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Story | 当一个14岁少年对收了他手机的母亲疯狂咆哮时,我让自己这样做…疯狂手机「少年Story | 当一个14岁少年对收了他手机的母亲疯狂咆哮时,我让自己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5-01-24 浏览次数:10 返回列表
他忍着烦躁竭尽口才说服我,我理解他的需求,但依然坚持不给手机。儿子忍不住崩溃了,他开始伤心痛哭,用被子蒙着头滚在地上蠕动。我忍着被子被弄脏的烦躁试图去安抚他,刚碰到被子,他就嚎叫咆哮,大放厥词,就像一条躲在深洞里喷火的怪兽。儿子卡在我房门口犹豫了一下,很快就面目扭曲地吼着:你烦死了!然后冲进我房间,“咣当”砸上门,反锁,拿手机去了。经常有家长对我说:宋宋,你如此的理解孩子们,也经常分享你和儿子的相处故事,感觉你总是能深度理解和支持他,而你儿子不仅保住了孩子的天性,也在一点点成长得更好,更温暖。你和你儿子之间应该不会出现很糟糕的青春期亲子对抗问题吧?我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故事其实发生在两周前,现在才来写,是我已经习惯在情绪波动时给自己一些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彼此。我儿子今年初三,与我发生的对抗事件在初中阶段大概有两三次,最高程度似乎也就是这样了。去年,一个17岁高中生因为和母亲发生争执,突然打开车门从上海卢浦大桥上一跃而下,独留狂追都没有抓住孩子的母亲跪在桥上哭死过去。还有一个母亲被老师训话后在学校楼道里对着高个子儿子严厉斥责、刷脸,再拂袖而去,儿子当着同学们的面感觉毫无尊严,一时冲动,毫不犹豫从走廊上跳下摔死。青春期的孩子对愤怒有着快速的反应,容易出现的一系列危险举动,可能是家长最大的担心所在。青春期孩子难以控制他们的鲁莽冲动,还经常莫名奇妙的容易愤怒,愤怒表现很极端,控制冲动的能力也特别差,这样就经常导致粗鲁行为和言语上的侮辱,甚至产生很恶劣的结果。那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呢? 我想,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特点。只有更清楚的了解了孩子内心经历了什么,我们才不会轻易去指责他们的无理取闹、无法无天以及叛逆对抗,也才能更清楚地应对他们的青春期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容易冲动,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训练。现在很多家长还处在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阶段,早早地就让孩子接触各种文化知识和才艺学习,时间被填得满满的,让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做丘园,一线观察十几年发现很多孩子都是在3~7岁这个阶段出现各种人生初代情绪问题,他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自己和他人,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比如愤怒时可以去打枕头,可以把脏话对着马桶骂出来,可以画出来,写出来,说出来,深呼吸调整破坏冲动,多说友好有爱的语言等等各种方法。当他们在各种情绪起来时反复用更好的方法进行自控练习,他们就越来越少受到情绪的伤害。情绪的稳定,能帮助他们化解掉很多交往矛盾。而不少转学来的孩子,大都是知识认知很丰富超前的孩子,但情绪认知和管理非常滞后,这类孩子就容易冲动愤怒,一点点学习挫折和交往矛盾都容易让他们崩溃、自我否定。他们处理不好自己情绪时就容易用砸东西、攻击对他好的人、哭闹甚至伤害自己来表达痛苦。这种情况一旦持续到青春期,就更容易发生极端事件。所以,幼年期的成长内容很重要,一旦错过,要用很长时间、甚至一生来迂回治愈。研究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学专家发现,自我控制力的根本是血糖提供的能量。如果血糖水平过低,不但运动困难,学习知识也慢,因为他们都需要能量。孩子不仅运动量很大,而且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及在适应他们将要面对的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升学竞争问题时,内心会面对巨大的压力。当他们内在的能量被消耗一空时,孩子便无法理性思考自己冲动行为会带来的后果。我也发现儿子这一点明显变化,所以每天都会早起给他准备丰盛的加餐带到学校,晚上还要给他准备宵夜。吃饱了的少年情绪会好很多,不然总是在家里到处找吃的,也容易烦躁。理性思维区域是第三重大脑,在青春期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经常被第二重大脑的情绪部分左右,这就导致了孩子既缺乏理性思考,又把大量的能量用于压抑负面情绪,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表现得更加冲动。