳TPU边框柔软度也是相当舒适的,和cike差不多,但是并不是主打防摔。
因为是黑色边框,辨识度和颜值上都要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摄像头也是持平稍微凹进去一些。
碳纤维手感舒适,抚摸起来很有皮肤感觉。
TPU音量和开关按键手感也是偏软,比cike稍微硬一丝。
边框还做了纹路防滑设计。
重量23g。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偏软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比较容易
推荐程度:推荐
液态硅胶手机壳。
这种材质手机壳是苹果官方主推类型之一,价格属于中等水准,不算特别贵但也不是特别便宜,电商平台这种类型的壳也很多,基本价格都在40-90之间。
液态硅胶,最大的特点就是柔软易水洗,但是基本上都是纯色设计,属于是永久了偏无趣的手机壳。
浅纯色正面看上去很舒适,淡淡的小清新文艺风。
内部植绒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护手机壳体。
摄像头周围做了一圈密封设计。
和cike合影,两者风格迥异。
重量数据忘记拍图了,数据为24g。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非常软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很容易
推荐程度:推荐
TPU加布纹设计。
前段时间值得买推了一次,购入的手机壳,主要喜欢布纹的手感和挺高的性价比。
手感上去了,但是我忽视了清洁问题,用了一段时间后已经有些水洗不掉的污渍了。
正面,TPU边框基本都是黑色的,其实看多了习惯也就还好。
这款布纹手机壳边框稍微有些偏硬,但依旧是柔软层次的,拆装上也相对容易。
内部并没有任何纹路和植绒设计,少了一些细节。
纹路手感还是相当舒适的,经常摸容易有种薅秃的手感。
重量23g,看来TPU材质大家都协调统一了基本数值。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软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虽然可以水洗,但是污渍清洁不掉,难
推荐程度:比较推荐
PC硬塑料材质的官授周边壳。
各种影视周边的授权手机壳其实很多都不推荐,价格偏高。
橙色边框很显眼,颜值上还是可以的。
用了这款手机壳,无线充电就废了,厚度太厚,而且作为支架用的概率并不高。
而且在我购买的所有手机壳中,也是唯二的两款不拆掉就无法安装到遥控器支架以及手机稳定器上的产品。
粉丝经济,好像也没什么错,这个看情况自己选择吧。
重量方面不出意料,基本上等同于上面两个手机壳的重量。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很硬
拆装难易度:一般
清洁难易度:一般
推荐程度:不太推荐
TPU+真玻璃面板
我之前以为所有的玻璃面板手机壳都是很不好安装和使用的产品,CIKE是个例外,但是我手头这款TPU+玻璃面板的原创手机壳,虽然质感上相当不错,颜值也是实打实的OK,但是并不好用。
TPU选用的材质偏硬,按键手感硬。
玻璃柔韧性偏一般,对比下发现CIKE的9H玻璃还是具备一定轻松安装的柔韧性的。而这个体验感并不是很好。
因为频繁拆装(无人机遥控器放不下这款厚壳),手指偶尔大力压碎了玻璃。
另外虽然无线充电不受影响,但是厚度太厚,造成的结果就是充电温度奇高无比。
重量也是超过了常规手机壳的一半重量。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硬
拆装难易度:难
清洁难易度:容易
推荐程度:颜值党推荐,其他并不太推荐
TPU+软木贴皮手机壳,这是我从iPhone6S时代一直买的一款手机壳。
手感和TPU边框都是足够柔软的,而且木纹纹路抚摸上去和之前那款布纹的一样舒适。
这款手机壳我丢了一个,但是还是很推荐的。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软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容易
推荐程度:推荐
然后是市面上常见的半包围PC塑料手机壳。
优势在于多变的风格。
劣势在于,绘制的图案很容易磨损,无论是线下购买还是线上比较大的网店。
正面视觉感会提升,但是握持手感并不是很好,边缘有时候会割手。
另外手机上下边框是裸露的,很容易出现刮痕。
这两个手机壳使用寿命都不长,表面图案脱落是常见的问题。
而这款手机壳摄像头边框出现了断裂现象。
重量方便基本也是达到了一致的15g水准,倒是比较轻便了。
包围方式:半包
边框柔软度:硬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容易
推荐程度:不太推荐
最后就是最便宜的一款手机壳,廉价软硅胶透明手机壳。
这种手机壳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了,手感要比PC塑料的好一些,但是防护能力几乎为0。
应急用用还是可以的,毕竟总体要比裸奔好一些。
11g重量还要什么防护性?
包围方式:全包
边框柔软度:非常软
拆装难易度:容易
清洁难易度:容易
推荐程度:不太推荐
如果你想要防护能力但是不在意外观,那么UAG之流防摔壳是你不二的选择,虽然在我的眼中它是粗狂的代表。
如果你想要防护能力的同时还兼顾一定颜值,那么cike是不错的选择。
兼顾轻薄、好看、使用顺手,同时也具备不错的防护性。
而木纹、碳纤维搭配TPU,主要看厂家的TPU材质选用的硬度,以及设计风格,也是很推荐的,只是部分牺牲了防护能力。
玻璃和TPU组合要看厂家的设计功力了,否则就是酸爽的使用经历。
液态硅胶一直很推荐,只是颜色风格有些单调。
而PC硬塑料材质并非特别推荐,具体原因文章中也说了,手感防护能力也不及TPU和液态硅胶类型手机壳。
OK,基本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