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总能看到地方财政吃紧的新闻,原来不仅我们打工人的钱袋子缩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想想也能明白,地方政府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是税收收入,当我们赚得少了,消费少了,财政税收收入就相应的缩减了。
![]()
当政府财政收入多了,资金就更宽裕,就能投入更多资金建立利民工程,制定更多便民措施,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会相应升高。
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我们国家14亿人口居然养不起地方政府吗?
中国每年报道的经济数据都在稳步上升中,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会出现财政吃紧的情况?地方财政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
一、疫情期间,财政大力支出
要深究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疫情原因应当排在第一位,它是导火索,也是地方财政吃紧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情期间,国家为了维持人民生命安全,进行了严密的封锁政策。
家家户户都只能在家隔离,足不出户,居民无法在外消费,企业和商家也没有办法正常经营。
![]()
大家基本都没有消费的条件,而靠税收收入维持稳定的各个地方政府,收入当然也随之下跌。
不仅如此,疫情的发生也让国家的地方财政支出扩大。
居民在家防控阶段,无法外出购买食材。
为了维持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政府担起责任提供膳食给居民,有许多是不需要居民付钱由政府承担。
![]()
另外各个公共核酸点的建立、检测用具、检测人员的工资发放等等,大部分都是有地方财政在支出。
以上种种都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压力。
![]()
试想一下疫情期间,国家财政不仅收入下跌,还要不断支出资金来维持居民生活安全、生命安全。
长期入不敷出,自然就加剧了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
![]()
二、疫情过后,房产行业不景气
疫情时,政府入不敷出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疫情过后,人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国家也开始正常运作,按理说是地方财政开始弥补攒钱的过程。
然而萎靡不振的房地产行业现状又给了地方财政当头一击。
要知道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及土地出让金等收入, 一直都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之一。
![]()
比如土地让出金,是政府出售土地后获得的资金。
这些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商拿去建设房地产后出售,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期间产生的各种消费,又能分出一大笔税收流向财政的钱袋子。
在早些年间,国家房地产行业发展得一片欣欣向荣,地方财政的收入也蹭蹭暴涨。
![]()
房地产相关的产业能稳定为地方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然而自从房地产行业发展不景气后,许多企业陆续撤离房地产这一赛道。
买地建房的人大大缩减,导致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的这一项收入也随之大幅度缩水。
与之相应减少的就是居民购买房产时的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
可想而知房地产相关的交易减少,地方财政又是一大笔收入缩水了。
三、民生建设方面的支出
如果只是收入减少,政府还不至于财政紧张。
但是我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否提高也是国家政府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
![]()
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民生建设,比如养老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等,这也是地方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
首先是养老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退休老人不断增多,而新生儿及青壮年补充不足。
国家面临巨大的养老问题,养老金的发放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一些老人的退休工资十分丰厚,甚至比年轻人都赚得多,国家财政在这方面的支出也占去了不少费用。
再加上我国事业单位较多,在编人员的大部分工资发放都是由国家发放。
此前还出现不少裁减正式编外的事业单位人员的新闻,也是因为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
另外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金,比如建造学校、建造铁路、公路、修建大坝、防洪抗灾等等。
正如老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要花钱”一样。
地方财政面对这些建设也要花上不少钱,毕竟这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都要按照最高质量标准建设,想要从中省钱是不可能的。
![]()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了?尤其那些偏远地区,奇山怪石众多、地理条件恶劣的山区都修建了铁路。
这可不是凭空就变出来的,都是靠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撑建设起来的。
毕竟“想要富,先修路”,在铁路建设这方面,我国从没有停止开拓的步伐。
一直致力于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
那些山川湖泊太多实在修不了铁路的,就架桥。
我国政府已经不计代价修建了许多有名的大桥,比如甘肃、广西等偏远地区。
我国政府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区域,在地势险恶的山谷中建设各种桥梁,运输各种物资,著名的有天宁沟大桥、鸭池河大桥等。
毕竟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国家,即使是“亏本的买卖”,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是说建就建。
![]()
现在举目四望,可以看到到处都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些都要依靠政府支出大量的资金。
而且后期维修保养,也需要政府源源不断的提供资金支持,地方财政陷入紧缩也是必然。
四、国家电网的支出
关于民生方面的建设支出,有一点我们不得不单独拿出来说,那就是国家电网的建设。
![]()
地方财政吃紧,电网方面的支出也是原因之一。
我国的国家电网作为国内唯一的电力企业,并没有竞争对手。
但是最新数据表明,到去年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的总负债居然有3.6万多亿元。
这个数据真的高的离谱,难道国家14亿人口还养不起一个电网吗?
![]()
事实证明,电网方面的支出,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烧钱。
首先电力行业的技术人员工资就比较高,因为专业性要强才能胜任电网这一工作。
而且电力行业也需要极大的财力来研发及维护,这样综合下来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
且近几年,国家重点研究绿色环保发展,电力行业从一开始的柴油发电,渐渐转变为风力发电,到如今的太阳能发电,每技术创新的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的资金支持。
![]()
电力行业烧钱还不止这方面,要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想要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用电的便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我国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致力于将电网的覆盖切实落实到位。
有关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国家电网为了能让一座山上的两户居民享受到用电的便利,不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在山上搭建了三十六根电线杆。
![]()
一根电线杆需要花费成本1万左右,而山上两户人家每年缴纳的电费都不到500元。
这样算下来是国家电网巨亏,想要收回成本得好几百年以后了。
这样不计成本和代价为人民服务的例子数不清,长此以往,国家地方财政紧张也是必然的。
而且电网建设完成后,维修保养费用又是一笔支出。
![]()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我国地方财政吃紧的原因还真是多种多样,且大部分都避无可避。
都是国家为了给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为了民生花费了许多资金,是不计利益的付出。
目前国家也在想办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但是这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
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地方政府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财政陷入困难而不作为,肯定会寻找多元化的方法来科学合理的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开源节流是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资金节省下来投入更加高效便民的建设中。
这一举措也是为了将钱花在刀刃上,更好的实现利民政策。
![]()
另一方面也是要扩大收入,适当引进一些外资,增加就业,促进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国民发展的好了,税收自然就多了,财政问题也能迎难而解。
但扭转局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政府也会寻找多方面途径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