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和性发育开始了成熟的过程,他们正经历着自己无法控制的生物学过程,就像他们驾着一艘小船进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河,他们身不由己,不由自主。这种生理变化伴随着强烈的荷尔蒙变化会造成孩子情绪的突然波动。这个阶段的孩子变得骚动、矛盾、焦虑,情绪变化非常大。家长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变化,一点点小事情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前一秒还有说有笑,后一会儿就突然易怒暴躁了。《变形记》里那个表现“真香定律”的王境泽就是个典型,刚刚还撂下狠话绝对不吃农村的饭,晚上就围着火炉吃得好开心,嘴里还幸福地感叹“呵呵,真香!”青春期的孩子大脑还要进行第二波发育,负责对冲动控制、情绪管理和调节、问题解决的第三重大脑,就是前额叶皮层还在发展过程中。十几岁的孩子主要通过大脑的边缘系统,也就是原脑处理情感和做出决定,他们是用直觉对他人的行为言语做出反应,识别自己的感受,同时瞬间做出反应。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孩子在青春期识别风险、感受能力是下降的,所以他们容易冲动、激动、失控。这就是初高中生在跟家长、老师产生剧烈冲突后突然做出极端行为的根本性原因。防范的方法之一就是更多的共情、理解,忍耐和宽容,而不是剧烈的争论、强制、批判和指责,后一种态度只能让亲子交流断裂,孩子放弃对自我认知的信心,甚至引发悲剧。 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再来看各种亲子关系的冲突,因为青春期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并测试自己力量的特殊阶段。这跟两三岁孩子开始爱说“不,不要”的第一个叛逆期很像,都是在测试自己与周围环境和人的互动磨合、相处界限,感受自己的能力,体验自己对各种事的反应。 只是青春期探索的内容更复杂,而且他们有了对生活和交往的初步判断,知道有些事不符合规则,但他们又很想突破束缚,各种好奇和欲望促使他们想更好地寻找自己的价值,所以就对父母试探。他们知道父母是最好的陪练,最安全最可靠,风险值最低。如果父母不允许,他们就表达叛逆,甚至把父母当成假想敌来拼命对抗。以为孩子要一辈子这么不听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常担心孩子的前程。深度的负面焦虑和持续阻碍反而成为一种强化的指引力,让孩子顺着担心就走向了那条路。认为孩子不尊重自己,故意跟自己作对,自己内心没有安全感。其实孩子只是想测试父母的反应,感受危险系数的多少,感受自己能为自己的欲望做多少努力。各位家长想,如果孩子必须需要一个人来做青春期的冲动陪练,你希望是自己还是其他人?如果他去找社会上的人做这样的测试,会不会遭遇更大的打击,更大的风险?我接待的青少年咨询者里,就有因为对父母失望而找网友寻求理解支持的孩子。他们在陌生网友的陪伴中被骗钱财、被骗情感、甚至被教唆去自杀。网络太深,什么人都有,躲在屏幕后面,很多人的人性之恶都在极致释放,把孩子完全推出去,家长们是否会更担心呢?我们再来看这个具体的手机引发的亲子对抗案例的处理过程。一个亲子冲突的处理首先要看平时关于这个矛盾的情况。不关心孩子就斥责孩子沉迷手机和平时关心理解孩子但提醒孩子自控力的教育是两码事。我是一个愿意给孩子买手机、不反感孩子玩游戏的妈妈,因为大人每天都捧着手机忙工作和放松娱乐,不可能让孩子不碰手机。手机里有很丰富的世界,他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慢慢探索,并且感受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常态的屏幕社交。社交需要话题,而手机里有无数的话题可供每个人选择。我反而担心如果孩子一直只有乖乖学习、长期远离社会真实现状,等到他长大独立后,再来面对如此复杂的世界,那内心会更紧张,书本价值观和真实社会的价值观也会发生混乱对冲。所以我在给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是支持态度,不存在谈手机色变的问题。孩子也会在被支持的过程中愿意主动分享在手机里感受到的世界,好的部分,比如有趣的海量知识查询,想知道什么都能查。也有不好的,比如网络骗术、情se的、低俗恶趣味视频等,我们拿出来讨论,分享感受,互相提醒。我也经常找很多有品位有趣的内容给他看,让他自己提升品鉴力。这个时代我们已经无法控制孩子将来不接触网络,如果不从小锻炼鉴别能力,只靠家长严格管束,这很不现实。他大都做得很好,还会主动愿意把自己看到的、甚至做过的一些不好的事告诉我,希望我能理解他、给他一些能量提醒他。除了各种小游戏,玩得最长的就是《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对战类游戏不仅满足了男孩子喜欢打打杀杀的对抗快乐,游戏里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战士、多种战术和多种战场模式拓宽了他的认知。一些周边漫画他也痴迷地看了将近十年,影响了他幽默的漫画画风。还用平面手绘游戏界面的方式丰富了下课时光和同学们的互动活动。