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科幻立方》(双月刊)2025年第1期,总第49期出版,已发往各地,与全国读者见面。网上订购请点击此处:购买入口。
幻想是文学与科学的源泉。威尔斯曾自豪地称自己为“幻想世界的大将军”,凡尔纳则留下了一句深刻的名言“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阿西莫夫更进一步指出“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这些伟大的科幻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不仅改变了他们那个时代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思考方式和内心世界。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与自身、与世界、与他人和谐相处,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期“特别企划”刊发了蒋一谈的《科幻启蒙:一堂给孩子的科幻文学课》和周大新的《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深入探讨科幻文学的核心精神和意义。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总第49期

新刊封面

新刊目录
蒋一谈的《科幻启蒙:一堂给孩子的科幻文学课》,以一位科幻文学教师与同学对话的形式,从我们置身的科技时代和日常生活切入,梳理了科幻文学的经典作品和核心精神,以及科技时代对人类的警示。“科幻文学是那种与科学有关,同时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幻想文学。”“科幻文学”是一个话题,也是一个词组。“这个词组包含了三个关键字词:‘科学的’‘幻想的’‘文学的’,‘幻想的’这个字词居于中间,像一个天平支架,显得非常重要。”提醒年轻人,未来AI年代,要努力掌握这两种能力:第一种,“你与大自然的相处能力”,第二种,“你与他人的沟通和相知能力,这涉及到你的语言表达、语言情商和同理心。”
周大新在《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中提到,幻想是“很多科学发明和发现最初的起点”,“更是文学家形象思维的助燃物”,“还是人进入人生最后一段途程时最好的陪伴者。”“一个作家幻想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作品灵动品性的高低。”作家应保护幻想能力,其强弱关乎写作灵性高度。

蒋一谈的《科幻启蒙:一堂给孩子的科幻文学课》

周大新在《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本期“创意写作”刊发陈楸帆的最新科幻短篇小说《神笔》,故事讲述了科幻作家陈啾凡在写作中遭遇“卡壳”,并与AI不断对话的过程。栏目主持人王威廉在《AI正在成为新的“神笔”,重新定义现实》中提到,“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文本编辑器,是否也正在悄然生长着自主意识?陈楸帆这篇以元小说为外壳的科幻小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了这个时代创作者最深层的焦虑。”他指出,《神笔》以作家的创作过程、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建立双线结构,将人类置身于某种凝视之下。“AI生成的文本不仅嘲笑了人的创造力,还拥有了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人从精神和物质双重层面被AI所控制”,展现了一种关于技术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王威廉《AI正在成为新的“神笔”,重新定义现实》

陈楸帆《神笔》
本期《科幻立方》“文学·小说”共推出6部作品,分别是《少女与夸父》(池塘鲤)、《护鸟笛》(路航)、《遥远的桥》(沈屠苏)、《非蝶》(庞亚维)、《鸣沙》( 沈子楠)、《浮脉》(罗习羽、李欢、王飞燕)。
池塘鲤的《少女与夸父》以奇诡的科技幻想,重写了夸父、刑天、女娲、精卫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科技的真诚和人类的坚韧。评论家、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在本刊封二《作家相对论》栏目中以《那终究到来的勇敢》为题,写道“小说初读,宛如乡土田园文;再读,则似有先锋文学特色;又读而悬念丛生,令读者陷入悬疑文;卒读却激情荡漾,作者纵横捭阖,将人所共知的神话典故,化成笔下科技时代的离奇故事;最终细思,才发现小说扣住少女心态、视野和感受写,把皇仓恐怖的末日故事,写得深挚婉约,情思缱绻。”他说,《少女与夸父》展示出一种重新发现人类历史和文化真相的冷静,又充满热情地书写人类历史荡气回肠的抗争精神与奋发气度,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像是一篇危急时刻的人类主体意识的宣言:它在宣告,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不是“自然史”,而是始终以清醒的理性规划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创造出来的“精神史”。

