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闲聊
大家好,我是广智。
我发现销售相关的内容真的好敏感。
有同学可能注意到了,小红书的账号挂了。
我找了小红书的工作人员,回答:你发的内容太敏感,被控掉了~
我晕~
发科普文一篇,关于招投标
除了买和卖,购买者还能获取什么?
多层次决策里:最终决策人、使用人、经办人的心里博弈是什么?
招标的意义在哪?为什么要招标?
都是招标,民企怎么玩的,国央企又是怎么玩的?
我是广智,我来回答一下。
作为一个所谓大销售,我说的话是带有倾向的。
但是我认为我对于招投标是有一定理解的。
毕竟看的项目多、看的业主多、接触的所谓董事长、总裁、书记也比较多。
一、脱开招投标这层壳,到底买卖是什么?
招标这个是起源于英国。
很多同学觉得招投标是天经地义的,但实际上招投标这个东西发展起来也只有200多年。
我们抛开招投标这个躯壳,先回归买和卖的本质,想象一下实际的采购。
打个几个比方让大家理解。
第一个比方:上下不同欲
如果说你的家庭需要采购一台手机。
你是手机的决策人,你的母亲是家庭的经办人,你的孩子有这台手机选什么型的建议权。
你的母亲和孩子,通过了解认为QPPQ更好。所以在本次招采中制定了有利于QPPQ的参数。
但实际上你是喜欢果果牌手机。
你也是这台手机的出资人。
请问你希不希望对这次招投标有一个可以控制的手段?(所谓内定?)
第二个比方:黑马闯进来
同样是采购一台手机,在开标前你通过走访,你认为苹果的手机是最好的,你相信苹果也能够赢得此次竞标。
但在最后开标时,非洲某厂家的鸭梨牌手机以999元的超低价,并承诺同样的指标参数,赢得了此次竞标。
鸭梨牌手机的品牌质量你没有了解,也无法保障,并且听闻该厂家有大量的故障和后续维保收费。
你是否愿意承认此次采购?
第三个比方:人情没人接
你是一个做水果生意的商人,本次你的家庭需要采购一台手机。
一个售卖苹果手机的店主,经常光顾你的生意。
你希望能够通过和他交换资源,完成此次采购。
并且让售卖苹果手机的店主,经常在你的水果店采购水果。
但在本次家庭公开招投标当中,鸭梨牌手机,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参数赢得了本次竞标。
虽然你采购到了更好的手机,但你也得罪了卖苹果手机的店主,对你的生意产生了长期影响。
请问你是否愿意承认此次招投标?
第四个比方:中饱私囊
你提前和售卖苹果手机的店主商量好。
完成此次招投标之后,他返给你400元的零花钱。
但因为需要返给你400元,本次招投标苹果手机没有价格相关的优势。
请问你是否希望控制此次招投标,让苹果手机店主顺利中标?
第五个比方:设计费用
假设手机的采购流程很复杂,你需要的是一款定制化手机。
并且你的老婆要求就采购手机,输出可行性评估报告。
招标的时候,你需要提前说清楚你需要什么样的手机,里面需要配好什么样的芯片零件参数。
外界,如果需要进行手机图纸的输出的话,单次设计就要1000元的设计费用。
苹果手机的店主承诺可以提前免费帮你进行设计。
如果采购结果不是苹果手机,那么你将无法与苹果手机的店主进行交代,甚至可能面临对苹果手机店主的设计费用赔偿。
请问你是否希望控制此次招投标,让苹果手机店主顺利中标?
第六个比方:名声狼藉
你想要采购一台手机。
但周边的手机店主都很清楚,你的信用卡已经欠款,你的征信也出了问题。
你目前是失业状态,所以你希望以分批付款、提前使用、两年内保修,为采购条款,进行手机的采购。
你担心条件太苛刻,没有手机店主愿意参与此次招标。
家里要求必须有三家及以上的手机店主参与此次招标,你才能采购此类手机。
目前只有一家和你关系比较好,对你又比较信任的手机店主,愿意配合你。
同时他和附近其他几家手机店主有联系,可以假装参与投标。
请问你是否希望控制此次招投标,让苹果手机店主顺利中标?
6个比方打完了,大家如果有感觉,感觉是什么?
买方真正的决策人想要强调的是我有控制权。
我引入招投标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卖家。
而不是让卖家反过来控制我的!