一个内心世界的主要风格设计、布局安排、建筑结构、装修风格、人物关系、互动张力等都要有丰富的内在认知基础和极具个人想象力的设计。虽然他创建的水平在玩家里不算厉害,但已经足够让我惊讶,我一点都不懂现在的游戏,一局也不会玩。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高级玩家,那些人的作品让他叹为观止、啧啧称叹,经常拿来给我一起欣赏。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游戏中真正的大神,也是建筑设计、艺术品位和游戏吸引力设计的高手,这都是要经过扎实的学习才能达到的水平。这其中,有运用套路来框住粉丝的,也有用举重若轻的魅力自然吸引粉丝的。儿子都会跟我详细分析,他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体会到了做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的扎实学习能力和以善良松弛真实为本的高情商,就不用我再画蛇添足、唠唠叨叨了。他进入了各种游戏论坛,看各种攻略分享,也看各种骂战,逐渐筛选出自己觉得真正有水平的论坛,也开始写自己的攻略分享。我看过他写的很多篇攻略文,言简意赅、逻辑清晰,讲得非常清楚,而且不乏网络幽默金句的点缀,读起来很有用又有趣。他甚至因为攻略写得好而成为了一段时间的分版管理员。但又慢慢抽离出来,变得很有耐心地引导那些愤怒的少年发现自己愤怒的真正原因,也主动去结交一些说话做事做人都很有水平的玩家,甚至还会用零花钱买些好吃的寄给他喜欢的up主,也和一些玩家变成了好朋友。但现在的生活中大家都很忙碌,现实互动的机会不多,所以屏幕社交成为了主流。我们大人需要经常发圈寻求关注,孩子们也需要有同伴的互动。进入初中后,儿子开始关注电影、音乐和B站各种有水平的视频内容,也给我分享过很多好的电影和视频,感觉他的鉴赏品味自己淘炼得很不错。在给儿子玩手机的这十年里,我大多做的就是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和倾听者的形象。当他分享从游戏中得到的乐趣时,我就一直倾听,偶尔问几句我不懂的。当他出一些游戏题目跟我玩闯关时,我就努力让自己记住那些游戏角色和口号。当他只沉迷地看周边漫画时,我也会一次次陪他在书店看漫画和买回家。当他分享自己解决的网络骂战时,我就给他处理人际矛盾能力的欣赏。当他分享给我电影和视频时,我就把自己感兴趣的看了,及时说出我的观影感受,不感兴趣的就说出对自己不想看的理解。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都经常沉迷在手机里无法自拔,孩子也会迷到天昏地暗的程度。影响了学习成绩就要暂停玩手机,学习虽然辛苦,但却是未来自食其力的基础,不可荒怠。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要上床睡觉,不可玩到深夜影响睡眠和第二天起床。家人之间要常互相关心,分担家务,说话要有反应,不能拿着手机就完全掉进手机深井世界,对家人不理不睬。约束规则要简单明了,而且是和孩子共同制定,合情合理。因为有平时的信任、陪伴和放手,所以我们对手机使用原则的执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小学时还经常故意不做作业,要盯着写,上初中后几乎不再拖欠作业,而且养成了经常在学校完成那么多作业的习惯,写得又快又好,能给自己空出不少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玩手机、画画、弹琴、看书、看电影、玩奥特曼手办,自己过得很充实。所以我们之间相处得大都挺好。偶尔一段时间他太痴迷手机,成绩下降了,作业拖沓了,跟他说话,他戴着耳机不理不睬,听到也假装听不到,晚上玩得我反复催也收不回来手机,弄到12点多才上床,在爷爷奶奶家过周末也整天玩手机不分担家务不陪爷爷奶奶说话...反复提醒没有用后,我就会跟他做阶段复盘,然后收手机2周或1个月。状态调整好以后再还给他。他虽然难受,但也确实自知理亏,能感受到自己的自控力变差了,但又知道我不会因此对他丧失信任,所以总是能很快调整好自己,再恢复提升自控力的常态。如此相处,像文章开头这种情绪激动的反抗行为就更少。我手都拍麻了,脚都踹疼了,我甚至想拿榔头来砸锁!!!感觉自己养孩子的无助和疲倦,感觉生活的委屈和压力…那是因为小时候我爸就这样管教我们,父亲说一不二的权威性被代际遗留在我身上,但他的教育在我和哥哥的青春期是失效的,所以我不能再这样被愤怒影响。我突然很感谢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隔绝和我的负面情绪对冲,他也需要空间消散自己的冲动。我生气,是因为内心被代际遗留的控制欲愤怒又起来了,但我不再试图去控制惩罚他,我让自己深呼吸,放空,什么都不想。他很不适应他表现如此疯狂,我却一点都不对他开火,但他看得到我在自我消解的冷冰冰的态度,于是忍着自己的不开心跟我和好:妈妈,别生气了,我用完手机了,放你房间了,你要收就收吧。好了好了,刚才是我做得不对。但我的修养不够,心里还没过完那些气愤,所以我没理他。于是我反复回炉文章前半部分对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的理解,内心渐渐平静。妈妈,我知道你很生气,是我不对! 我不应该对你摔门,对你骂难听的话,对不起!