封二--作家相对论·周志强×池塘鲤

池塘鲤《少女与夸父》
一位丧偶的退休老人离家出走,前往荒郊野外从事志愿者工作——保护鸟类并进行环志标记。女儿对父亲这一不同寻常的行为感到困惑,同时也不忍心看到父亲在简陋的护鸟观察站中生活。于是,她放下与父亲的矛盾,逐渐尝试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通过引入新技术护鸟笛——一款能够保护鸟类,与鸟类进行沟通的无人机,女儿帮助父亲赢得了与朋友之间的一场赌约。而随着护鸟笛背后的AI觉醒,情况发生了变化。路航的《护鸟笛》在日常叙事中缓缓推进,探讨科技、人、自然共生和谐的关系。

路的《护鸟笛》
沈屠苏《遥远的桥》是一篇反乌托邦类型的作品,虚构了代表了世外桃源的“伊斯迪斯”与代表普罗大众生活的“蜀山”。伊斯迪斯笔墨不多,对于伊斯迪斯的景象,来自自幼生活在蜀山的主角鲁邦的道听途说。鲁邦和很多蜀山想改变自己的年轻人一样,想去伊斯迪斯。路途漫漫,伊斯迪斯和蜀山之间非人力可及,鲁邦究极一生的努力,路上与负责抓捕他的歌迪亚纠缠不清,两人从偷渡客与暴力执法者,逐渐转变成同命相连的灵魂互助。伊斯迪斯的路真的那么远吗?上面的生活真的如世外桃源一般吗?

沈屠苏《遥远的桥》
庞亚维的《非蝶》以庄子梦蝶意象为缘起,以女主人公白珊珊努力促成女儿暖暖与逝去的丈夫陆明穿越多元宇宙阻隔实现重逢为叙事核心,实现了小说创作思维与文本人物意识的惊艳交互,并以最终的温情永驻定格了科幻文本的理想指向。

庞亚维《非蝶》
沈子楠的《鸣沙》是一部军事主题的科幻小说,深度描写了特种新兵甘思宇的心路历程与成长蜕变。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任务中,他不仅磨砺出超凡的战斗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勇敢无畏与深厚的家国情怀,逐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铁血战士。故事展现了未来高科技下的战斗场面,节奏紧凑,感人至深。

沈子楠《鸣沙》
将文学、视觉艺术“以科幻作为方法”串联起来,进行跨媒介叙事,是作家吟光在近年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数字艺术团队的罗习羽、李欢、王飞燕曾为科幻小说《港漂记忆拼图》绘制叙事架构图,《浮脉》便是通过这一叙事方法,衍生创作的科幻小说。在快节奏的、疏离淡漠的“悬浮时代”下,去世的父亲以数字生命再现,重新唤醒麻木的阿Ray对生活的激情,父子联手解开谜题。故事将中医脉象“浮脉”与社会学概念“悬浮时代”相结合,提出“悬浮岛屿”“城市脉搏”等科幻构思,探索在未来能否用“脉象”判断城市发展状况,他们以小说加交互影片的形式,完成跨媒介叙事探索。

罗习羽、李欢、王飞燕《浮脉》
按照原始的太阳历法,如果此时还在母星地球上,我们已经跨入了新的一年。在地球上,每当“年”来临,许多人就会像候鸟一样迁徙,从生活、工作的地方,回到自己离开许久的故乡,无论那里是否还有亲人、记忆,以证明自己的基因之所在。很久以前,每当有人问粒子小姐:“你的故乡在哪里?你过年的时候回哪里呢?”粒子小姐都会回答:“我的故乡,就在宇宙之中啊!”这一期的《宇宙电台》,就讲一讲粒子小姐的《梦核宇宙》乡愁吧!

郭小寒《梦核宇宙》
“孵化、培育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彰显科幻动能与人文沉思的交互影响。”《科幻立方》立足“未来视界•人文情怀”,以“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为依托,以原创科幻小说为主体,注重作品的文学性表达。同时,每期围绕科幻前沿问题组织专题稿件,并开辟“创意写作”专栏。欢迎广大作者、科幻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邮箱:flowersbooks@126.com