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逐年递增,与区域的创新发展密不可分。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今日的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集群创新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林新表示,培育新兴科技集群成为各国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
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科技集群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提到,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榜单”显示,世界最大的五个科技集群都位于东亚。东京-横滨(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其次是深圳-香港-广州(中国)、首尔(韩国),之后是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苏州集群。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腾·芬克在会上介绍,前25个集群排行榜当中,有9个来自中国。
卡斯腾·芬克认为,北京集群相比深圳、广州、香港集群有一些相似处,他们都聚焦于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35%专利都是聚焦于此。医疗则占据相对上海-苏州集群的主要板块。
科技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林新在会上表示,2023年178家国家高新区积聚全国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到14%。
他表示,科技部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同时加强区域协同,建立一批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引领的重点城市群,形成高效协同、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此外构筑全球技术转移网络、促进全球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把科技集群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合作的枢纽。
去年底,清华大学、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
报告显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前三名,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六、上海第十。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澜指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北京在全球的科学中心排名是位列第二,综合排名北京是第三,“在前五的城市里面,有四个都是湾区,旧金山的湾区、纽约的湾区,东京的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确实在创新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在33个主要的学科策源地里面,美国、中国占有比较优势,美国有10个城市,中国有6个,分别是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南京、武汉和杭州。薛澜指出,北京有6个学科在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上占第一,但中国的城市在健康、生命科学、临床医学方面可能跟北美、欧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人工智能的专利,薛澜团队发现,2020年之后,AI专利爆发式增长,在全球20个城市里面,中国城市数量领先,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数量分别位列第一、第二,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力量。
专家建议集群形成更多遵从市场规律
集群化已成为全国产业发展整体趋势。
工信部在近几年相继发布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名单。近日新一轮的国家级集群认定工作启动,此前两年,工信部已经认定了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今年全国两会透露,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也将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在昨日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中,也多次提到产业集群的发展。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在会后接受红星资本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集群的形成更多应该遵从市场规律,考虑因素可能涉及运输半径、供应链,或者相互合作等等,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头部企业来拉动。
同时他还提到了高校科技转化的重要性。他认为高校的评价体制应做出改变,不要用简单的专利数量考核教师、考核科研项目完成度,而是要关注质量,这个非常重要。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