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
关系考生切身利益
备受社会关注
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为此
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
整理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
并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
务必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做到诚信考试
↓↓↓
一、组织高考作弊,
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3年高考前,有不法分子通过QQ群等渠道向考生承诺将在高考考试期间向考生传递答案,考生只需将电子设备带入并将题目传回即可。经教育部及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快速侦办,成功在考前打掉相关犯罪团伙。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二、“李鬼”终难变“李逵”,
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助考”中介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高考成绩虽然重要,但诚信的品质关系人一生的发展。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三、避开安检带“装备”,
作弊未遂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并被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依法查获。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通过加强入场关、监考关等方式,坚决防范利用手机等高科技器材作弊。考试期间,所有考生均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是得不偿失。
四、花钱保送不可信,
没有“馅饼”有“陷阱”
【案例】某省家长收到一串不知名号码发来短信,随即又收到住校的“女儿”信息称,想报名参加某知名大学开设的培训班。家长爱女心切,与一个负责培训事宜的“张老师”建立了联系,“张老师”称交足30万元能“保送”至此名校。之后“女儿”和“张老师”两面夹击,以各种理由催促交钱,共骗取18万元。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花钱保送”。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以“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特殊渠道录取”等为幌子的行骗。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对于某些不良培训机构与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考生与家长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五、高考志愿被篡改,
信息泄露需警惕
【案例】某省一考生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利用同学的准考证号非法篡改高考志愿,导致同学受到影响。公安机关对该考生做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省招办决定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提醒】高考是考生人生重要的一次考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考生们应谨慎保管个人准考证号、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防范不法分子违法利用信息,侵犯个人权益。
六、“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
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案例】2023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辅导机构及部分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自称“考前押中试题”,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假象。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
相关链接
5月29日
宁夏教育考试院发布
致全区2024年
高考考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
亲爱的考生、家长朋友: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2024年高考在即,广大考生即将奔赴考场,书写青春答卷。在这里,我们提醒广大考生,时刻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在奋勇拼搏中淬炼底色,在坚持不懈中破茧成蝶,为高中时代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临考前,我们特别提醒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仔细阅读《准考证》和《考场规则》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提前熟悉考点和考场位置,充分考虑天气、交通、入场检查等因素,规划好赶考时间、行程。
考生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考点实行“2+1”安检模式。进入考场,主动接受安全检查和身份验证,对号入座,并将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展开放在桌子左上角。考生只准携带2B铅笔、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碳素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其他任何物品不得带入考场;严禁携带个人计时工具、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特别提醒,严禁考生将手机带入考点,一旦在考场内发现考生将手机带入,不论是否开机,一律按作弊处理,考生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二、考试作答注意事项
我区高考全部科目实行网上评卷。请考生注意以下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考生答题时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严禁使用涂改液;
3.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黑色线框)答题,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答选考题时,考生从给出的选考题中任选一题,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涂黑;
6.开考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科目在14:45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出场,交卷出场后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三、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各位考生要牢固树立“诚信应考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思想,摒弃一切侥幸心理,打消一切作弊念头。如果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将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2.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3.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4.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5.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6.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7.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8.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9.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如果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有下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1.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以及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
3.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设备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7.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9.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10.评卷过程中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11.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对以下行为视为情节严重的作弊行为,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取消其当年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同时给予1至3年暂停参加普通高考或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
1.组织团伙作弊的;
2.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3.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4.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凡存在组织作弊、提供作弊设备、出售或提供考题、替考等作弊以及帮助作弊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追究法律责任。
四、提高警惕防范欺诈
高考期间,考生务必保持警惕,防止不法分子打着各种幌子以谋取钱财为目的,进行考试、招生诈骗活动。请考生及时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www.chsi.com.cn)、高校官网和宁夏教育考试院官网等正规渠道了解考试招生信息。考试成绩、录取结果等可登录宁夏教育考试院官网或通过“我的宁夏”App查询。考生务必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账号信息,切勿将用户名、密码、志愿提交校验码等信息告知他人。
祝全体考生落笔生花,圆梦今夏!
宁夏教育考试院
2024年5月29日
原标题:《教育部发布最新预警,事关高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