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现代绘画
二十世纪初,受弘扬国粹思潮影响,艺术家们将振兴国画作为己任,为传统中国画注入新的活力。
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植根传统,开拓创新,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国画。
二十世纪初也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时代,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通过学习借鉴西洋画法,创作出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国画新风格。
在绘画馆里,可以欣赏高剑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吴湖帆九位大师的名作。
虽然只有九件,但代表了中国画的一个时代。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等,湖南湘潭人,擅印、工书、善画,开一代风气。
《七冠报鸣图》又名《大吉图》,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后所创作的一幅精品,绘雄鸡七只,形象朴质,笔墨沉雄淋漓,尤其是长长的尾羽,出笔爽利,力透纸背,最显功力,为其传世仅见。
画面中,七只于田野中觅食的柴鸡,或毛色灿烂,或白羽如雪,或毛黑如漆,唯冠皆灿如鲜血,雄强健硕。
这就是齐白石的大俗大雅吧。
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改名质,后更字宾虹,以字行,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是中国近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早年宗新安派,晚岁墨法精密,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
此图作于1946年,作者时年83岁,墨色醇厚华润,茂密深邃,尽显“黑宾虹”时期的艺术成就。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后居上海。
吴湖帆为吴大澂孙,精擅山水,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
此图作于1944年,是其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作者时年五十一岁。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更名天寿,字大颐,号阿寿,浙江宁海人,擅作写意花鸟、山水。
此图以指掌为笔画苍鹰巨石,构图奇崛,笔墨苍古凝练,大气磅礴。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号大千,以号行,室名大风堂等,四川内江人,工山水、花鸟、人物、仕女,与溥儒合称“南张北溥”。
此图参合黄公望、王蒙之法,临沈周《庐山高图》。作于1948年,作者时年五十岁。
傅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号抱石,以号行,今江西新余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将日本画风与中国传统技法相结合,独具面貌。
此图作于1947年,作者时年四十四岁,描绘庐山景色,笔意深邃,墨法淋漓。
近现代的七位大师画作看过了,下面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绘画馆里还专门把他俩的画并列紧挨着。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后改名悲鸿,江苏宜兴人。
徐悲鸿在艺术上倡导中西合璧,工人物、走兽,尤善画马。
徐悲鸿艺术造诣深厚,在油画和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上,选用中国历史与人文经典,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中国画则擅长走兽与花鸟,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
此图作于1947年,徐悲鸿时年53岁。
徐悲鸿的画作结合西方绘画的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方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胳的准确把握,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
此图描绘雄狮下视之势,凛然之威溢于笔墨。
下面就是与徐悲鸿纠缠了一辈子的刘海粟,老二位生前势不两立,现在在崭新的博物馆里,他们的作品相邻长伴。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常州人。
刘海粟善山水、花鸟,还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1912年就共同创办了是是非非的上海美专,开启了与徐悲鸿的江湖恩怨。
刘海粟绘画风格独特,前期主要以油画为主,线条刚硬强烈且用色大胆丰富;后期转为以黄山为主题的中国山水画,创造了浓艳泼墨与中国水墨画写意相结合的新山水画。
此画作于1978年,刘海粟时年83岁。
刘海粟后期的泼彩山水发扬至极,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可惜徐悲鸿无法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