有同学说,招投标不是为了防止贪腐吗?
错。
招投标的首要功能是:
以合理的价格,最快的速度,买到最想要的商品。
其次,才是所谓保证整个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
二、都是招标,民企怎么玩的,G企Y企又是怎么玩的?
1、对于民企而言,招投标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工具,戏耍供应商的工具。
再举几个例子吧。
ps:以下都是我瞎编的【狗头】
第一个例子:说某转型民企。
该企业前期做的一直都是房地产,业务后期转型到能源业。
该企业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技术方案,也没有能力去评估所谓技术标是否合理。
所以他在前期多方面的与供应商勾搭见面,甚至是签署合作协议。
但实际上他想要采购的项目,既没有自有资金的加持,也没有进行融资租赁的计划。
后来他在没有资金的前提下,开启了招投标行为。
到最后这个标莫名其妙的就废掉了,也没有再次重启。
可是这名业主靠这个招投标行为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且与厂家进行了多次的技术交流。
第二个例子:说某行业资深民企
该企业喜欢邀请大量的供应商参与投标。
在所有供应商递交完第1轮投标资料后,每个负责采购的人员都以我是为你好的语气和供应商打电话。
并且暗示如果按照当前报价来进行上报的话,该供应商连第1轮价格谈判都进不去。
甚至有说法激烈的直接通知,按照当前报价,直接废除该供应商参与后续招投标的资格。
没错,所谓的招投标后续还有价格谈判。甚至是一轮两轮三轮。
拉扯各个会供应商互相压价,互相打听价格。
把价格拉扯的差不多了,甚至可能会临时关闭招投标。
等到三个月以后,突然再把招投标放出来。
本次招投标设置了新的拦标价,而拦标价格刚好就是上一轮,报价最低的供应商所报的价格。
第三个例子:说某玩资金的壳公司
该公司号称:背靠xx、yy、zZ等多项资金来源,项目资金不愁。
七凑八凑凑出来一个项目,一个投资天文数字的大项目,各个厂家趋之若鹜。
煞有介事的四处做调研,与厂家进行研讨,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设计的投资。
这个项目什么都挺好的,但是只有一点,2个月之后招投标。
参与招投标的厂家,如果提前投入不少资金,配合他们做前期的试验局,将在技术标中获得大量的技术分的优势。
果然有厂家上当了,投入了一些资金,配合该业主进行前期的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完毕后,该业主已资金尚未到位,项目设计仍需优化为由,延缓了招投标期限。
至今仍未招标。
第四个例子:说某上市公司
该公司(简称甲方)计划采购一批设备。
该设备的某一家供应商(简称乙方)正好是他们的某一板块的重要客户。
这批设备的采购量其实并不算特别的大。
甲方老总借此次采购机会,想办法让销售人员帮他联系到了乙方的老总。
并卖面子给乙方的老总说:同等条件优先录取,请您放心。
我们甚至可以猜测,这批采购项目是特别针对乙方提出的。
请问这种情况属于招投标内定吗?甲方有私心吗?
你是甲方,你要怎么处理?
做个总结
民企很少有外界认定的所谓腐败性质的招投标内定。
就算是有,也是为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考虑的。
防杠
竞争性谈判、采购员或技术专责就可以组织的小额招采,确实有招投标内定。
2、对于G企而言,采购合规是表面,宣誓控制权是里子。
很多同学聚焦吃拿卡要
谁拿了多少回扣,谁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吃拿卡要。
谁和谁有私密的小动作小关系。
今天我想讨论的并不是这种很显眼的,世俗的黑暗面。
因为从一个销售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的所有项目都是依赖于回扣提点分成,那最后你的定位是什么呢?
你只是企业的钱包,项目的货架,这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多的好处。
可以说你不能不懂,但是你不能太依赖于这件事。
从以拿回扣为生的客户的视角来说:你能给我一毛,他能给我两毛,总有人能给我三毛。
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游戏。
而且说句实在话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所有的项目最后都是以分成、回扣、返点为主要公关手段的话,企业的利润保不住。
客户的采购成本也会升上去。
一旦客户换将换帅,或者是经营困难,从上到下安排倒查供应采购。
那么所有的曾经赖以生存的客户关系,都会变成继续在企业获得订单的阻碍。
举例某G企供应
在某项产品的采购中,关键技术决策人可以组织整个合同签署、招采流程。
某供应商与该技术人员约定,每次采购后将项目利润的1/3返点给该采购组织人员。
这项合作持续了2~3年后,在疫情期间该企业经营困难。
企业总经理要求优化采购比价原则,并倒查过去两年内的所有采购合同。
发现。该项产品的采购额明显高于采购部门对外进行询价的结果。
要求彻查相关合同签署情况,并取消供应商的供应资格,保留刑事诉讼权利。
实际上供应商上浮的价格就是该技术人员要求的返点,供应商并没有因为这项合作而多赚一毛钱。
那么实际的国企,所谓内定流程,怎么理解比较理性呢?
