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体验教育?
提到生态研学,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生态体验教育。
生态体验是一种人类优化着的生存发展模式,也是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变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司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
“生态体验教育”,既注重做人的基础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又注重德育先进理念的引领,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建构中小学德育,融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在生态体验中培养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
为什么要开展生态体验研学
十九大为生态体验研学打开新格局
生态文明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升为千年大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大胆探索体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体验教育理念与模式。
生态体验研学是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重要实施路径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构期,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生态体验研学已成为社会文明的必然
新冠疫情,让实施生态体验研学的社会诉求格外凸显。
这次疫情让我们真切认识到,三重生态关系的平衡的破坏、紊乱,会让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许多内容失去意义,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以北京和四川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为例说明生态体验研学的重要性。
坚持首善标准 突出教育特色
北京教育系统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5月15日,北京教育系统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对全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讲话中强调坚持首善标准,突出教育特色,全力做好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北京93所高校和各区教委共600多人参加会议。
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正式实施,全市教育系统大中小学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学校开学复课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据了解,北京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工作近几年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垃圾分类教育方面,从2015年开始, 市教委结合课程改革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学课程、地方课程等紧密结合 。
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大学也通过开设专业及课程,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垃圾分类和绿色生态环保教育。
在减量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十三五”以来,市教委在市政府节能减排考核中成绩一直保持优秀,这实际上考核的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这些都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市教委刘宇辉主任在讲话中强调要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开学复课和教育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在教育系统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要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在大中小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要坚持首善标准,把握重点环节,抓牢源头减量,紧扣全程分类,强化设施建设,突出教育特色,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什邡红白小学培养学生垃圾分类好习惯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意识。近日,什邡市红白小学以德育为抓手,开展了“好习惯从垃圾分类开始”系列活动。
活动中,学校通过LED电子屏滚动播出垃圾分类宣传语;通过校园广播站“垃圾分类”专栏推送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垃圾分类方法;制作“垃圾分类”展板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班级召开“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制作“垃圾分类”手抄报宣传垃圾分类。同时,学校购置了2分类垃圾桶摆放在学校办公、学生活动等主要通道口,2分类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在垃圾集中存放点放置4分类垃圾桶,让学生在垃圾分类上行动起来。
此外,学校还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全都有”活动,要求学生回到家后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有关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方法讲给每个家庭成员听,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带动全社会都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为创建节约环保型社会贡献力量。
沙漠生态又该如何保护呢?沙漠生态体验教育应该如何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呢?且看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库布齐生态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