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米替尼和艾伏尼布是两种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都可以治疗胆管癌。
作用机制
培米替尼(Pemigatinib):
作用机制:培米替尼是一种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亚型1/2/3的强效选择性口服抑制剂。它通过抑制FGFR的磷酸化和信号传导,从而降低细胞活力,阻止或减缓癌细胞的扩散和生长。
艾伏尼布(Ivosidenib):
作用机制:艾伏尼布是一种靶向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它通过抑制IDH1突变酶的活性,降低2-HG(2-羟基戊二酸)水平,进而诱导髓样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艾伏尼布老挝仿制药LuciVos
培米替尼老挝仿制药
适应症
培米替尼:
适应症:培米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内胆管癌(iCCA)的经治成人患者。
艾伏尼布:
适应症:艾伏尼布主要用于治疗具有IDH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包括新诊断的年龄≥75岁或因合并症不能使用强化诱导化疗的成人患者,以及复发性或难治性AML成人患者。此外,艾伏尼布也用于治疗携带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年患者(该适应症在中国市场暂未获批)。
副作用
培米替尼:
常见副作用:包括高磷酸盐血症和低磷血症、脱发、腹泻、指甲毒性、疲劳、消化不良、恶心、便秘、口腔炎、干眼、口干、食欲下降、呕吐、关节痛、腹痛、背痛和皮肤干燥等。
严重副作用: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肌肉痉挛、麻木或口干舌燥等。
艾伏尼布:
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劳、关节痛、恶心、腹泻、皮疹等,多数为轻度至中度。
严重副作用:包括分化综合征、白细胞增多症和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
疗效
培米替尼和艾伏尼布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在各自的治疗领域内均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然而,要直接比较这两种药物哪个更有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基因突变和癌症类型。以下是对这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的详细分析:
培米替尼(Pemigatinib)
治疗效果:
培米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内胆管癌(iCCA)患者。
在FIGHT-202研究中,培米替尼在FGFR2融合或重排的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ORR)为37.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总生存期(OS)为17.5个月。此外,有研究显示培米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可延长至21.1个月,疾病控制率高达82%。
培米替尼还被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这些癌症类型中也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例如,在CML治疗中,培米替尼治疗组的五年生存率高达89.4%;在GIST患者中,一年生存率为98%,五年生存率为83%。
艾伏尼布(Ivosidenib)
治疗效果:
艾伏尼布主要用于治疗具有IDH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以及携带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该适应症在中国市场暂未获批)。
在ClarlDHy研究中,艾伏尼布较安慰剂明显延长了胆管癌患者的中位PFS(2.7个月vs. 1.4个月,HR=0.37,p<0.0001)。尽管安慰剂组高达70%的患者最终接受了艾伏尼布治疗,但艾伏尼布组在中位OS的数值上仍超过了安慰剂组(10.3个月vs. 7.5个月,HR=0.79,p=0.09)。
艾伏尼布还被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这些患者中同样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例如,在AG120-C-001临床试验中,38.9%的MDS患者实现了肿瘤全消失。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培米替尼还是艾伏尼布主要取决于其癌症类型和基因突变情况。如果癌症类型为肝内胆管癌且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培米替尼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而如果癌症类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且携带IDH1突变,艾伏尼布则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