很多同学说自己迷茫,其实都是同一个状态,打开自己的销售机会点,发现到处都是机会。
所有的客户都在招标,每天投标写标书,忙个不停。
事情做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发现客户的回复都是:谢谢参与。
其实和客户的沟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关注我的同学有不少不是做大客户销售,而是做to C或者是其他销售的。
To C销售和客户沟通的过程可能相对简单,但是赢单的关键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做客户的顾问,而不是做客户的供应商。
对于to B销售来说,做客户的顾问而不是做客户的供应商,相比to C重要的多,可以说这是赢单的一切。
和客户从相识到签约,基本上和谈恋爱的过程是一样的,你可以把下面这个过程记在脑子里。
第一阶段:相知
在展会上留下联系方式,或者是在网络上搜索到你所在的公司。
或者是其他客户介绍你链接了该客户。
总之客户主动联系到了你。
咨询你技术上的一些标准,或者是你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到某一位大客户有相关需求,主动联系客户。
第二阶段:相熟
死皮赖脸也好,客户主动要求也好,你与客户开展了第一阶段的技术交流。
和客户初步进行了碰撞,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客户可能对自己的需求不明确。——类似单身
或者是客户已经在行业里积累了很多使用经验,对于自己的需求很明确,供应商合作很明确。——类似已婚
第三阶段:相爱
类似已婚的客户(供应商合作很明确),没有特殊情况可以鸣金收兵了。
有的同学问了,什么样的是特殊情况。
你所在公司的品牌异常的强势,强势到客户愿意考虑你。(富帅挖墙脚)
你所在的公司在行业内与目标客户早就有交往,甚至是目标客户的买家。(青梅竹马挖墙脚)
原有供应商犯了重大错误,或者是和最高决策者早有不和。(闹离婚)
你们公司就是有钱,价格屠夫杀出一个标包。(抢人)
说服客户,小小的尝试采购一次你的产品,把你作为压价的工具备选起来。(痴情)
说完客户“已婚”,再说说客户单身的。
相遇越早你的机会就越大。
如果客户已经有和他卿卿我我的厂家了,那你就危险了,你要找到自己作为追求者特殊的价值。
常规动作就是和客户展开多轮交流。
不光是和掌握技术话语权的中基层交流,还要和掌握最终决策权的高层交流。
高层的交流其实就比较常规(但重要)。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高层拜访展会、厂区参观、高峰论坛、战略合作协议签署这一类,总之是建立良好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基础。
有的公司也叫做建立组织客户关系。
搞定掌握技术话语权的中基层=搞定闺蜜。
搞定决策层=搞定本人。
大部分客户&核心供应商在这个阶段已经连庆功宴在哪吃都想好了。
可能你还不知道世界上有这回事呢。
第四阶段:订婚
譬如可研要求一步到位的,可以直接作为项目实施依据的客户,在可研阶段需要供应商的大量协助,多次线上交流。
这些标准、技术、方案上的碰撞,就像订婚仪式上彩礼、五金、戒指的碰撞。
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项目,客户和供应商在交流与对话中走到一起。
决定成为彼此的伙伴。
第五阶段:结婚
招标,签合同。
看到这明白了吧,什么前期工作都不做,等于在人家婚礼现场大声喊:
我反对这门婚事!
有的同学还用力过猛,直接来一个最低价,搞的客户只能废了标重新招。
估计有同学问了,我看有不少客户什么都不管,就是最低价中标啊?
其实也是一样,现在也有只看彩礼大小许配姑娘的。
但是这种客户可不是好客户,不是穷疯了最好离远点。
不然回款的时候有你哭的。
这就是所谓投标内定。
我觉得,合理,是我,我也这么干。
尊重人性,希望对你的项目运作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