刚才我也很难受很气愤,我拿手机不是想疯狂玩游戏,是最近的学习太累了,每天脑子里各种公式各种单词塞得满满的,我好累啊!
我也知道妈妈很累很辛苦,各种压力很大,我跟你比起来,还没有承担生活的实际压力,但我确实也很累,有时候累得头发晕。 我想跟网上的好朋友说说话、吐吐槽,心里会得到很大宽慰。
虽然你是一位很理解孩子的妈妈,你讲的很多话也很有道理,很温暖,给了我很多自由和信任,但有时我真的不想只有妈妈的陪伴,我还需要自己的同龄人交流。
但是学校里大家每天都很忙,很少有同学能互相深度交流,顶多只有一点打打闹闹,所以我就想周末能和网友多聊聊天。
我刚才也跟网络好友吐槽你了,他们也劝我说你的教育是对的,要理解你的辛苦,不应该这样对待妈妈,我才觉得今天确实做得不对。
很奇怪,我在气头上时,你的劝告我就听不进去,朋友劝我,我就能听进去了。 请你相信我,我没有想沉迷手机,我有自己的判断。
这段时间我确实因为过度用手机影响了生活作息,把所有的家务、包括我自己该做到的事都留给妈妈,而且每天玩很晚才睡,早上又喊不起来,妈妈太累了才会来管我用手机的事,是我不对。
妈妈,今天这样对你,我心里也很难受,你每天那么早起床给我做早餐,做白天的加餐,每天晚上都要忙到我上床后才能工作,很晚才睡觉。
这两年你老了很多,你有很多的压力,但常给我乐观的能量,总是用心陪伴我,倾听我的烦恼,理解我的压力,尊重我的意见,你做得那么好,我还让你伤心,我觉得很惭愧。 所以,我要跟你道歉!妈妈,你别生气了! 本想给他回复,但这时,安装新洗衣机的师傅上门了,我就忙事去了。等师傅走后,奶奶才说:他回我们家就说惹妈妈生气了,自己不对。又说想起今天安装洗衣机,不放心妈妈自己在家,要回来陪着。所以又赶回来一趟。儿子一进门就给家里洒满阳光般的热情,看到我的水杯空了,马上去给我续上热茶,又整理安装完洗衣机后的纸箱和零件,又来给我按摩肩膀。我说:你处理自己的情绪都做得这么好那么快,我当然也要有进步啊!如果我情绪失控,教给你的就是失控;如果我能做到情绪稳定,那么你就会有更多自控后的好体验,这才会真正帮助你成长。其实看到你裹着被子滚在地上当抹布时,像个肥毛虫一样在地上一边雇蛹一边哭的样子,还不准妈妈安慰,看你那么痛苦,我就在想:这还只是被拿走了手机,而且过段时间就会还给你,你就这么痛苦了,那将来失恋时,梦想破灭时,更重要的关系断裂时,可怎么办啊?儿子笑得嘎嘎的:那你就别担心了。还早着呢!我连女朋友都没有,怎么失恋啊?!我说:可是这些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而且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情感寄托。失去的那段时间,会非常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我都经历过,太难了!真的太难了!但你经过一些像今天这样的经历,也能慢慢积累出宝贵的处理经验,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了,失去的,会以另一种形式再回来,甚至更多。这篇文章很长,既是一个跟家长朋友们的青春期育儿分享,也是给自己的一段养儿梳理。经常梳理自己,有助于更好地前行。父母用心学习、积极成长的态度也能给孩子很多正面鼓励。
相关阅读: 少年Story | 初三少年晚自习后被尾随追打,家长能怎么帮到孩子? 少年Story | 真高兴你还是自己的模样——写给儿子14周岁 少年Story | 开学前,孩子要出征了,却被老师浇了念经压力,说点啥好呢? 家庭二宝大战中,老人越护着小的火力越升级,分享大家一个很有效的好方法…… 少年心事 | 那些叛逆得让家长脑仁儿疼的少年,只是需要一只认真倾听的耳朵... 生活随笔 | 4个月我连续做了120顿饭,全职妈妈的感受让人一言难尽...... 少年心事 | 凭什么重男轻女?奶奶偏心弟弟,13岁姐姐气得发狠话……
丘园宋宋,在国内和日本学习及从事幼儿教育20年以上,创办南京自由之丘巴学园12年+。执证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年来致力于一线教育观察探索和记录,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接受过1000+家庭的教育咨询。喜欢分享生活,和家长孩子们一起不断探索自我成长。 宋宋微信:songli_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